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笔记——英雄诫子弟

来源: Yaogeng 2012-10-31 09:12:4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6341 bytes)

曾国藩说,历史上的英雄们,思想、意境、度量都特别宽大,就是所谓的“意量恢拓” 。我觉得现代的家庭、学校,培养这一代的年轻人,特别需要注意这四个字。现代的青年人,差不多都胸襟狭隘,眼光短浅,薪水两万块一月就可以了,如果能够赚钱盖一栋十二层楼,那就更好。他们没有志在天下,也没有志在千秋万世,所以今天的青年,看起来都不可爱。

曾国藩说,古代的英雄,他们虽然自己有那么大的器度,那么高的成就,可是在教育自己的子弟上,却都流露出恭谨、谦退的修养。

于是他列举出几位前辈英雄教育子弟的实例来。

刘备病危,在快断气的时候,当着诸葛亮告诉他的儿子阿斗——刘禅,“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他说“你要好好的努力啊!不要因为一件小小的坏事,没什么关系就去做;也不要因为一件应该做的好事,是一件小事,而不去做” ,这是刘备吩咐儿子的话。

有些人往往看见一件东西很可爱,譬如上餐厅时,见到桌上一个搁筷子的竹型小陶器,认为这不值几文钱,没有多大关系,顺手把它带走,这就不对。

他又告诉阿斗: “一个人惟有自己贤,有道德才能使人家敬服,你可不要跟我学,我一辈子都不行,我的道德修养还不够。你跟丞相诸葛亮好好学,你对丞相,要像对我一样” ,所以阿斗称诸葛亮为尚父,就是义父义子的名分了。

刘备这几句话是真心话,也很厉害,好像是一根绳子,他临死这一下子就把诸葛亮套住了。历史上还有一段,记载他对儿子说完了以后,对诸葛亮说的一番话,那又更厉害了。他说: “君才十倍曹丕,…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意思是说,你的学问能力,比曹操大儿子曹丕高了十倍,你看着办,我这个孩子,如果能够帮助他站得起来,你就帮助他;如果你帮助了他,而他仍然站不起来,那么你就自己干吧!刘备这几句话一出口,诸葛亮立刻跪下去,表明绝无取而代之的意思,自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也就是说,你放心的去吧,我绝对不会坐这个皇帝位置,而且干到死为止,决不变心。

这两条绳子把诸葛亮一套,他只好六出祁山了。诸葛亮也的确履行了他的诺言,一直做到死为止。

但话说回来,刘备教他儿子的这段话和他对诸葛亮说的话,也的确都是真话,?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他非常清楚自己的儿子是一块什么样的料,也非常清楚诸葛亮是怎样一个人。古人说的“知子莫若父” ,了解孩子最清楚的是父母。有时候家长对子女做的事会处理不当,那是由于他们偏爱,溺爱的结果,父母被自己的偏爱、溺爱心理蒙蔽住了。

刘备教出来的儿子,也是第一流好手。尽管往昔有许多人,对刘禅责备批评,我认为他应该是第一等聪明人。当诸葛亮死后,他一看辅佐无人,已经不可为了,不如投降到司马昭那边,方为上策。当他做了安乐公以后,司马昭还测验过他,问他过得怎么样,有没有什么不顺心的地方?他立刻说: “此间乐,不思蜀” ,历史上依据他这句话,批评他没有出息。事实上,他是第一等的高明。他如果不这样说,性命都会丢掉,所以刘禅到底是刘备的儿子,真有一套。

读历史,要懂得当时的时代、环境,再设身处地的去思考研究。否则的话,就会被历史骗过。如果自己执着一种成见去读历史,就更容易陷于主观的错误,得不到客观的事理与真相。

再从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中,也可以看出刘禅的聪明。他玩弄了这位义父,诸葛亮对他毫无办法。他而且擅于辞令,很会说话,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他“引喻失义” ,没有理由的事情,在他嘴里都可以说出一套理由来,用种种的譬喻,来说动人,就像淳于髡想用嫂溺的比喻来说动孟子出来为齐国做事,以拯救天下一样。阿斗说的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非常好听,歪理千条,可以把正理唬住。这是诸葛亮最痛心的事。

