正文

德国医疗体系的启示

(2018-01-04 04:28:33) 下一个

德国医疗体系的启示

蒋一民

 

与吃饭、穿衣一样,医疗是人的基本需求。谁都知道饥寒交迫、病痛折磨难以忍受。但是,解决医疗问题却比“吃饱穿暖”困难的多。原因是医疗资源有限,而病人的需求近乎“无限”。德国是世界上不多的国家,大部分老百姓对医疗体系满意(58%)或很满意(18%)。医疗结构合理,政府监管到位,医生管理严格,看病方便而且(几乎)不花钱,等等,应该是德国医疗体系广受好评的原因。

 

1.医疗保险公平

德国国家法律规定,职工年工资在5万7千欧元以下的必须参加“法定医疗保险”,它覆盖德国近百分之九十的人口。法定保险费约占工资的15%,个人和雇主各交50%。收入高于5万7欧元的,可以自由选择法定保险公司,或者私人医疗保险公司(德国私保人口10%)。德国法定医疗保险公司不以赢利为目的,管理费用去5.5%。从某种意义上说,保险公司站在病人立场上,与医疗系统和药品工业“讨价还价”找到利益平衡点的重要机构。

 

德国政府每年从纳税人的口袋中拿出150亿欧元补贴法定医疗保险公司,但这只占医疗产业3000亿欧元的5%。所以,德国医疗体系不是福利,因为国家并没有拿出多少钱。德国医疗体系本质上是“共产主义”:各进所能,按需分配,人人平等。有钱人多出钱,收入低的少出钱,但把钱都放在一个蓝子里。病人凭医疗保险卡根据需要到蓝子里拿钱。不论你的官职大小、地位高低,一视同仁。

 

      2.  医生管理严格

德国高中毕业生都有资格报名上大学,大学几乎所有专业没有名额限制。但是,医学专业竞争激烈。高中毕业生必须在“德国全国医学院招生办公室” 登记申请,只有成绩最好的百分之十才有希望学医。

 

德国为了保证不同医学院的教学水平,医学院学生在六年学习期间有三次国家统考。第一次是4个学期后的基础课统考。第二次考第五学期到第10学期的学习内容,笔试3天。第六年实习结束后,按统一标准口试一天。国家考试没有补考,考试没有通过还有两次机会,但要等到第二年。三次都没有过,回家。

 

“实践比理论重要”是医生职业的特点。医学院毕业虽然拿到“行医许可”,但这只是允许接触病人,不能开处方,不能独立看病,只是在上级医生的“监督”下处理病人。“德国医生管理条列”规定,所有医学院毕业生还必须完成“五年实践计划”:(1)至少在“有资质”的医院中工作三年。(2)在不同的“诊所”工作一到两年。(3)参加一定数量的医学讲座。(4)独立完成相关专业辅助检查、写出检查报告,并达到一定数量。“五年计划”完成后,则有资格申请“专科医生”考试(相当于中国的主治医生)。考试通过才意味着“大功告成”。“新科大夫”有资格申请“诊所许可证”。“许可证”是医生的铁饭碗,不论是自己开诊所还是与别人合作,都能从国家法定保险公司拿到治疗费和检查费。(医学院毕业,但没有拿到“专科医生”头衔的,也允许开“诊所”,但诊疗费、检查费、药费等均由病人自己掏腰包。这类诊所数量非常少,可以忽略不计。)

 

喜欢在医院工作的,则竞争医院中空出来的“高级医生”岗位。若干年后,高级医生如果想当“主任医生”(也是科主任),则必须要到别的医院去“应聘”。德国医院从来不在自己的医院内提拔“主任”。位置空出来后,医院在社会上发布“主任医生”招聘广告,广开“才”路。人员流动的好处当然很多,“流水不腐”。当上科主任后,再没有评职称、论文考核等等“干扰”。科里没有副主任,科里的人事权、财权都在科主任一个人手上。当然,医疗质量和科研水平,等等“责任”也压在主任的肩上。

 

