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熊

白熊,达拉斯人。干科研的,是个爱运动的基督徒,也爱唱歌,热爱生活,愿我的博客能交很多朋友!
个人资料
正文

读一个知青的悲剧有感

(2014-03-28 10:18:21) 下一个
同样的悲剧也发生在我插队的山西雁北地区....
 
在我上山下乡的年月里,同样的悲剧也发生在我们插队的公社里。一个知青同样死于癌症。他是来自北京男八中的初中生,在离我们村八华里的村子,那里是公社办公所在的村落,一大群知青在一起生活,粮食也不够吃,吃牲口锅的的煮食的事情在那个村都有,不奇怪。我也吃过。
 
记得那个知青有个怪癖,平时不刷牙,洗脸,不叠被子,干活到挺卖力的。人缘也好。
年终,回北京过冬前,知青们都是用大锅水煮沸腾了,把被褥煮一煮,以去除寄生的虱子,他不煮被褥,而是一把火烧掉,只听得噼里啪啦的,虱子在火中烧死是发出的声响,他也露出了微笑。去县城的饭馆吃饭,伸出手付钱的时候,把收费的老西吓了一跳,他的手那个脏阿,比最脏的老西都脏。
记得“血色浪漫” 电视剧中,有一段描写,钟跃华和同村知青,自扮乞丐沿街乞讨的镜头,可能有演艺的夸张。而这位知青的面貌是真实版的,没有任何的导演意图和剧作背影,是真实的。多少年后,此时此景仍记忆清晰。一人的生活经历和态度可能很不相同,但像他这样的,也实在少见。后来他得癌症死了。一个生命,一个有理想,有知识的青年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时间过去了40多年,看到此文,触景生情。好在他还没有等到大回城的消息传来,就走了,不会在遗憾至上再加遗憾。
在《岁月甘泉》的歌声中,我们怀念那些在大洪水,草原大火,山林大火,暴风雪,泥石流的自然灾害中,在轰轰烈烈中献身的知青同伴,也不会忘记在默默无闻中,在艰苦而平静的插队生活里,死于疾病的同龄人。如果,没有上山下乡他仍继续他的学业,他一定是个好学者,好工程师,或好教师,因为他的基础很好。文革前能上八中的,考分都不低,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不是佼佼者都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到底,抛去个人因素,时代的影响真是太大了。我们个人无法左右。今天怀念插队时的战友,也是为了不忘经历过的那段苦难,让后人知道,历史的悲剧不应再度重现,再次发生了。
 
附:
 
