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水珠作品

登载亮水珠的文学作品
个人资料
正文

公司大裁员在即-1:餐厅里的临时紧急聚会

(2016-08-18 14:16:39) 下一个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这话一点儿都不假。这不是,公司要裁员的消息虽然没有来自任何正式的渠道,可它就像一阵凉得刺骨的寒风,很快就刮遍了公司大大小小的部门。在公开的会议,大众的场合,各级主管,总监,经理们纷纷辟谣,澄清他们要说明的真相。而这所谓的“谣言”则被人们在私下里,以好朋友互通信息,用悄悄话,用私人手机,或更加隐秘的方式传播着。这股寒风,在表面上你看不见,听不到,它藏在角落里,楼层间,悄悄地扩散,静静地蔓延。它刮得人们眼里流露着焦虑和恐慌,吹得大家心里有了明显的寒意。

   正是午餐时间,老赵一手提着饭包,另一手端着茶杯,沿着长长的办公楼的走廊匆匆向公司办公区最大的餐厅走去。

   老赵所在的公司是美国一家大型的房地产金融公司。公司已经有数十年历史,上万名员工,在全美国各大城市都有分公司。老赵所在的公司总部有一个很大的办公区,好几座豪华的办公楼。几个大小不等的餐厅分布在办公楼里。主楼里有个大型健身房,楼边的草地上有排球场,员工们只要工作允许,可以在上班时间来健身。公司还经常请来健身教练在中午给员工们免费上课。当然,公司还提供配有医生的诊所,免费为员工体检,看常见病。在每个办公区的茶水间,都配有各种各样的饮料,咖啡,牛奶,蜂蜜等等,供员工们上班时享用。怪不得老赵刚刚入职的时候,惊呼在这里上班和他原来脑子里想像的共产主义差距已经不大了。

   老赵来美国前在国内是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毕业后到一家大型国企的研究院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他成了科室的技术负责人,掌管着几个全国性大型项目的技术研发和实施。他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太太是他在大学时的同学,他们俩有一个虎头虎脑的儿子,长得活泼可爱,是他们两边爸爸妈妈的开心果。

老赵的生活本来一帆风顺,安逸幸福。要不是突然兴起了出国热,他可能就沿着当时的生活轨迹走下去了。而那几年,他的同学们纷纷出国留学,周围本来不起眼的人也兴高采烈地出国了。这股出国的热风也刮到了老赵的身上。先是他的亲朋好友开始动员他也去国外镀镀金,然后是他太太也不停地吹枕边风,她们都觉得像老赵这样聪明又能干的人早就应该到国外拿个文凭,发展发展。

于是,他就来到美国,先是读了个博士,然后赶上了互联网大发展的时代,他毕业后很容易地来到这家大公司工作,顺顺当当地接来了太太和孩子,有了车,买了房,过起了美国版的“老婆孩子热炕头,三十亩地一头牛”的小日子。

对老赵来说,这几年的工作生活一直风平浪静,顺心如意。突然公司里传起了要裁员的小道消息。一开始,他还不太介意,心想公司这么大,裁个把人,算不了什么大事。可是裁员的风声越刮越紧,这就搞得他有些心神不定了。

在公司里,有不少从国内来的同事,他们自称为老中。大家通常是中午带饭来公司,一来吃得顺口,二来也节省些开支。他们一般都是在办公室一边吃午饭,一边工作。每个月的第一个周二,老赵会和几个老中在公司的餐厅里一起吃午饭。大家一边吃着各自带来的饭菜,一边交流着每人看到听到的公司方方面面的信息。当然了,还有如何教育孩子,怎样投资储蓄,房屋维修的技巧,汽车保养的高招,甚至现在哪个商场超市什么东西在减价,等等。总之,谈的都是老中们共同关心的事儿。经常是大伙儿兴致勃勃地聊完之后,抹抹嘴巴,提着各自的饭包,带着满脑子的新信息,回自己的办公室去了。

今天本不是月初聚餐的日子,可大李来电话说,中午要在餐厅聚餐,交流一下各自听到的裁员的消息。而这正是老赵极其关心的事,他顾不上手头正在赶的工作,接近午餐时间,就匆匆地向聚会的餐厅赶去。

这个餐厅是公司总部办公区里最大的餐厅。由于正是午餐时间,餐厅里的人很多。几个大型取餐柜里摆满了丰盛的美味,在明亮的保温灯下显得色彩缤纷,散发着扑鼻的香味。人们手持餐盘,排着队,挑选着各自喜爱的食物。大厅里摆满了铺着雪白桌布的餐桌,几乎每个餐桌都坐满了人。人们一边吃饭,一边窃窃私语。