德国医院与毕业生签定的工作合同一般只有三年,最长五年。合同期满后,统统离开医院,把“位子”让给新的毕业生。德国医院除了治疗住院病人和从事科研任务外,还是培养年青医生的重要基地。德国把最好的医院拿出来培养年青人,是极有远见的。

 

德国医生社会地位高,受人尊敬。2015年德国医疗保险公司完成的民调显示,百分之九十二的德国人信任医生。 “五年实践”期间的工资收入按国家标准发放,4000€/月左右,合同工作时间一般为每周40小时,但每周加班10-20小时也是常事。完成“五年计划”成为专科医生后,德国医生则进入社会上高收入群体。

 

医学是世界上尖端科研领域之一。因此,德国医生必须“终身学习”。诊所和医院的所有专科医生(不论年龄和职位)每五年要参加250小时的“学习班”,或“学术讲座”,以了解新的学术进展,新的治疗方法,了解各种新的统计数据,更新专业知识。参加学习班是医生的义务,自己挤出时间,费用自理。五年没有完成“250学时”的,扣去“工资”的百分之二十五。不听警告,则吊销“诊所行医执照”。

 

3 诊所、医院分工明确

德国医院虽然有门诊部,一个上午一个医生一般只看两三个病人。说“德国医院不看门诊”,不过分。坐落在大街小巷、镇中村头各类诊所是治病的第一选择。德国雇员、职工上班期间外出看病是允许的,路上滑倒还算工伤。看病后或者回来上班,或者病假回家。

 

德国人看病一般去固定的诊所,先听听家庭医生的看法。家庭医生多为全科或内科医生,看病范围相当于国内的大内科。当病情复杂,需要其它科室医生进一步检查时,病人被转诊。只要医院有的科,社会上也都有对应的诊所:内、外、妇、儿、五官、眼科、骨科、消化、内分泌、神经、肿瘤科,理疗运动科,等等。社会上也有足够的化验室和放射科(CT,核磁共振,等等)提供服务。化验结果和检查报告,以及其它专科诊所的诊断结果都会书面通知家庭医生,或“开出检查单”的诊所。

 

病人如果“久病成医”,知道应该去哪个专科诊所,当然可以直接上门。无须在家庭医生那里绕一下。德国人看病完全“自由”,你可以选择德国境内的的任何医生。德国医生、医院禁止做广告。保险公司也被禁止向病人推荐医生。所以,绝大部分德国人都在住家或工作地点附近选择诊所。

 

不幸生了“大病”的病人当然必须送到医院住院治疗。德国这种“诊所负责门诊”,“医院负责住院病人”的医疗体系无疑非常合理。顺应了生病的自然规律,既方便了病人,也提高了治疗效率。根据2015年的统计,德国医生总数37万,其中诊所医生15万。

 

德国所有医院都有急诊科。除此之外,城市乡村分布一定数量的“急诊中心”,由诊所医生轮流值班。大约每个季度要到“急诊中心”上一到两次夜班,随救护车或直升机出诊也是常事。德国救护车一般10分钟内能到达目的地。

 

      4.   法律基础上的自我管理

国家卫生部通过制定各种法律法规管理监督德国医疗系统。德国涉及医疗的法律有医生法、病人权利法、医疗器械法、医疗辅助人员法(化验)、医疗助理人员法(诊所助理),等等。法律覆盖医疗系统的各个角落。从医生的权益、收入,到医疗事故、医患关系,事无巨细无所不包。

 

有意思的是,德国医生是“自己管理自己”。德国每一个州都有一个(少数州也有两个)“州医生协会”(Ärzte Kammer)。协会负责人均由医生担任,也由医生选举产生。州卫生部根据“医生协会管理法”以及其它公法“领导”医生协会,即监督。医生协会运行的费用由“医生协会会员费”覆盖。国家不拿钱,这决定了医生协会必须为医生谋利益。

 