一个知青的悲剧:与牛同宿与老母猪争食送交者: 小背篓 2014年03月26日23:52:35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20世纪60年代末,我下放在苏北串场河东一个偏僻的乡村。那里的农民当时很穷,住的房子都是茅草盖的“顶头舍”(即山墙呈南北方向,门户就开在南山墙上),吃的是杂粮。
  插队第二年的冬季,我们就遇上了可怕的粮荒。我们这些身在异乡,无任何外援全靠分粮分草过日子的插队知青,常常寅吃卯粮,不断预支,往往麦子没上场,玉米已吃光,而生产队除备战粮、种子粮外,也难以满足我们隔三差五的借粮要求。没有办法想,只得晚上到集体田里挖胡萝卜充饥。
  但这个办法不能长久,一旦败露后果不堪设想,况且这萝卜消化快,对我们这些饭量正盛的年轻小伙子来说,起不了多大作用。更伤脑筋的是,我们几个知青都被分配在男壮劳力组,尽干挑担挖沟的力气活,腹中的空虚常使我们不能尽力为之,因此又遭到同组一些社员的议论。每晚收工回到牛棚里(当时知青宿舍还未盖,只得暂与牛同宿),知青们一个个脸色沉重,愁眉不展,不知道这样的苦日子熬到哪一天才能出头。
  有一天,缸里彻底断粮了,因超支太多,生产队再也不肯预借粮食给我们。大家坐在铺边发呆,同组的小杨竟女人似的呜呜地哭起来。我咬咬了嘴唇,蓦地吼了一声:“去抢粮!”大家先是一愣,随之便齐声响应。于是我们用草绳勒紧裤腰,每人肩上搭一条粮袋,互相壮着胆子,首先冲着“大户”——生产队曹队长家而去。
  原以为会遭到他们家的“奋力抵抗”,没想到曹队长见到我们这些气势汹汹的“粮匪”,一点儿也不紧张,只是闷着头继续抽他的旱烟袋。他女人却有点吃惊,见我们在翻缸搜柜,哭着跑出去了。折腾了半天,只搜出了10多斤玉米糁和20多斤玉米,我不服气,猛地揭开锅盖一看,一锅子胡萝卜缨子煮糁粥。
   也许是饿急了的缘故,我们一人盛了一大碗,不管好孬,呼啦呼啦地灌进了肚子,临走,想到给队长家里也要留点活路,我们只带走了10多斤玉米糁,写了张“借条”,扬长而去。走到半路,遇上了曹队长女人领来的几个大队武装民兵,“人赃俱获”,又无路可逃,看来只有准备硬拼了,幸好这时曹队长闻迅赶来,拿着“借条”,替我们开脱罪责,这才暂不追究。为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粮食,我们实行每日两顿制,每顿每人分配一碗胡萝卜糁粥,决不允许有多吃多占的现象。同组知青中,胃口最大的是小申,每次总是他先把粥喝完,然后贪婪地盯着我们的粥碗,希望有哪一个胃口不佳能留点剩粥在碗里,但这样的好事很难碰上一次。不过,他也有补救的办法,就是每天晚上去农民家“白相”(方言,玩乐的意思),等待一些纯朴的农民和他“客气”。这一招还真灵,每晚睡觉时,总见他打着饱嗝,笑嘻嘻地回牛棚。这不免引起了同组其他知青的妒嫉。于是一致推荐我“跟踪追击”,看他到底在哪些农民家吃“白食”,好让我们一起去“学习”。
  一个只有星星、没有月亮的夜晚,我偷偷尾随在小申身后,只见他向偏僻的养猪场方向走去。我正感到纳闷,他步子突然加快,人往养猪场里一闪便没了。我疑惑不解地悄悄走近前一看,只见一个黑影正一边用树枝吆喝着老母猪,一边把猪食里的山芋块往嘴里塞,借助星光一辨认,不是小申又是谁?我心头猛地一惊,想叫喊,但鼻子一酸,赶紧退了回来。
  回到牛棚,大家从被窝里探出头来问我“军情”,我支支吾吾地说没看清搪塞了过去。
1979年春节前夕,知青回城的消息不翼而飞,就在大家满心欢喜奔走相告时,小申却因胃癌晚期永远地归宿在那片盐碱地上。在送他亡灵的路上,我避开社员,红着眼眶忍不住把藏在心头的秘密告诉了同组的其他几个知青。他们听后,唏嘘不已,说早知这样,每人省一口给他,不致逼他去和老母猪争食,他也不致于患胃癌过早地离开人世。
       本文摘自《文史博览》2012年第6期,作者:达卿,原题为《一个知青的悲剧:与牛同宿与老母猪争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白熊from北京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oach1960' 的评论 : 谢谢教练光顾。我们在唱《岁月甘泉》时,有一乐章(上的壮想)是怀念逝去的知青战友的。歌中唱到,大山里静静的站立的墓碑,荒草里掩埋着沉默的土堆,一场暴风雨铺天盖地把多少年轻的花季粉粹,把多少花季粉粹 啊 啊 。每当唱到这里就使人想起当年的知青伙伴。他们和我们一样有血有肉,有父母,有理想,确平静的死于疾病,几十唱知青的歌也是歌唱怀念轰轰烈烈失去的。而他们确只有父母,朋友,同学知道他们。他们甚至连墓碑都没有。我们活着的人真是幸运。而这个幸运是与他们相比较的。所以我真是时时的感恩,感恩上帝的拣选,也不会忘记逝去的知青朋友。
白熊from北京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周老虎' 的评论 : 感谢你谈出了你的想法。你认为是一种犯罪,但对统治者说来,这样做是必须的,是正确的。所以说,没有对错,只有罪恶。由此看来,人类社会远没有进化到非常理性的程度。社会的每一点进步,都伴随着罪恶,牺牲,流血,杀戮。今天的中国比那个时候进步了许多,富裕了很多,但你看看,社会的犯罪,贪污,大气水质的污染更甚于落后不富裕的时代。这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一句话,犯罪在继续,强制的现象也是时时都能够看到。社会就是在犯罪中慢慢的发展着。
白熊from北京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jyx-003' 的评论 : 人类社会充满了悲喜剧,要不莎士比亚和雨果们不就失业了吗?很多人为的悲剧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但仍它发生了。既然发生了,就是说,它是不可避免的。今天很多人埋怨那段历史,似乎是中国要是走另一条道路,这些悲剧就不会发生。要是走另一条路,伴随着另一条路的悲剧也随之而来。想一帆风顺,道路笔直又笔直,没有苦难是绝对不可能的。再说了,100多年前的1900年前后,各种制度和道路都在中国实验,试了又试,挑了有挑。最终走了俄国人的路---暴力革命的路。中国人不是不想走议会和平民主非暴力的路,也不是没有实验过,但列强不容许。不是中国人喜欢玩枪弄棒的,是鸦片战争的大炮,日俄战争的军舰,日本鬼子的刺刀给中国人民上了一课,不要大炮,军舰和刺刀,必须有大炮军舰和刺刀。这是由于今天中国有了大炮军舰和刺刀,更有了原子弹,外国的那些玩意,只能买到中国来,不能随意想来就来。管起门来,才注意到我们们内有很多悲剧。如果连门都管不住,那悲剧就要从门外来了。那些只顾说门里的悲剧的人,对于扎篱笆,造大门不管不顾的人,大喊大叫,貌似公允,正是门外时时刻刻想乘虚而入我大门的外国鬼子的帮凶,外国鬼子可喜欢这些人了。他们的大喊大叫,为趁虚而入提供了时机。
coach1960 回复 悄悄话 白熊兄能记得一个默默无闻逝去的插队战友,足以证明是性情中人也!
jyx-003 回复 悄悄话 改革开放的悲剧更多!
明紫 回复 悄悄话 为这位知青默哀。
其实,那时的那片土地上的猪吃的是山芋藤,没有那么多的山芋喂猪的。巧了,俺刚好在那片盐碱地上插过队。
周老虎 回复 悄悄话 把本来该受正规教育的年轻人强制送到农村劳动,没有家庭,没有学校,遥遥无期。这是一种犯罪。然而,这还只是诸多罪行中的一种而已。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