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水珠作品

登载亮水珠的文学作品
个人资料
正文

“人家孩子在家洗碗都给钱,咱家怎么没有哇?”:孩子,老人,铁饭碗在美国(3):知青洋外传(8)

(2016-02-02 13:57:29) 下一个

     孩子在美国的家庭中一般从小就会参加一些适当的家务劳动。像小一点儿的时候会摆摆餐具,大一点儿就开始洗碗,倒垃圾,然后就开始打扫自己的房间。等上高中的时候,就会去干割草,扫雪,收树叶等等。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可以从小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劳动能力。一般父母也都会给孩子一定的劳动报酬。


     晓明到美国不久,就开始饭后洗碗,倒垃圾,擦炉台。他开始干的时候,觉得很好玩,认为自己在家里像个小大人了。孩子做事情常常随着兴趣来,时间一长,就没了热情,虽然还做着家务,可没有以前那样兴致勃勃了。


     有一天晚饭后,晓明干完了家务,磨磨唧唧地来到正在计算机上忙碌着的龙春亮身边。龙春亮扭头瞄了他一眼,看出他有事,就问到,“晓明,有什么事找爸爸吗?”
     “爸,”晓明轻声地说,“人家同学在家里干活爸妈都给钱,咱家怎么没有呀?”
      龙春亮把目光从计算机的荧光屏上挪下来,看着晓明说,“他们的爸爸妈妈给他们多少钱呀?”
     “不一定,” 晓明说,“有的洗一次碗,给一美元,倒一次垃圾,给五毛钱。反正多多少少都给点儿钱。”
     “是吗?那好。”龙春亮脸上透着笑意,“那咱家也给。你洗一次碗,我给你两美元,倒垃圾我给你一美元。怎么样?”
     “真的?太好了。”晓明有些喜出望外。
     “可你先别高兴。” 龙春亮笑着接着说到,“你在家里生活,你知道咱们一日三餐都要买菜做饭,这都要花钱。既然你洗碗收钱,那你吃一顿饭,我们也收一点点儿钱,就收你一美元吧。还有爸妈有时要开车送你参加学校的活动。你知道,这汽车的费用就不提了,汽油是挺贵的,每次送你去就只收你五毛钱吧。再就是这房子我们每个月都要交按揭,一次上千美元。还有水电煤气费,你自己就有一个房间,你说我们收你多少钱为好呢?”
     “别收了,”晓明有点儿着急地说,“我早就要倒找钱给你们了。”
     “是呀,咱们是一家人。爸爸妈妈有责任好好工作,挣钱使我们的家能一直过好日子。” 龙春亮拉着晓明的手说,“你还小,还在上学。爸爸妈妈会尽力为你提供好的生活学习条件。你也是家里的一个成员,也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做些家务就是你在家里尽义务的表现。爸爸认为咱们在家里就要讲责任,尽义务,不要在家里挣自己家里人的钱。有本事你将来长大了到外边工作挣钱去。明白了吗?”
     “明白了。”晓明轻声地回答着。
      龙春亮看他还是有些郁闷,就说,“来,晓明,爸爸给你讲故事好吗?”
     “那当然好了。“ 一听说要讲故事,晓明立即来了精神。

     “我们刚下乡的时候都是能吃的半大小子,可到了那儿挨了半年的饿, 吃不饱肚子。” 龙春亮拉晓明在身边坐下,打开了话匣子。
     “那是为什么呢?” 晓明问。
     “村里的农民是靠以前分的粮食吃饭。而我们知青刚到农村,当时没有粮食。当地的政府给知青提供半年的口粮。那些粮食都是原粮,而有一部分粮食我们不知为什么一直没拿到。这样粮食就不够吃了。我们几个人一商量,不能吃了上顿没下顿呀,于是决定按现在得到的粮食定量做饭。大家还定了几个规定。例如吃饭的时候要细嚼慢咽,增加肠胃的吸收。粥要足够稀,就是要多加水,来个水饱。”
     “怎样是足够稀呢?” 
     “要在往碗里盛粥的时候,能听到‘当儿’ 的一声响。”
     “那可能和水差不多了吧。”
     “起码肚子在吃饭那一会儿给撑饱了,只是晚上要多撒几泡尿就是了。还有,‘粮不够,瓜菜代’。我们当时也没瓜菜,就和老乡打听什么野菜能吃。老乡告诉我们有一种野菜叫猪耳朵叶子可以吃。李吉超做饭的时候就采回来一大筐,掺了玉米面,蒸了给大家吃。我们吃饭的时候,打开锅盖一看,满眼绿色,就是不见玉米面。吃到嘴里滑不溜湫的。没几个钟点儿,大家都开始拉肚子。我赶紧让李吉超把剩下的野菜饭喂鸡,鸡不吃。拿去喂猪,你猜怎么样, 猪闻了闻,也不吃。只好倒掉,白白贴上了那些玉米面。”
     “我们那时候真是饿呀,春季活重,要耕地,还担粪上山下坡地送到地里。每天都吃不饱,真是尝到了饿得前心贴后背的滋味了。特别是邹永平和爸爸,块头大,吃的多,饿得也快。那时常常饿得睡不着觉,白天饿肚子干活的滋味更不好受。不但我们饿肚子,我们喂的猪也跟着我们挨饿。你想呀,人都吃不饱了,哪有猪的份儿呀。只好喂猪点儿掺了杏树叶的泔水。”
     

