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儿子很好. 你对待孩子的方法很赞同. 转个贴以分享

来源: Calsh2007 2008-02-04 12:10:12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7550 bytes)
戴安在试着哄3 岁的约书亚穿上他的夹克好带他去日间托儿所的时候,她就已来不及上班了。在很匆忙地吃过早点以及在决定要穿哪双鞋子的一番斗争后,约书亚也变得紧张了。他并不在乎他老妈在不到一小时内就要开会。他告诉她想留在家中玩耍。当戴安对他说这是不可能的,约书亚跌倒在地上并开始号啕大哭。

在保姆抵达前的5 分钟,7 岁的艾美莉满脸泪珠地向她的父母求援。 她呜咽地说:“把我丢下给一个完全不认识的 人是不公平的。”“但是艾美莉,”她老爸解释说:“这个保姆是你妈咪的好朋友。而且,我们在好几个礼拜前就已经买了这场音乐会的门票。” “我还是不要你们去。”她大声地喊叫着。

14 岁的麦告诉他老妈他被逐出学校的乐队,原因是老师闻到校车上有人在吸大麻 。麦说:“我发誓那人绝对不是我。”但是这孩子的成绩一直在退步,而最近他又跟一帮新的人混在一起。于是她说:“麦,我才不信你 。直到你成绩有进步,你才能出外玩。” 受到创伤又忿怒的麦,一言不发就夺门而出。

三个家庭。三种冲突。三名不同成长阶段的小孩。但是三位父母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当情绪激烈之际,该如何处理小孩。大部分的家长都一样,他们希望具有耐心、尊重、公平地对待自己的孩子。他们知道这世界带给孩子们许多的挑战,因此他们想要在一旁支持并为孩子们提供判断。他们想教导他们的小孩有效地处理问题,并建立深厚、健全的人际关系。但在想要你的小孩处事端正和实际上采取何种手段来实施是有极大差距的。这是因为好的养育并不单单只是智力的训练,它还包括了过去30 年来,给父母的忠告中,一直被忽略的人格面。好的养育是牵涉到情感的.

大约过去的10 年里,在科学上,对于情感在我们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已经有许多惊人的发现。研究员发现你对情绪的认知和处理情感的能力,比IQ 更能决定你在生命中各层次,包括家庭关系的成功与幸福。对父母而言,这“情绪智力”——即许多人现在对它的称呼——的特性,是指察觉你小孩的情绪,同时能够设身处地去安慰并引导他们。至于孩子方面,他们的情绪大部分是从父母处学习到的,包括控制冲动的能力、延迟满足、给自己推动力、觉察他人的社交暗示,以及处理生命中的起伏。

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Dan Goleman)说:“家庭生活是我们学习情绪的第一所学校。”他同时也是《情感智商》一书的作者,在书中详细描述那些让我们对这领域不断扩充了解的科学研究。“在这亲密的大锅内,我们学习如何认识自己的情绪以及别人对自己情绪的反应;如何分析这些情绪以及我们可以有那些反应的选择;如何辨识和表达期望与恐惧。这些情绪教育并不只是透过父母对儿女的言行,还要以身作则,以他们处理自己的情绪和夫妻间感情作为模范。一些父母是天生的情绪指导老师,而其他一些则是恶劣的。”

父母什么样的态度会造成差别呢?身为一个研究亲子互动的学术心理学家,在过去的20 年,我用了大部分的时间为此寻找答案。在与伊利诺州大学和华盛顿州大学的研究组并肩工作中,我很深入地指导了两项研究,以119个家庭为对象,从中观察在情绪高涨的局面里,父母与孩子彼此之间的反应。我们从4 岁的孩子一直追踪至青春期。另外,我们现阶段正在追踪130对新婚夫妇,等待他们成为小婴儿的父母。我们的研究包括与父母长时间的面谈,谈论有关他们的婚姻、他们对自己小孩情绪反应的经验,和他们对于生活中情绪所担任的角色的认知。

我们追踪小孩在紧张的亲子互动关系中生理的反应。我们谨慎地观察并分析父母对孩子哀与怒的情绪反应。然后,我们与这些家庭每隔一段时日后联系,察看他们的孩子在健康上、学业成绩上、情绪发展上和社交关系上的成长是如何。

我们的结果显示一个简单却有力的真相。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家长属于两大类:一种是会教导孩子有关情绪的世界,另一种则不会。
我称呼那些关心孩子的感情的父母为“情绪教练”。他们几乎就像运动教练一样,教导孩子处理生命中的起伏。他们不会反对也不会忽视孩子悲哀、忿怒或恐惧的表现。反之,他们将负面的情绪当作人生的事实而接受,同时他们利用这些情绪性的时刻作为灌输孩子生活意义重要的一课及与其建立更密切关系的机会。

“当珍妮芙难过的时候,那就是真正将我俩结合的一个关键时刻。”玛莉亚说:“我告诉她我想跟她谈谈,想了解她的感受。”她是我们研究5 岁孩童组的其中一位母亲。如同许多在我们研究里能够辅导孩子情绪的父母一样,珍妮芙的爸爸丹,他理解女儿哀与怒的时刻正是她最需要他的时候。安慰她比其他互动更“让我觉得自己像个爸爸”。丹说:“我必须在场帮助她⋯⋯我必须告诉她一切都没事。告诉她,她会克服这个问题,而且这类问题往后或许会更多。”