读<出师表>,不要只欣赏它的文学价值,不要只看到诸葛亮的忠诚,这不能算是读懂了出师表。事实上里面多是他最痛心的话,诸葛亮等于说,你父亲这样诚恳的把你托付给我,而我也对你付出了这么多的心血,可是你这个干儿子,却是如此的不争气,有这么多毛病。

再回到曾国藩的“英雄诫子弟”笔记的本文。他第二个引用的是西凉李嵩的训子故事。

所谓西凉,时代上是三国之后,吴、蜀、魏相继灭亡 ,所谓三国归于晋,由司马家立国为晋。西晋、东晋共有两三百年,天下非常纷乱,成为军阀割据的局面。此一时期,历史上称作“南北朝” ,而南方有东晋、宋、齐、梁、陈、隋等的所谓六朝。

李嵩便是在西晋与刘(裕)宋之间,在边区西凉称王的。历史上描写他“秉性沉重” ,很少说话,看起来很老实,头脑非常聪明,器度宽大,学通经史,并熟兵法。如果以现代的地域文化观念来衡量,或许要奇怪,远在甘肃以外的边区地方,怎么会培养出这样饱学的人才来。要知道,在那个时代,现在文化发达的江苏、浙江、福建等地,还是没有完全开发的地区。中国的文化,是由西北发源,经中原而慢慢发展到东南区域来的。所以在那个时候,西北地区的文化水准,还是很高的。 

最初,李嵩是在那里做地方行政首长。当天下大乱,中央政府失去控制力的时候,他就自己在西凉称王了。李嵩下手令告诫他的好几个儿子当领袖的原则,他在手令中的意思是:

一个当领导人的人,对于部队的奖励或惩罚,要非常小心谨慎。不可以凭自己的好意,对所喜欢的人多给奖金,或升他的官;对所讨厌的人,就不重用;这都不是用人之道。要亲近忠正的人,疏远那些唯唯诺诺专拍马屁的小人。不要使左右的人“窃弄威福”──这一点很难做得好,左右的得力干部,往往在大老板不知不觉间,掌握了许多的权力。越是精明的领袖,越是容易被左右的大臣专权玩弄,这是作领导人要特别注意的。

对于毁誉的处理态度,对于别人批评自己的话,听到时要能做到听见如同不曾听见一样,但并不是糊涂,而是情绪不受影响;对于批评的话,是真是假,有理无理,要心里明白。至于恭维的话,差不多都靠不住的,所以毁誉之来,不要轻易受影响,应该自我反省,了解这些批评或恭维,究竟是真是假。至于听到对其他人的批评或赞许,同样要留心,究竟是真的,还是别有用意。

但有时候,甲乙两人,本来意见不合,而丙对甲说, “乙某说你很好” ,这句话虽然是假的,却可以促进他们之间的和睦,是善意的妄语。反过来,如果老老实实的说“乙某对你有意见” ,那事情的发展,可就会更坏了。

扩而大之,在处理人事是非的争执之间,在听取部下双方或多方不同意见时,如总务说非要增加某一设施不可,而会计说没有预算一定不给办。这和打官司一样,各有各的理由。身为领导人的,听了双方的意见,到底该办不该办,就非做判断,下决定不可。这时,一定要和颜悦色的来处理这件事。即使某一方面有欺上瞒下,或者犯了什么严重的过失,必须加以处分,但在言辞态度上要尽量和蔼恳切,使对方知道忏悔,改过。甚而听了假话,虽然明知道是假话,也要注意听取,也许其中一两句是真话,同时假话也会反映出真相来。假话如有矛盾,更是找寻真相的线索。所以不可以先有成见,认为说话的人是坏蛋,非判他死刑不可,这就容易冤枉了人。更进一步,能让人尽量说出他想说的话来。问话听话时,还要态度轻松,声音温和,每件事,务必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正反不同的意见,千万不可自认绝顶聪明而独断独行,自己想到怎样干,就一意孤行的干了,那就不得了。

他继续告诉他的儿子说,他莅事五年——实际上他的从政经验,当然不止五年,这是以他自己挂起招牌称王,计算的年岁——虽然没有做到使老百姓绝对平安,但“含垢匿瑕”

