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ting in--长青藤盟校录取系统 (ZT)

来源: 246 2005-10-13 00:07:17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978 bytes)
Getting in--长青藤盟校录取系统 (ZT)
来源:清谈天地 www.talkskyland.com

这期纽约客登的书评是Malcom Gladwell介绍Jerome Karabel 写的"The Chosen".该书讲的是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录取程序的历史.

1905 年的时候,哈佛采用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ard)的考试作为主要录取标准,这意味着任何高中毕业生只要成绩好,家里有钱就可以上哈佛.到了1908年哈佛新生里7%是犹太人,9%是天主教家庭的,45%是公立学校毕业的.到了1922年犹太人占了新生的1/5.学校管理层和校友都感到不安.犹太人被认为是会钻营,扒分,偏狭.他们把许多富有的WASP校友的子弟都挤出去了,这样不利于学校集资.哈佛1920年代的校长A.LawrenceLowell坦白地说太多的犹太人会把学校毁了:"那些暑期旅馆就因为接纳犹太人被毁了,...因为他们把非犹太人赶走了,而当非犹太人走了以后,他们也走了."

问题是怎么把犹太人挡住,因为整体而言他们的成绩比其他人要好.Lowell试图限制犹太人的录取比例为15%,结果招致广泛批评.他又试图减少个犹太人发奖学金,和从犹太人比例低的西部公立学校招生.这两招都不大管用.最后,Lowell和耶鲁和普林斯顿的校长们认识到如果录取标准录取来了自己不想要的学生,那就要改变录取标准.Karabel说,这是长青藤盟校历史和性质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哈佛的录取办公室开始对申请人的个人生活细节更感兴趣.每个人都必须提供推荐信,照片,和个人论文.要回答种族,肤色,母亲姓名,父亲出生地等等问题.

普林斯顿派人去各大住宿学校和申请人面谈并评分.1分是各方面都很优秀.4分是性格上有缺陷,不管入学考试考的多好都不该要.到了1933年,Lowell卸任的时候,哈佛的犹太人比例降回了15%.

这套录取系统被长青藤盟校沿用至今.

Arthur Howe, Jr.从1953年起任耶鲁录取主席,干了十年.Karabel描述说,在他领导下,耶鲁录取委员会尤其重视候选人的男子气质.很多成绩不好,但更有男人气魄的学生被录取了.直到1965年,耶鲁校友用的面谈表上都有体形特征的栏目.

同一时期,哈佛主事的是Wilbur Bender.Bender对体育能力非常重视.Karabel说Bender认为如果哈佛在橄榄球场上再弱下去,学校的声誉就会变坏.Bender致力于在录取过程中甄别同性恋倾向和严重心理问题.

联邦教育部民权办公室1980年代调查哈佛时,发现很多候选人档案上手写的笔记.其中一条,"这个女青年会是最聪明的申请人之一,但有证据表明她有些害羞."另一条写道,"看来有些肤浅."还有一条写道,"个矮耳朵大",申请人肯定没戏了.

社会学家有处理效果和选择效果的区分.例如,海军陆站队就是个处理效果的机构.它认为海军陆战队的训练能把你变成一个无坚不摧的战士.而模特公司则是个选择效果的机构.你并不因和公司签约而美丽,因为你美丽公司才和你签约.

美国人对长青藤盟校的追求就是认为哈佛这样的学校就象海军陆战队一样,有那样好的老师和同学,加上名校的学位就提供了地方州立学校所没有的优势.而有研究也表明,同样SAT成绩的两个学生,去了哈佛的比去了录取不那么严格的学校的,一二十年后要挣钱挣得多.

然而长青藤盟校对录取政策的特别重视使它更象模特公司而不象海军陆战队.上面提到的那个研究实际上是有缺陷的.分数相同的两个人实际上可能并不类似.要比较的话,应该比较两个都被长青藤盟校录取的,而其中一个选择去了录取不那么严格学校的.经济学家Alan Krueger 和 StacyDale三年前发表了这样的研究结果,结论是二者的收入没什么差别.

Fred Glimp是Wilbur Bender的继任人,Karabel说Glimp特别关心那些学习不灵的.Glimp写道,任何一个班级,不管怎样都有个底层四分之一.他认为底层四分之一的心理值得重视.这就产生了哈佛录取政策中的"快乐底层四分之一"的做法.

不清楚Glimp是不是找到了这样的学生.(在一个难得的诚实的场合,他说答案也许是"哈佛子弟").Glimp的看法就是Krueger和Dale后来证实的,一个班级的性格和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被录取时的状态,你要毕业生都能成功你就得录取成功的人,你要让底层四分之一都成功,你就要录取能在底层四分之一成功的人.

法国高等师范,日本东京大学以及世界上大多数精英学校都是寻找最好的学生,就是在学校里能取得最好成绩的学生.长青藤盟校说他们重视学生的个性是因为他们寻找毕业后能成功的学生.他们寻找的是领袖,而他们认为领袖是不能单看学习成绩的.WilburBender认为,如果只选成绩好的,最终就会得到一群书虫和成天伏案的科学家,学校就会变成跟社会不大相关,就象芝加哥大学那样(哈佛官员对芝大很不以为然.)

当哈佛在建立其繁复的录取系统的时候,纽约的Hunter学院小学则是只凭考分录取学生.1980年代,一些教育研究人员调查了1948年到1960年在这所学校上过学的学生.这些学生的智商平均是157,超过平均值3.5个均方差,而且受到的是最好的教育.结果表明,他们并不象预期的那么出色.没有超级明星,只有一两个熟悉的名字,尽管大多数人都是成功的而且对生活和成就感到满意.研究者认为,也许在注意到要成为国家和世界级领袖要做的牺牲后,这些学生认为聪明的抉择是过一个相对幸福和成功的生活.当然一个学校产生的毕业生都很幸福和成功
是件很好的事.但是哈佛要的是超级明星,那么仅仅凭成绩是不行的.

耶鲁大学的第一个黑人橄榄球队长叫Levi Jackson,1950年毕业.他在校园里广受欢迎.他后来是福特公司的高级主管,在1967年暴乱后说服公司雇用了几千黑人.他在封闭的秘密团体骷髅会要吸收他时,开玩笑说,"如果我的名字正好反过来的话,他们不会找我的."他的话是有道理的.那个用来排斥犹太人的策略被用来吸收他这样的人了.

对运动员学生的研究也表明,尽管他们的成绩低,很多来自少数族裔和社会经济底层,他们毕业后都比其他同学挣得多,他们的成功也是性格等其他因素决定的.

1980 年代,当哈佛被指控给亚裔学生秘密设限额时,他们辩护说,如果你考虑到为哈佛子弟和运动员做的调整,对亚裔其实没有歧视.可是你能感觉到哈佛对这个问题被提出来感到的不满.如果哈佛的亚裔太多了,哈佛就不是哈佛了,就象哈佛不会是哈佛如果它录取了太多的犹太人,同性恋,害羞的或者矮个大耳的.

所有跟帖: 

其实关键在于学生毕业后是否长期给学校捐款。 -游荡者- 给 游荡者 发送悄悄话 (16 bytes) () 10/13/2005 postreply 06:35:21

加跟帖:

当前帖子已经过期归档,不能加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