医生最大的利益当然是保证医疗质量。为此,协会为议会起草法律法规,比如职业法规,专科医生培训法规,等。组织考试(专科医生考试,医疗器械操作诊断考试,等),并发放相应的“许可证” (考官是下班后的医生)。 安排专业讲座、进修,监督医疗质量。协会下的质量管理委员会把病人的抱怨转到诊所,要求解释。对某诊所的质量有所怀疑时,也会检查病历是否清晰,处理是否正确,是否有漏诊、过度治疗的嫌疑,等等。协会参与调解医生和病人之间的纠纷,鉴定医疗事故,解释医疗错误,为法院审判提供证据。协会的工作覆盖牙医、心理医生、兽医、药剂师,以及护士的工作范围。协会代表不同专业的医生利益, 支持国家卫生机构工作,但也有组织医生“罢工”的权利(极少发生)。协会定期出版的《医生》杂志,是每个医生的必读刊物。

 

医生协会下的伦理委员会负责从道德层面上对医疗和医学科研的“边界”作出解释。

 

另外,在德国医院中工作,由国家发工资的医生(五年实践计划还没有完成,、以及高级医生等)有一个工会性质的组织,“马堡医生联盟”(Der Marburger Bund),有会员11万8千(自愿参加)。它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医院医生的工作条件和经济利益。记忆中,他们组织过医生“罢工”。

 

医生的收入无疑是保障德国医疗体系的重要因素。为了保证透明,平衡各方面的利益,法定医疗保险公司与所有医生(包括诊所医生和医院医生)还有一个州一级的协会,“医生-保险公司联合会”(Kassenärztliche Vereinigung)。联合会领导由医生和法定保险公司共同组成。联合会主要任务是从经济层面保证德国医疗系统正常运转,是德国医疗系统的“帐房先生”。法定医疗保险公司的钱是通过联合会转到医院和医生手上的,政府不插手。本质上,德国每个医院,每个诊所医生都与联合会签有合同(集体合同)。合同规定了医生的义务、责任和应该承担的工作,当然也有医生的收入。

 

医生-保险公司联合会负责“诊所许可证”的审批和发放。鼓励在人口“稀少”地区开诊所,城市一般采取“退休转让”。“联合会”不是权力机构,是自己管理自己的群众组织,所以从制度上杜绝了“权利寻租”。诊所医生退休,空出来的“许可证”转给谁?你放心,有一套公平合理的评选、监督办法。

 

每年医生-保险公司联合会花在药品上的费用大约350亿欧元。如何保证病人获得有效治疗的同时,又能控制住药费,联合会没少费心,规章制度也很多。德国媒体对德国医疗体系十分关心,及时报道各方面的消息。这对保证医疗行业公正透明或不可缺。2016年5月,《汉诺威日报》的一篇文章“医生收入明显增加”,择录如下:

 

下萨克森州1万3千8百位“诊所医生”(包括心理医生),2015年从法定保险公司获得的总收入为36亿欧元,增加4.2%。私人保险公司支付给诊所医生3.6亿欧元。...“全科医生协会”与法定医疗保险公司专门签定了合同,以保证偏远地区的诊所有“低保”。...另外,只有百分之三十全科诊所的器械检查、百分之四十专科诊所的器械检查没有数量限制(比如,胃镜检查数量有限制,多做了也拿不到钱)。专科诊所因此少拿了5百万欧元。...”。这里钱数不是医生的收入,而是诊所的“销售额”。除去成本,诊所辅助人员(护士)工资、房租水电、纱布棉球、手套针管,等等,才是医生的毛收入。

 

5.对存在的问题公开讨论

德国医疗服务质量(医疗器械、药品、保险公司,等)由市场竞争,以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新药、新诊断设备、不断出现。这当然是好事,但这也意味着医疗费用的增加。

 

前不久报上一篇文章《延长生命允许花多少钱》,引人注目。文章说一29岁的幼儿园老师,两年前被诊断出一种血液病。一个酷爱体育的女孩每隔几天浑身无力、痛疼、呕吐,病人无法正常生活。更可怕的是,三分之一的病人被挡在五年存活期。药物虽然不能治愈,但能控制住病情,从而病人能正常工作、生活。问题是,一瓶30毫升的药费是5877欧元,每次吊水需4瓶,2万3千5百欧元。全年共需药费61万。

 

类似的病人德国有几百名。另外,糖尿病、C型肝炎病人的药费也非常高。社会党医疗专家倡议大家讨论“医疗的边界”。毫无疑问,对于“能治疗”的病,保险公司理所当然全额付款。问题是,德国存在过度治疗、无效治疗和无意义治疗。政治家希望社会上能畅所欲言,共同讨论。“治疗,也最多还能生存一年”的病人,治疗费的边界在哪里?