一个做领导的人,首先就必须做到“含垢” ,对于一些脏的事情,不但要包容,甚至有时要去挑起来,有时还是冤枉替别人挑的。尤其要替部下挑许多担子,部下错了,宁可让人责备自己。为了培植部下,爱护部下的才具,给他再有努力的机会,领导人就要“含垢” 。这种修养可真不容易,谁都爱脸上有光彩,含垢则是将灰泥抹到自己的脸上,这就要气度恢弘,才能做到。

“匿瑕” ,是须包容部下的缺点。天下人谁都有缺点,做领导人的,必要包容部下的缺点。如人人求全,则将无人可用。

由于李嵩有上述的种种优点,所以他能做到“朝为寇雠,夕委心膂” ,这种本事实在难得了。尽管早上还是他的死对头,但是在李嵩道德的感化下,到了下午就成为知心的好朋友,什么都可以坦诚相告。李嵩待人,就有这样的本领,而且不是故意做作,是自然流露,以诚待人,不论新旧,一律公平,坦然无任何区别,既不偏袒,也不会对某方面有所屈抑。

最后他告诫子弟,宽厚处世,在当时看来,好像没什么出息,显不出作用;但是长远下去,定会得到好处。也就是凡事不要计较目前,眼光、胸襟要放远大,学我这样的处世道理去做,将来或许可以接我的位子,也才不至于愧对历史上的先贤了。

曾国藩所引用的第三个例子是宋文帝。前面说过,这个宋,不是唐以后赵匡胤所建立的赵宋,而是南北朝时代的东晋、宋、齐、梁、陈、隋等六朝中,刘裕所建立的“刘宋” 。

在那时,佛教已经传入中国,而且很盛行。刘裕出生以后,父母怕他长不大,送他到庙子,请一位比丘尼抚养,所以他的小名叫“寄奴” ,也叫“佛奴” ,后来当了皇帝。他死后,继承他王位的是宋文帝,在当时宋的版图,为全国土地的三分之一以上。

宋文帝封他的弟弟义恭为江夏王,就是现代湖北、湖南等地,兼领荆、湘等八州的都督,掌握了这些地方的兵权。等于现代南方的总督,长江两岸几省的军政大权,都在他弟弟的掌握中。

宋文帝写信告诫这位亲弟弟:天下的大事多么艰难,国家的责任又多么的重。我们这个天下,是父亲从艰危中打出来的,我们不过是守现成;可是守现成和创业一样,也是不容易的。将来到底是兴隆或衰败,安稳巩固或危险,都在我们兄弟的做为上去决定。你要特别注意体认到,父亲留下来的责任如此之重,我们随时都要有戒慎恐惧的心理,努力去做。

他又进一步训他的弟弟说:

你的胸襟太狭窄了,性子又急躁,想要做一件事的话,不管有些什么困难,不管行得通行不通,非做到不可。结果做到一半,意兴阑珊,不想做了,于是又改变计划。这是最要不得的,对于这种个性你一定要设法控制。

他又引用历史上的大人物,给弟弟做榜样。他说:

汉代的卫青,虽然是一位大英雄,身为大元帅,但是他有两个长处,一个是对于知识份子,非常有礼貌,肯向人请教。其次,对于低阶层的人也非常体恤、照顾。

这里所引用的西门;因为没有名字,不易考证,在战国时有一名臣西门豹,大概是指西门豹在治西河的故事。原来在黄河口的人有一种迷信,每年要以一对童男童女,丢到河里去祭河神,经过西门豹设法,才纠正过来的。但是他的个性,有些矫枉过正,遇事要做得漂亮,显示给人看,这就是矫情,并不好。

他再举关羽、张飞两个名将,说他们两人,同样是任性褊见,不听别人的意见,要别人都听他的意见去做。所以后果都不好。

他举了这几个实例后,告诉江夏王,在个人修养以及处理事务上,要以历史上这些人物的优点和缺点,做为借镜。

他最后举出周公的例子,这是皇帝的手段来了。刘裕的这个儿子,到底不错,所以他死后历史上对他的评价,给他一个“文帝”的谥号。要在政治上有相当成就,学问、修养、为人都不错,才够得上 “文帝” 的美称。有文帝谥号的皇帝,说得好听是很聪明,反面的看法,也可说是蛮有手段的。