能够辅导孩子情绪的父母如玛莉亚和丹可被形容为对女儿是“亲切的”和“正面的”,他们也确实如此。但是单单亲切和正面的养育并不会教导出情绪智力。事实上,父母体贴和关爱是很平常的,但他们却无法有效地处理孩子负面的情绪。在这些教导孩子情绪智力而失败的父母中,我发现了三种类型:
(1)忽视型父母。对小孩负面的情绪轻视、不理睬,觉得无关重要。
(2)反对型父母。对小孩表现的负面情绪不满而可能因此谴责或处罚他们。
(3)放任型父母。接受并以同理心对待小孩的情绪,却无法对他们的行为给予指引或加以控制。

为了让你对于能够辅导孩子情绪的父母以及其他三种没有辅导孩子情绪的父母对孩子反应的差别有个概念,想象戴安,当她的小男孩抗议不要去日间托儿所时,她在各类情况下所扮演的角色。

如果她是一位忽视型家长,她可能告诉他不愿去日间托儿所是很“愚蠢的”,而且离开家里并没有理由要难过。然后,她大概会用甜饼干来逗他或者谈些关于他老师计划好的游戏活动来使他分心,转移他悲伤的思绪。

作为一位反对型家长,戴安可能由于约书亚的不合作而责骂他,说她对他那讨厌的行为感到厌倦,并恐吓着要打他一顿。

作为一位放任型家长,戴安可能会包容约书亚所有的哀与怒,施于同理心,告诉他想要留在家中是完全正常的。但接着她就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处理。她并不想责骂、痛打或贿赂她的儿子,但留在家中也不是一个选择。或许,到了最后,她会作一项交换:我跟你玩十分钟的游戏——然后出门就不许哭。这样直到明天再说吧。

那么到底情绪辅导有什么不同的做法呢?她可能一开始类似放任型的家长,对约书亚有同理心,并让他知道她了解他的悲哀。但是她会更进一步,开导约书亚如何去处理他不舒适的感受。他们的对话或许会像以下的句子:
戴安:约书亚,来穿上你的夹克。时间到了,该出门了。
约书亚:不要!我不想去日间托儿所。
戴安:你不想去?为什么?
约书亚:因为我想跟你留在这里。
戴安:真的吗?
约书亚:对,我想留在家里。
戴安:哎哟,我就猜得出你的感受。有些早上我真希望不必赶着出门,让你我能够窝在椅子上一起看书。可是你知道吗?我向办公室的同事作了一个很重要的承诺,就是我必须在9 点前抵达,而我是不能失信的。
约书亚(开始想哭):为什么!这是不公平的。我不要去。
戴安:约书亚,过来。(将他抱上膝盖)很对不起,我的小宝贝,我们不能留在家里。我敢打赌那一定令你很失望的,对吧。
约书亚(点点头):对呀。
戴安:而且有点难过?
约书亚:对呀。
戴安:我也觉得有点难过。(她让他哭了一阵子,同时继续搂抱着他,让他满脸泪痕。)我知道该怎么做。想想看,明天我们不必去工作也不必去托儿所。我们就可以一整天都在一起。明天你想到要做些什么特别的事吗?
约书亚:可以吃薄煎饼和看卡通片吗?
戴安:当然可以,这是个好主意。还有其他的吗?
约书亚:我们可以把我的小推车带去公园吗?
戴安:我想可以的。
约书亚:奇尔能一起来吗?
戴安:或许吧。我们要先问他妈妈。不过现在要出门啦,好吗?
约书亚:好的。

乍看之下,情绪辅导的父母或许跟忽视型父母很相似,因为两者都是将约书亚的念头转移到其他事情而不再想到留在家中这件事。但是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差异。作为一位情绪教练,戴安认同她儿子的悲哀,协助他形容,允许他体验自己的感受,并在他哭泣的时候留在他身边。她没有尝试转移他在情绪上的注意力,她也没有像反对型的母亲因为孩子感到悲伤而责骂他。她让他知道她尊重他的感受也认为他的愿望是正确的。

与放任型母亲不同的是,情绪辅导的家长会设限制。她利用额外的几分钟来处理约书亚的情绪,但是她让他知道她的工作是不能迟到而且她不能失信于她的同事。约书亚很失望,但这种感受是他和戴安都可以处理的。只要一旦约书亚有机会去识别、体验和接受这情绪,戴安就向他解释,要摆脱超越他难过的情绪是有可能的,并可期待着隔日的欢乐。

这些反应都是情绪辅导过程的一部分,是我和我的研究同僚在研究那些成功的亲子互动关系中发现的。这过程出现的五个步骤,很典型的是:
(1)察觉到小孩的情绪。
(2)了解情绪是与孩子亲近或教导孩子的机会。
(3)以同理心去倾听,确认孩子的感受。
(4)协助孩子找寻言词来表达他正在发泄的情绪。
(5)为解决眼前的问题而思索计谋的同时也要设定限制。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