老赵平时还会看一下餐厅里有什么新鲜的菜品。今天他一点儿都不感兴趣,而且觉得好像每个来餐厅的人都像他一样心事重重。他在餐厅门口停住脚步,扫了一眼正在就餐的人们,就看到大李他们在餐厅的一角,几个人已经凑在一起说着什么。他赶紧朝他们走过去。

大李见老赵快步走来,向他招招手,从邻桌拉过来一把空着的椅子,招呼老赵在他身边坐下。

老赵平时在大家聚会时不大说话。可这次,他屁股刚刚落座,就急急地问,“有什么消息?”

大李拍拍他的肩膀,笑着说,“你现去把饭在微波炉里热上。我再告诉你。”

“先不忙吃饭,快告诉我,你们都有什么新消息。”老赵虽然把饭盒从饭包里掏了出来,屁股却没挪窝。

大李看他着急的样子,只好赶紧给他讲刚才他们谈论的话题。大李说,最近两年,经济不好,公司业绩受影响严重。很多正在进行的项目都下马了,原来计划的不少新项目也被取消了。公司一年前把客户服务外包到了印度,几个月前开始把运营的管理和维护承包给了一家专业的运营管理公司。

老赵插话说,“这我都知道呀,跟咱们好像没有什么关系吧。”

“没关系,也有关系。”大李做个手势,挡住他的话。“那是公司高层挽救公司三板斧的头两下子。据说公司请了著名的管理顾问公司来制定了战略计划。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那还有一斧子呢?”

“听说就是拿信息技术部门开刀。要用外面的顾问公司来取代整个信息技术部门。听说公司已经在就此招标了。”

“我们信息技术部门在公司这么重要。需要很复杂的行业知识和技术经验。外面的顾问公司怎么可能替代我们呢?”老赵有点儿糊涂。

“你这就不明白了吧?”大李笑笑说。“请顾问公司替代内部的职能部门,首先可以要求顾问公司提供专业的技术人员,而不是培训自己的员工。公司可以根据需要让这些顾问随时出现在公司,立即工作,也可以在不需要他们的时候让他们即刻消失,而不必考虑裁员和补偿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上,员工的数量下降,需要付出的福利费用减少,会使报表显得好看很多,这样就比较容易向董事会交待。这是美国大公司遇到困难时经常采用的高招。”

“那公司会把我们这些人怎么样?”老赵听得心惊肉跳。

大李用手在脖子上横着比划了一下,“你还不明白吗?就像原来公司内部的客服和运营部门的员工一样,裁掉一大批呗。”

“啊?!”老赵楞住了。

坐在一边儿的小张插话说,“听说要裁百分之三十哪!人事部门已经在做准备了。”

“那什么时候裁呢?”老赵紧张地问。

“快了。”小张说。“据内部消息说,很快就要动手了。”小张平时就爱显佩一些捕风捉影的内部消息,只是他说的不知道靠谱不靠谱。

老赵心里想,到现在这个时候,只能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了。他顺着小张的话茬继续问,“那你的内部线人有没有告诉你,解雇的补偿金怎么样呢?”

“我也在问。据说还没最后定下来。可能和前两年的补偿金差不多,但由于公司现在不景气,很可能会差些。”小李说着叹了口气。

“下周五不是有一个全体信息技术部门的员工会议吗?听说主管咱们的高级付总裁要来给大家讲话,很可能就是为裁员这事来的。到时候看他怎么说吧。”大李一边说,一边抬手看了一下手表,“林博怎么还没来?” 他说的林博,是个电子工程的博士,改行搞了计算机。虽然老中里博士挺多,可就是他爱钻研,凡事总要问个为什么,总是刨根问底搞明白。所以大家只管他叫林博。

“我刚才来的时候路过他的办公室,他还在埋头开发程序。说是一会儿就来。你说,都这时候了,马上要裁员了,还忙什么程序呀。”老赵说。

小李指着远处,“那不是他吗,说曹操,曹操就到了。”

林博拎着饭包匆匆地走来,一边在桌边坐下来,一边问,“你们说什么哪?”