他说,假如有一天,情势有了变化,我不幸死了,接帝位的是我的长子,也是你的侄子。但是这孩子年龄还小,什么事都还不懂。到了那个时候,你以司徒——汉代太师的身份,去辅助他,就得要像周公辅助周成王一样,凡事依师道、并尽臣道的加以辅助。

这是他对江夏王的警告。在古代皇帝死了,由长子继位,如果长子年幼,就要靠叔父来辅助。但有的叔父,就乘这个机会,自己坐到皇帝的位子上去了。历史上这种例子是很多的。所以宋文帝就在这里预先放下这一颗棋子,希望他弟弟不要将来跋扈僭替。因此说,到了那样的时候,刘宋的天下,是安是危,能不能够延续下去,就要看你们叔侄两个人的了。

宋文帝这许多话,等于警告江夏王说,我现在还在观察你,这些毛病你如果改不好,再过几个月,我就要你下来了。下面是兄弟之间说私话了,私生活方面的一些劝告。

他说,你每个月用的钱,不要超过三十万,政府的预算,虽给了你这么多,假如你能省下一些来更好。你省下的钱,可以为你楚西地方的老百姓,做些有益的事。至于你住的房子,已经够漂亮,也够用了,不需要又去改造新的,翻新花样了。

虽然,这只是兄弟之间的家信,谈私生活,表面上好像是闲话家常,而所谈的都是事实。可见,在政治上,皇帝仍有许多情报,他对弟弟的劝勉,都是根据情报,针对事实而言的。

接着,他又告诉江夏王说,处理司法案件时,往往会碰到一些疑难重重的案子,实在难以判决。这时候就要格外注意了,开庭的时候一定要心平气和的多听,千万不可以先入为主,认为被告就一定是犯罪的;更不可以嫌烦,动了意气而草草断案。

而且不仅是司法的审判,扩而充之,在行政的处理方面,开会听取报告的时候,心里都不可先有成见,让别人尽量说出他们的意见,要采纳大家的意见,集思广益。当然也不可以凭自己的情绪下决定,不高兴的时候就杀人,高兴的时候就赦免人。

对于他人好的意见,好的主张,好的计划,你就应该依照着去做,放弃自己原来并不成熟的构想。这样一来,成功的美誉,自然也会同时落到自己的身上来。不可以凡事一意孤行,只照自己的意思做,不听取他人的意见,而自满自夸,认为自己有独到的见解,比他人高明。这样不但遮断言路,人家也要骂你独裁了。

国家的官位,不可以随便拿来做人情。越是亲近你的人,奖赏起来,越是要慎重的考虑。

古代常见有这种以国家官位做人情的事,这是不可以的。现在民主时代,也是一样。一个人如果当选以后,要儿子来当秘书,助选有功的人当科长,这都是不应该的。官位是国家的名器,不是私人口袋里的红包,所以是不可以送人的。为了自己将来做出好政绩来,也该选贤与能,适才适用。

宋文帝更以他自己为例说,我对于左右的人,较少给他们恩惠,而外面也这样批评我,我都听到了。但我以为并没有错。因为我对身边的人,和不在身边的人,要一视同仁,不应该因为他们在我身边就常给他们赏赐。

接着,他又说出一番道理,也就是他当皇帝的秘诀,虽然不是什么传统的大道理,可也算是一种道理。因为在南北朝当时,社会非常紊乱,为政就不得不严谨,所以他对当时的那种情境,有他的一套政治哲学。

他的理论是,不可以自己的高贵去欺压别人,但是不能没有威严,不可随便,这是很容易懂的事,你应该知道的。

随后他又在私生活上,规劝说:

为了不随便,所以对于声色娱乐等事——相当于现代的唱歌、跳舞等等,偶而消遣消遣可以,但是不能太过分。至于赌博、酗酒、打猎、钓鱼这些事,你一个身居王位的人,是不可以玩的。你平常生活的日用所需,也要有一定的限度,不要奢侈浪费,才可以做老百姓的榜样。至于穿奇装异服,收集珍奇的古玩,这类萎靡心志的习气,都不要让它养成。