 

德国有些医院收不抵支早不是“新闻”。“医院工厂”(In der Krankenfabrik)是《明镜》前不久的封面标题。记者详细报道汉堡一家公立医院卖给私人的故事。扭亏为盈,12%的利润,当然“钱途辉煌”。赢利的手段无非是减少医生和护士数量,同时增加病人。毫无疑问,医生、护士工作量加大的同时,病人也要忍受更多的痛苦。为此,护士写信给医院领导和工会,“我们工作对象是人,不是没有生命的东西”。2015年医院圣诞聚会时,200名医生甚至扛来一个“棺材”道具,意思是要“埋葬”医生的工作方式和医院的“赚钱文化”。

 

12年前汉堡市政府不得已把声誉在外,但亏损严重的圣乔治医院卖了,白菜价格。《明镜》把问题摆上桌面,批评汉堡市不负责任。问题是,保险公司付给医院的钱太少,市政府也拿不出钱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面对“要命”还是“要钱”的问题,估计百分之百的人都会选择“要命”,只要能拿出钱来。医院想挣钱估计与劫匪把刀架在人质的脖子上,让他掏出钱来一样容易。医院若以挣钱为目的,伦理道德又在何处呢?

 

搞笑的是,我十几年来一直定期拜访的牙科诊所半年前变成了“有限责任公司”。虽然“费用”没有变化,但感觉不好。公司要交“营业税”,那么病人与商品还有什么区别呢?

 

德国各地的大小医院基本上都是公立的。即,州、市、县用纳税人的钱投资医院。也有少数教会和基金会办的医院,像汉堡私人投资的医院只是极少数。不管医院的大小,地方政府对科主任的选拔,院长的任命有监管权。而且各级医院的“收入”,统统由保险公司按“工分”统一发放。比如,阑尾炎手术。非常顺利时,保险公司付给医院2600欧元。其中大约300欧元为“开刀费用”,其它是住院护理费用。手术复杂时,保险公司最多付给医院3600欧元。

 

德国诊所都是私人投资的,比如买台胃镜,也有贷款买“CT”的。当然,有一系列的办法防止“滥用”。保险公司为了省钱,对有些“可有可无”的项目少付款,或不付款。比如,保险公司一年只允许洗牙一次。牙科诊所有时会建议你洗两次,自己掏60欧元加洗一次。眼科,或骨科等诊所也有自己要付10欧元、20欧元的“选择项目”。因为德国看病没有挂号费,有时我也乐意付这10欧元。

 

医疗是社会问题,它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你不可能用经济手段,或政治手段解决社会问题。保障每个人的利益,实现社会公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利益团体坐在一起讨论,讨价还价。德国医疗体系之所以受到大多数老百姓的肯定,原因不是医疗体系不存在任何问题。相反,德国医疗体系当然有自己的问题,德国政府只不过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公开讨论,百分之百透明。无论是医生医院、药厂药店,还是医疗器械、保险公司,或穷人富人,每一群人都知道维护自己的利益,政府不用操心。“建立一个让大部分老百姓满意、可持续的医疗体系其实并不困难”,这是德国医疗体系给我们的启示。

 

2018年1月4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来也匆匆London 回复 悄悄话 比英国的全面免费更有长远的眼光
lio 回复 悄悄话 赞同,比日本的制度先进多了,流水不腐,至少不会发生组织性的犯罪。




cng 回复 悄悄话 受教了
五湖以北 回复 悄悄话 看来德国的医疗制度比较合理,采用政府管理下的保险制。加拿大除普通牙科眼科要保险外,全免费,上医院不花钱,但不容易进,耽误治疗的机会很大
不言有罪 回复 悄悄话 赞同!德国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医保都比美国做得好得多,而人均医疗费用只是美国的一半。
但美国的民众夜郎自大,政府又被利益集团把持着,不可能改进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