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坛人物】之十八,虫庆通勤

来源: 2013-05-23 06:21:44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摄坛人物】之十八,虫庆通勤

Canon 5D2,Canon EF 35mm f/1.4,Canon 50mm f/1.4,Sigma 28mm f/1.8
Olympus EP-1,Lumix 20mm f/1.7,Lumix 14mm f/2.5
Sony nex5n, Sony nex3,Voigtlander helia 15mm
Leica M5, M6, Zeiss biogon zm 35f/2 + TriX/Arista Premium 400 + D76 1:1
Mamiya 7, 43mm f/4
Ricoh GR1
Contax G1,G2, zeiss G 21,28,35, 45,90
Xpan+45mm
Minolta CLE, zeiss zm 28f2.8, planar 50f2

 

(一)

中学时看同学用135和120拍照、捣鼓药水、相纸,印像深刻,可惜没学到什么。之 后就是傻瓜相机了,直到2006年有机会回国半年,于是上文学城看大师的介绍 贴,买了第一台单反,canon 20D。之后拍了很多自己喜欢他人嫌烦的高山、青松。 去了不少地方,但是除了出门扛一个大相机,好像没什么感觉。

2009年在上海、苏州时才发现自己喜欢街拍、人文。那一年买了第一台胶片单反 Olympus OM-1和胶片旁轴Contax G-1。

2010年上摄坛、贴图,交了不少朋友,学了很多东西 。

2012年下决心找镜头感,用一枚zeiss biogon 35mmf2, 先是Leica M5,然后M6, 拍了140多卷135。有一段时间感觉好像皮肤里都是定影液的味道。

发现最多一天只能冲13卷,再多就要出错了。。。

2013年准备找28mm的镜头感。Minolta CLE已经准备就绪。。。

(二)

感觉拍的照片好似日记中散落下来的一页页,留下对这个世界、对自己,直觉、随意的感觉、理解。 不求全面、不求准确,不寻重大事件、帅哥美女、城市地标,也不按时间顺序,可谓随处可见的平凡琐事、支离破碎、满地鸡毛。 更严重的是主观片面,毫无包容。 无归纳、无中心思想,只是些片面、短暂、内向的个人感知和印象。

 

本辑评论员: 啊扑

估摸一下,我与虫在摄影方面的感应大致该有两三年了吧,偶有共鸣的时候会兴奋地叫一声'知音',也不管对与不对。这知音的感觉不错,一副高山流水、伯牙子期的样子,虫只需拨动几下他的琴弦,我便知他弹的是琵琶;而我故作神秘地'绷~'、'绷~'两声,他也能立马知道我弹的是棉花。

虫的作品不求大起大伏,小情小调,经常是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但给人的感觉却是实在实在、地地道道。与之相反,他的马甲 '虫庆通勤'倒显得有点佶屈聱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内书房'行走,迈着方步,假模假式的模样。可见,人和名字没啥多大的联系,联想一下,萊卡和信仰似乎也不搭一点边儿。

虫的作品中反映出的'平常'不是简单的平常,这背后藏有玄机。仅从照片的构图来看,不夸张地说,虫的'平常'背后隐藏着'华丽',这华丽不是别的,是煞费苦心苦思冥想构图的华丽,它隐于画面之后,不露痕迹,秘而不宣。我想,这也许就是朴素,一种高级的朴素,或者套句时髦的话,叫做"低调的奢华"。能做到这样,可能受益于虫看书多读片多吧,我们从他为《月末画廊》写的贴子里很容易看出些端倪,虫是阅片无数勤于思考的虫,虫是对扫街一脉门儿清的虫。

为了延伸这种"低调的奢华",虫上了胶片。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有个幸福方程式:效用/欲望=幸福指数。胶片宽容度和画质虽好,但处理繁琐分享麻烦,效用似乎不高,而另一方面,对古典美的期待和欲望又壅塞于心绵延不绝,这么一搅和,虫一边玩胶片一边冒着汗,心里不停地嘀咕:幸福在哪里? 幸福在哪里? 嘀咕累了,放下刚洗的片子,用着粘有药水的手轻抚那只莱卡小扫把,竟然没有了该有的那种类似感觉的感觉,这真让人忧伤。幸好,刚洗完的几张片子貌似经典大片,心方稍安。

然而,这这忧伤并未轻易结束,持续发酵、蔓延,于是有了《岸边》这一重磅杂志的首刊。这里,我们看到虫密集拍摄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似薛挺用"极限式瞬间"拍摄的佛。照片里透着"屠格涅夫并司汤达式的夜色;约瑟夫•康拉德和托马斯•哈代的寂寞",当然,最强烈感觉还是忧伤,眼神里无奈于现实的忧伤,似乎印证着戈蒂耶对伊斯坦布尔某些景色的印象,"忧伤至极"。

土耳其诺贝尔奖获得者帕穆克在《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的'黑白影像'中有这么一段,仿佛是为《岸边》首刊作的旁白,引来一用: "观看黑白影像的城市,即透过晦暗的历史观看它:古色古香的外貌,对全世界来说不再重要。即使最伟大的奥斯曼建筑也带有某种简单的朴素,表明帝国终结的忧伤,痛苦地面对欧洲逐渐消失的目光,面对不治之症般必须忍受的老式穷困。认命的态度滋养了伊斯坦布尔的内视灵魂。"

也许是忧伤,也许是黑白的折磨,长夜无事,我做了个彩色的梦。梦里,扫街大佬们迷雾之中排着队纷纷走来。布列松穿着'决定性瞬间'式的黑色西装,弗拉克的蓝色牛仔裤是'非决定瞬间'牌子的,克莱因挥舞着'延续性瞬间'的白点细纹领带,他们都很时尚,较着劲追赶着'瞬间'的时髦;后面跟着的森山不屑一顾,狂风中撕扯着城市的碎片,荒木则在一旁津津有味地看,偶尔露出阴鸷、怪异的笑容……他们真特么能闹腾,看着真有点闹心,我放眼远望,突然发现,一只朦朦胧胧的虫远远地尾随其后,微蓝,微胖,踽踽独行……

梦醒时沉思默想,也许这梦是我潜意识对虫的期许吧,既是梦,虽不尽善尽美,但也可全然不去考虑狂妄不狂妄的事儿。

 

  啊扑,2013年2月

 

 

摄影作品

(1) 老妪

 

 

(2) 通勤

 

 

(3) 等待

 

 

(4) 美国列车

 

 

(5) 儿童

 

 

(6) 我的 Coney Island

 

 

(7) 早晨

 

 

(8) State and Lake

 

 

(9) 冬夜

 

 

(10) 自拍, DC

 

 

(11) 车站

 

 

(12) 门庭

 

 

(13) 卡尔广场, 慕尼黑

 

 

(14) 无题

 

 

(15) 典礼

 

 

(16) 肖像 – 女孩

 

 

(17) 肖像 - 塞内加尔, 慕尼黑

 

 

(18) 肖像 – 墨西哥

 

 

(19) 酒馆

 

 

(20) 太阳门

 

附:    
【摄坛人物】之一
【摄坛人物】之二
【摄坛人物】之三
【摄坛人物】之四
【摄坛人物】之五
【摄坛人物】之六
【摄坛人物】之七
【摄坛人物】之八
【摄坛人物】之九
【摄坛人物】之十
【摄坛人物】之十一
【摄坛人物】之十二
【摄坛人物】之十三
【摄坛人物】之十四
【摄坛人物】之十五
【摄坛人物】之十六
【摄坛人物】之十七
【摄坛人物】之十八
虫庆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