他又教育弟弟要多接近部下,约他们吃便饭,聊聊天,而且要“数见” ,就是多接见,否则便与部下的距离越来越远;与部下远了就无法知道下面与外面的情形,情况不明了,政事就无法处理妥善。

曾国藩引用了这些人的故事以后,提出自己的意见告诫他的子弟说,像刘备、李嵩、宋文帝他们,都是雄才大略,有经营四海,统一天下的大志的人。而他们在教育子弟的时候,却都从最基本的作人处世上说起,谨言谨行,充分流露出谦冲的德性。

又像汉代的伏波将军马援,奉命平交趾——就在越南北部一带,当他平乱的时候,写信回来训诫他两个侄子马严、马敦,他的信上说:我希望你们两兄弟,在听到别人有什么过错的时候,要像听到人家说你们父母的名字一样,只可以听,而不可以从你们口里说出来。这个道理,在西方文化里是没有的,外国人听了,会不知所以然,甚至一些在美国长大的年轻华人,也不会懂得,即使懂了也不习惯做。外国人对自己的父母,是面对面地“约翰!玛莉!”直呼其名的。我国文化最重孝道,对父母应有恭敬之心。在礼仪上,面对父母,只能口称“爸爸”或“妈妈” ;再恭敬一点,还要加上一句“您老人家” ;亲热一点,则叫“爸!”或“妈!” ;在文字上则要加上“大人”两个字,如“父亲大人” 、 “母亲大人” ;对别人说到自己的父亲,则要称“家父” 、 “家母” ;即使父母死了,也只能称“先父” 、 “先母” ;绝对不可以在任何场合,直呼父母的名讳。否则的话,就犯了严重的错误,是为不孝,小则被人批驳、轻视,更严重的,甚至影响事业前途,无人敢与交往了。所以马援教训侄子们,不可去传播别人的过失,引用这个比喻,是非常之严重的。

他又说:喜欢评论别人的好处坏处,随意批评国家的法令与行政,这是我最不喜欢的;我宁愿死,也不愿意我马家的子孙,有这样的行为。但是你们两兄弟,却犯了这个毛病,这是我最不喜欢的。现在,我虽然远在外地,但却记挂着你们,所以又写信回来,对你们说这些话。我并不是啰嗦,而是你们都已经长大了,又不在我的身边,该是自主的时候了。我只是像对出嫁女儿系上佩带,挂上香囊时的叮咛一样,再一次将父执的教训详细告诉你们,希望你们终此一生都不要忘记。

于是,他举出近在京兆的两个名人来做实例说:

就像现今正在京兆的山都长龙述(字伯高。据说马援的这封信,后来被光武帝刘秀看到,就升龙述当了零陵的太守。) 对人敦行厚道,对于处事周密谨慎,从来不说谁对或谁不对,意思是不胡说乱道;立身恭顺,自己知所约束,生活节制而俭朴,清廉公正并有威严。我非常喜欢他,敬重他,希望你们能以他为榜样。

另外一个人的作风又是一型,那是越骑校尉杜季良,他豪情侠骨,急公好义,为人家的忧患而忧愁,因人家高兴之事而快乐;无论是好人或坏人,他都交往做朋友。当他父亲去世的时候,远近好几郡的人都来吊丧,这个人我也很喜欢、很敬重,但是却并不希望你们学他的样子。

两个人同样都是我所敬爱尊重的,为什么我希望你们学这一个而不学另一个呢?因为学龙伯高这种修养,纵然学不到和他一样,也错不到哪里去。而学杜季良就不同了,因为学杜季良的作风,必需具备许多条件:要有财富,又要有武功,或者勉强可以学他;更重要的,要恰到好处,把握得住,不偏倚,也不过分。因为稍一不对,就会出大毛病。

打个比方,如果学龙伯高,就像是学雕刻家,雕刻一只在云霄的天鹅,纵然雕不好,也还可以像一只野鸭子;而学杜季良学不好的话,那就好比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而且杜季良将来的下场会如何,现在还不知道哩。就目前的情形,有些地方的军官们,都不喜欢他,常常初到不久,就有咬牙切齿恨他的样子,而一般人也往往把他的行径,当作谈话资料。我虽敬重他,也同时为他捏把冷汗,后来果然有人在汉光武帝面前打报告,说他行为浮滑轻薄,扰乱社会秩序,妖言惑众,而丢了官。也许马援这封信,说过敬重他的话,无形中也帮了他的忙。否则这样的罪名,连脑袋也可能丢掉的,所以马援不愿他的子孙们学他。