“晓明,你听说过猪跳墙吗?我们养的猪饿得跳出猪圈自己到野地里找食儿去了。那猪圈的墙有一米多高。我们真不知道这猪是怎么跳出来的。看来不但狗急了跳墙,这猪饿急了也能跳墙。”
     “那你们那时候这么饿,怎么不让爷爷奶奶寄点儿吃的给你们呀?”晓明眨着大眼睛问。
     龙春亮稍微怔了一下,“那时候每家都很难。粮食是凭票供应,每个人只有自己的口粮。爷爷奶奶如果给我们粮食,他们就没吃的了。再说了,我们那时就觉得自己已经离开家了,独立了。应该能帮家里才是,怎能伸手向家里要吃的呢,再难也不能拖累家里。所以我们肚子再饿,也从来没想到向家里伸手。”
     “我知道了,爸爸。”晓明点点头说。“我也是个男子汉,将来也要独立,不但不拖累你们,而且要帮家里做事情。”
     “好孩子,你现在主要是把学习搞好,身体长得棒棒的。”龙春亮笑着说。
     “那你们就那么一直饿着吗?”晓明又问。
    “也不是老饿着,” 龙春亮想想说。“有一次,生产队里有一头牛,从山路上摔到沟里摔死了。老乡说那牛吃了一辈子的苦,舍不得吃那牛肉,而扔了吧又可惜,就很便宜地卖给了我们。我们可是好好地打了几天牙祭。我们那两天,土豆烧牛肉,用酱油糕来红烧牛肉,反正是顿顿牛肉,用陕北话说,可吃美了。那时是夏天,天挺热,那儿没电,根本没有冰箱。过了两天,牛肉里都长蛆了。有个知青,徐清平,原来是我们班中学时的辅导员,他也在我们公社插队,到我们村来玩。正好我们吃牛肉,因为好久没见肉了,他高兴极了。他端起饭碗一看,发现肉里有蛆,大叫起来。李吉超安慰他说,那是肉芽,用酱油汤涮涮,去了肉芽,那肉照样可以吃,我们都是这样吃的。不出三天,我们就把一头牛消灭掉了。”
     “这里有点儿可怕,你们也太厉害了。”晓明感叹道。”那你们有好玩的故事吗?“
      龙春亮想,毕竟是小孩子,总想着好玩儿。“好,给你讲个黎双元掉到饭锅里的真事。”
“什么,掉到饭锅里?” 魏晓霞在一旁插嘴到。“怎么会呢?”
“我们在陕北是睡窑洞里的土炕。”
“什么是土炕哇?”晓明眨着眼睛问。
“土炕是陕北人家里的一张大床。它有多半个房间那么大,是一个土墩子,在里面掏出烟道来,上面盖上石板,铺上席子。平时一家人吃饭,睡觉都在炕上。来了客人也是请到炕上坐。那炕的一头就是做饭的锅灶,通常有两个锅,靠炕的锅里总放些水,靠外的锅用来做饭。做饭时烧火,烟和热气从炕里的烟道经过炕另一头的烟囱排出,炕就烧得暖暖的,睡在上面可舒服了。”
     “是吗,我能睡睡炕吗?”晓明问。
     “只有国内北方的农村才有炕,以后咱回中国找找机会吧。”
     “那黎叔叔怎么掉锅里了呢?”晓明还没忘了这事儿。
     “我们几个人睡在炕上。你想,都是大小伙子,睡觉都不老实。你黎叔叔睡在最靠锅的炕头上,也没什么遮挡的。他半夜睡得正香,只觉着屁股下越来越热,还有些湿。睁眼一看,他被其他人挤下了炕,掉到炕前的锅里了。他赶紧把大家哄起来,给他在炕上匀出地方好接着睡觉。”
     “真好笑, 掉锅里了。”晓明笑出声来了。
     “好了,该去做功课了。“龙春亮拍了一下晓明的背说。
     “爸爸,再讲一个吧。”晓明不愿走,晃着龙春亮的手央求到。
     “好吧,”龙春亮挨不过晓明的央求,“再讲个把脑袋当西瓜切的故事。我有段时间在队上当牛倌,就是喂牛。当时队上大大小小有十三头牛。我要在晌午的时候把牛赶到沟里去吃草,等太阳落了山,把牛从沟里收拢来,赶回村里的牛圈里,添上草料。等半夜三更的时候,也就是一点多,再加上一次草料。所以我每晚回窑洞睡觉都是在早晨两点多了。有一天我为牛添完草料,拌了黑豆,然后提着马灯回到窑洞里。他们几个都睡得正香,鼾声四起。尤其是你李吉超伯伯,打鼾的时候嘴还一张一合的。我举着马灯在他眼前晃了晃,他一点儿反应都没有。我突然想和他开个玩笑,我就一手举着马灯,一只手在他头顶轻轻地摸。摸着摸着,他的鼾声越来越小了,突然他一翻身坐了起来,一只手握拳有气无力地冲我打过来,眼睛迷迷瞪瞪地看着我。我一下子被他的样子逗笑了。他定睛一看是我,松了一口气说,是你呀,把我吓坏了。我以为有人摸我的脑袋,要把我的脑袋当西瓜切呢。”
      "爸爸,你真坏。”晓明说,“我以后睡觉,你可不能去摸我的脑袋呀。”说完他就蹦蹦跳跳地回屋做功课去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bettyc1979 回复 悄悄话 我是樂意付費的
阳光照耀 回复 悄悄话 关于孩子在家劳动要钱的事沟通得真好,学了,赞!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