大李简要地讲了一下他们议论关于裁员的消息。

还没等大李说完,老赵就着急地插话说,“那我们该怎么办呢?这才是关键呀。”

“还能怎么办?”大李耸耸肩膀,把手一摊,“我们这些打工的人就像是放在案板上的一坨肉,公司裁员就是一把悬在我们每个人头上的刀。刀起刀落,砍到谁,谁倒霉呗。”

“我看,还是趁着这艘船沉之前赶紧找到另外一条船,跳过去,逃难就要越早越好。” 小张用饭勺往嘴里填了一口饭,挥着勺子,含糊不清地说,“此处不养爷,自有养爷处。趁老子现在年轻力壮,赶紧找条好船。”小张是四川人,平时说话就总是把“老子”挂在嘴边上。

“怎么找船呢?”老赵这时已经顾不上热饭了,一边打开饭盒,用勺子吃起来,一边问。

小张看了老赵一眼,“赶紧修改更新你的简历,找工作呗。要动员你认识的所有亲朋好友,加上你认识的人,帮你了解哪个公司在招信息技术的人,寻找任何机会。撒开大网,捞工作机会。”

老赵忧心忡忡地说,“你这样大张旗鼓地找工作,老板要是听到了风声,还不会趁机就把你给裁了。”

“眼看着船都要沉了,哪里还顾得了这么多?再说了,在美国,你要是手里有了别的公司的聘书,说明你还是个香饽饽呢。老板说不定还想办法留你呢。你说是吧, 大李?”小张一付满不在乎的样子。

大李点了下头说,“有道理。不过,最好是熬到被裁掉,你再去新公司。听说裁员补偿金是好大一笔钱呢。咱们平时工作这么玩儿命,可以拿着补偿金休上几个月假,甚至回国玩玩儿。如果你想多赚点儿钱,可以一边拿着补偿金,一边到新公司上班,同时拿双份工资。”

“哪里有那么好的事。”老赵说,“你们还年轻,好找工作。我都这么一把年纪了,面试的人一看到我这付老脸就不想要了。唉,林博,先别忙着吃饭,讲讲你有什么高招呀?”

“我能有什么高招。”林博放下手中的勺子,用餐巾纸擦了擦嘴巴。“公司这一段不景气,不断砍项目,不停把部门外包。看来这次裁员动静不会小。不会是小的雷阵雨,很可能是大的暴风雨。”

“这我们都清楚,”小张着急地说,“你就说该怎么办吧。”

“眼看危机就在眼前。危机,危机,有危险的时候,也可能会有机会。”

“机会,哪儿来的机会?”小张穷追不舍。

“咱们都是千里迢迢来的美国,不像他们美国人,有根基。我们就是靠技术立足。在美国这个职场上,我们每个人都是靠自己的技术水平,专业经验和工作经历及相关能力来体现自己的职场价值。无论你在哪里工作,最可靠的就是我们自己具有的能力和水平,别的都是临时的。所以,我想,与其干等着悬在我们头上的裁员大铡刀掉下来,还不如趁现在人心惶惶,工作任务少的时候,抓紧时间了解专业技术的趋势,学习新技术,提高技能。同时像小张说的那样,积极找机会。这样不管是被裁员还是被留下,对自己都是有益处的。你们说对不对?”

      大李一边听,一边点头,连连说,“有道理,有道理。怪不得有人说,铁饭碗的真实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的饭,而是一辈子在哪儿都有饭吃.”

老赵的饭已经吃完了,他一边收拾,一边说,“反正我们现在对裁员不能做任何事情,倒不如赶紧去学点儿新技术吧。”

一伙人提着饭包,端着茶杯,说着话,约好要经常互通消息,加强联系,一起走出了餐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9)
评论
亮水珠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realthinker' 的评论 : 在发表的时候已经注明是“原创小说”。
realthinker 回复 悄悄话 请注明是小说
卜兰子 回复 悄悄话 “铁饭碗的真实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的饭,而是一辈子在哪儿都有饭吃.”赞同!
亮水珠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HBW' 的评论 : 请继续看就知道不是广告了
亮水珠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胡小海' 的评论 : 每天一章,共四章。谢谢阅读并请提宝贵意见
胡小海 回复 悄悄话 后续呢?有没有啊?
(发自我的文学城离线浏览器)
HBW 回复 悄悄话 感觉像是广告。要大伙掏钱学习新技术?
亮水珠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我是干枯的胡杨^_^' 的评论 : 这是我新写的小说,反映在美华人工作中的一个侧面。
我是干枯的胡杨^_^ 回复 悄悄话 小说,还是?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