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镜头的味道

(2010-10-25 21:44:32) 下一个

除了摄影,发现自己一向对摄影器材有着偏执的爱好,当多少人开始放弃传统机械相机转而趋之若鹜用更加快捷方便的数码相机时,我仍然毫不犹豫地上了一台一直钟爱的哈苏,哈苏的操作麻烦是肯定的,但哈苏相机外形硬朗的线条,特别炫人的取景框,都使人无法不中毒,更不用说哈苏所配的蔡司镜头那通透迷人的“大眼睛”。

一位朋友同样对镜头很发烧,买镜头不是一只只买,几乎都是成系列的买。想当初朋友早期购买的那只徕卡M50/1.0的镜头到现在已经升值无数倍,最近朋友又新购买了禄来HFT镀膜镜头,竟然迫不及待地发信息让我去欣赏。以前在谈论镜头时说的最多的一个词是“味道”,但什么才是“味道”呢,却很难下定义也很难说清楚,所谓味道,既是眼睛里看到的也同时是心里感觉出来的,实际上是很主观的东西,它带有每个人不同的审美情趣。面对同一幅照片,设计镜头的光学大师看到的是镜头的解像力,而文学家感受的却是照片里层的朦胧美。这的确是两个角度和两回事。而“味道”就像人的感情一样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就为了追求镜头独特的“味道”,现代很多摄影爱好者孜孜不倦地去遍地搜寻老镜头,当摄影经验积累多了之后,仿佛要找的已不是镜头的精度,而是镜头所能表现出来的味道了。把那些高精尖的摄影仪器留给宇航探月和显微手术使用吧,我们需要的只是能够表达审美情趣的东西。这应该说也是一种文化,就好比审美取向会停留在摩托车里的哈雷戴维森,打火机里至今还在用汽油的zippo一样。

诚然,镜头的价值要由它拍摄出的作品来体现,就镜头本身来说,除了存世量极稀少的满足收藏兴趣外,所谓的保值没有太大意义。在德头中,依我主观感受,第一位的当属徕卡,第二位是蔡司,禄来HFT等可作为活跃在德系里的调味品。从成像看,徕卡凝重,蔡司飘逸,而禄来是热烈。对于这类镜头可以不拥有,但又如出席宴会一样,多一道美味儿又何尝不好呢?

很庆幸自己拥有世界上评论最好的徕卡和蔡司两只镜头,只有当你把玩过拥有过才知道细微处的区别,也许我对禄来HFT镜头的向往一直就没停止过,也曾经在哈苏与禄来之间徘徊好久,纠结了好久,正好在欣赏朋友用该镜头拍摄的作品时满足了一下对禄来镜头成像的好奇。看完作品后我深深相信一位摄友对禄来镜头写下的评论:有别于徕卡油润的华丽,呈现中古低调的气质,品味精致的幽雅。。。。。。好一个低调而不显奢华的幽雅,尤其让我动容的除了漂亮的散影外,还有那著名的三角光圈,它们在弱光中就像一串串散落着的水滴一样,不如钻石晶莹却能像玉石一般温润。

这时候,出世还是入世全凭自己对“味道”的追求与感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淡淡红颜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沈漓的评论:
谢谢沈漓,俺是起于爱好,也止于爱好。
沈漓 回复 悄悄话 嗨,好文啊!
这么机械的精密的科技的东东,写得竟然如此有“味道”,感性十足。
文理兼修的综合实力很强,佩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