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23-09-25 02:19:36)
中学的那几年,学校里没有系统的文化课。刚开始发小们都为不用上文化课感到轻松,不久大家都陷入了精神空虚,于是便在家中觅宝,背着家长从书柜里搜寻一切可以阅读的藏书,并且开始在伙伴之间交换各家的书籍。
在伙伴之间绕了几个圈之后,一本《莎士比亚戏剧集》(朱生豪译)传到了手中。这本书一上手就很难放下,没过几天就通读完了全书。大家最喜欢的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3-09-20 07:12:35)
“文革”年代读中学期间,大家没有课外阅读书籍,几个小伙伴各自在家寻找尚未没被处理的文学和历史方面的读物。有一天在家读到一本《诗词格律十讲》(王力著),对旧体诗词创作产生了兴趣,于是照着书本里的格律规定学习写旧体诗。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感觉自己的古文底子太差,无法将典故运用于诗词创作中,以后渐渐放弃了写旧体诗的念头。 1980年代初[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3-09-07 02:26:12)
一、“五分钱”刚进工厂那会儿,所有应届中学毕业生中除了身体有残疾的以外,无一例外都当了货车装卸工,开始了日晒雨淋的装卸工生涯。有一天因为车辆检修没有外出,正巧后勤部门在停车场上修排水沟,于是跑去看他们排放下水管。工间休息的时候,后勤组的几个师傅拿其中一个小青工开涮,被众人取笑的小青工有一个奇特的绰号“五分钱”。虽然此前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9-02 01:28:19)
上海市区东北角上有一条不太显眼的彰武路,“文革”以前这条路起源于三号河的南岸,是一条由东先向西南然后折向西北方向的柏油马路。这里虽然属于杨浦区,但在马路起源的东边有一大片菜地,菜农们主要以种蔬菜和瓜果、饲养家禽和猪为生。 “文革”以前,从三号河南岸沿彰武路步行,马路右侧(也就是马路西侧)是同济大学的教职工宿舍区,左侧(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8-31 22:58:31)
一、初读《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宝库中光辉灿烂的瑰宝,它讲述了清朝年间一个大家族衰败的故事。据红学家们的考证,作者曹雪芹是康熙皇帝的亲信曹寅的后人,这部耗费了几十年时间完成的皇皇巨著描写的就是发生在曹家上下发生的事。 第一次接触这部小说是在“文革”期间的中学时代,那时学校里没有正规的文化课,一帮伙伴们放学以后在外面撒[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3-08-25 02:57:11)
走出住宅区大院,沿四平路向北步行几分钟,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狭窄的小河,人称三号河。“文革”以前,河上偶尔行驶着渔民的小木船,河里以及河岸边的一些水生物,比如鱼、虾、螃蟹和泥鳅,都是住在附近的小孩们捕捉的对象。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沿河的一些工厂不断向河里排放工业废料,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河水变得越来越污浊,几乎和墨汁一样乌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2023-08-18 04:49:07)
上海市金山县枫泾镇位于浙江省和上海市的交界处,该镇向东北方向约二十公里是松江城,东南方向约二十公里处是上海石油化工总厂,西南方向约二十公里是浙江省的嘉兴市,如果在地图上把松江城和嘉兴市连成一条直线的话,枫泾镇大致在松江与嘉兴的连线的中点位置。 最近有群友在访问了枫泾镇后,从旅游审美角度拍摄了一组反映古镇的照片。根据他在微信朋友圈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23-08-12 10:18:12)
群里有位苏州籍群友经常用“俺”代替“我”,印象中“俺”是北方人的语言。几轮讨论下来了解到:苏州人的“我”,读音与“ewu”近似,“鹅屋”两个字的读音,苏州人认为“ewu”与“俺”的读音“an”之间仍然有较大差别。苏州话的特点是语音缠绵,听苏州“小娘鱼”(苏州话:小姑娘)的轻声细语,可谓宛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1]
[2]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