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不是为了生气by归西

来源: astermatch 2007-04-13 16:35:4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790 bytes)
http://www.bskk.com/viewthread.php?tid=79506&extra=page%3D1

一位师父酷爱兰花,每人闲暇时间精心侍弄,兰花很是惹人喜爱。一日师父去云游,对徒弟交代一定要照顾好兰花,师父走后徒弟贪玩,一日刮风下雨,将兰花全部打乱,徒弟很害怕,担心师父回来后一定要责骂,师父回来后看到散落一地的兰花,又看看早已体如筛糠的徒弟笑起来,说道:“我养兰花不是为了生气的”。

师父的大度、修为实在是令人佩服,养兰花是为了美化环境,美化陶冶心灵,当自己的最爱被毁坏时,不去生气,这样的胸怀是何等的洒脱自在。我们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事情都是一样的,我们不是为了生气才去做的。工作、生活、生儿育女都不是为了生气的,可我们偏偏在这些问题上就是为了生气,工作原本是为了养家糊口,不如意时就很生气,抱怨东指责西,最终一塌糊涂;生活原本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每家如此,当面对不顺心的时候就很生气,比东比西,总拿自己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其结果对生活质量的提高没有关系,到是把不错的生活弄得一团糟;特别是培养孩子更是如此,为自己的孩子早早设计好前程,希望孩子按自己的设计去学习,工作,但是,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天地、也有逆反心理,家长的“苦心”孩子不一定理解,所以孩子总要走自己的路,家长的“设计”有时是很理想化的,不顾自己孩子的实际特点,不去正确方法引导孩子的成长,就可能适得其反。从世俗上讲,每个人的环境、条件、机遇、性格、智慧都是不一样的,所产生的结果也是不同的;从佛法的角度讲,每个人的因果不尽相同,所受的果报也不尽相同,往往不是人力所可以改变的。

甚至于有的同修在修学佛法时,好象也是为了“生气”来的,动辄就发发脾气,发发牢骚,指责这个不如法、看不惯那个修学的法门,眼里只有别人过,惟独没有自己的过,当有人指责他时,好家伙,那脾气哪还有修学者的影子?实在没什么说的,就抱怨这里不是修学的“好”地方,一走了之。这样的修学者就是为了生气来的。

对待不如意、不顺心的正确方法就是如师父一样——“不是为了生气”,面对逆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重头再来”,师父将兰花重新养起来,一样是生机勃勃,把责怪徒弟的时间不如用在重新养兰花上,指责徒弟不可能使兰花重生,生气更不能使兰花复苏。

佛告诉我们要忍辱,要忍别人所不能忍,修为的高低就反映在忍辱上,胸怀的宽阔与否也反映在忍辱上,当我们面对同样的逆缘,处理后所得到的结果往往是不一样的,原因就是看谁的忍辱道行深。忍辱可以使心态平和,情绪不会失控,理智始终处于上风时,人就不容易步入“雷区”,也不至于引火烧身。退一步想,即使我们大发雷霆,暴跳如雷,对问题的解决是于事无补的,生气决不可以解决问题,只能火上添油,使原本不大的问题,扩大化;原本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所以我们修学佛法者时时告戒自己常常忍辱,凡事不做生气想,一笑烦恼跑,大腹可容难容之事,这样,我们的修学与生活将得到较明显的提高。

我亦凡夫,忍辱还很不到位,遇事虽不暴跳如雷,但也不能和风细雨。看到师父养兰花的故事,使人为之一震,当自己非常喜爱的东西遭到毁坏时,能否做到师父的“不是为了生气”?应深思深虑啊。

末学和南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ZT]不是为了生气by归西
•  《善恶业报经新讲》卷下*****y梦参老和尚
•  《善恶业报经新讲》卷下一by梦参老和尚
•  《善恶业报经新讲》卷上*****y梦参老和尚
•  《善恶业报经新讲》卷上一by梦参老和尚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