曾国藩最后的结论说,这位马援大将军也是谦虚的约束住自己,把高远的志向蕴藏含蓄在内心之中,而从日常言行上修养。因为不这样,就不足以成大事。苏轼的诗“始知真放在精微” ,就是这个意思。

转载自:【实修驿站】  原文: http://www.shixiu.net/nanshi/jiangzuo/5195.html

所有跟帖: 

曾国藩早生二十年,估计也没人记得他了。当然,做到堂部大员,已经很不错了。 -大号蚂蚁- 给 大号蚂蚁 发送悄悄话 大号蚂蚁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31/2012 postreply 09:23:43

所以说实在的,洪秀全这个非甜菜比曾国藩这个可能是甜菜的要强很多。 -大号蚂蚁- 给 大号蚂蚁 发送悄悄话 大号蚂蚁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31/2012 postreply 09:25:17

"要强很多"?---搞搞清楚,谁灭了谁, 最后笑的才是真强手. 你的价值观很胃儿弟 -weston- 给 weston 发送悄悄话 westo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31/2012 postreply 09:29:32

曾国藩是大家族出身,先天优势就强出八百里去,还是被动防守。而洪秀全是完全主动白手起家。 -大号蚂蚁- 给 大号蚂蚁 发送悄悄话 大号蚂蚁 的博客首页 (69 bytes) () 10/31/2012 postreply 09:34:32

白手起家,从零到百万铁军---希特勒是也 -weston- 给 weston 发送悄悄话 westo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31/2012 postreply 09:37:14

从百万铁军到零---希特勒是也 too -用户名被占用了- 给 用户名被占用了 发送悄悄话 用户名被占用了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31/2012 postreply 09:38:33

洪秀全 too -weston- 给 weston 发送悄悄话 westo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31/2012 postreply 09:40:36

还有刘邦,朱元璋,努尔哈赤,其实赵匡胤起点也不高。 -大号蚂蚁- 给 大号蚂蚁 发送悄悄话 大号蚂蚁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31/2012 postreply 09:39:33

刘邦是科级干部,不算! -用户名被占用了- 给 用户名被占用了 发送悄悄话 用户名被占用了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31/2012 postreply 09:41:13

主要是想给教育子女的父母多一个思路。不是比较谁更厉害。比曾国藩强的人太多了。比他差的人更多。 -Yaogeng- 给 Yaogeng 发送悄悄话 Yaogeng 的博客首页 (99 bytes) () 10/31/2012 postreply 09:39:27

审时度世最正点,神童天才不靠谱。 -大号蚂蚁- 给 大号蚂蚁 发送悄悄话 大号蚂蚁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31/2012 postreply 09:41:06

"比曾国藩强的人太多了"--不同意.曾公是近代第一人.也是毛,蒋俩少有的能同意的一点 -weston- 给 weston 发送悄悄话 westo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31/2012 postreply 09:42:33

佛老耶孔,三皇五帝 -Yaogeng- 给 Yaogeng 发送悄悄话 Yaogeng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31/2012 postreply 09:51:17

I rest my case :) -weston- 给 weston 发送悄悄话 westo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31/2012 postreply 10:00:10

lol -陌上花开缓缓行- 给 陌上花开缓缓行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31/2012 postreply 10:53:25

这么长.还是读他原著过瘾 -weston- 给 weston 发送悄悄话 westo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31/2012 postreply 09:30:01

特感兴趣曾国藩治家的方针,真乃大智慧者。 -春天百合- 给 春天百合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31/2012 postreply 09:43:44

曾的反省功夫深厚,朱子之后第一人.老蒋学了一半,老毛半点没学.酿成中国近代悲剧 -weston- 给 weston 发送悄悄话 westo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31/2012 postreply 09:49:55

这个要先看他的治国智慧,不然谈不上齐家之智 -olga87- 给 olga87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31/2012 postreply 10:10:3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