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与朱熔基

来源: au600 2010-03-13 04:44:1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719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au600 ] 在 2010-03-15 03:25:22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王安石与朱熔基

作者: 山哥


北宋中叶,朝廷出现严重的财政困难,国库入不敷出。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
(1021-1086)两度出任宰相,推动“王安石变法”,力图由改革财税法度入手,实现
富国强兵。在公元1068-1086十八年期间,推行了“青苗法”,“免役法”等一系列
新法,对国家的农,工,商,矿,学等行业进行改革,很快增加了国库收入,增强
了政府财力。

但是,王安石的变法损害了相当大民间利益,加上他本人刚愎自用,遭到了同样杰
出的史学家,政治家,保守派领袖司马光(资治通鉴作者,1019-1086)等人的抵制。
本来王安石和司马光两人为至交好友,因为政见不同,最后绝交。王安石,司马光
去世的最后一年,保守派全面得势,新法全面废止,标志着这场改革全面失败。
以“青苗法”为例。熙宁二年(1069年)实行青苗法,规定凡州县各等民户,在每
年夏秋两收前,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 (青苗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这本来是世
界上最早的农业银行的雏形,但实行后与理想相去甚远。如果贫困民户自愿请贷官
钱,尚有可说,但实际上是地方官强迫农民五家互保后在逐家派定数目,称为散青
苗,地方官为了保障秋后本息全部收回,散派的对象是中上之家而非贫下之户,因
怕贫下户无力偿还,这还谈什么惠民呢?而青苗法中要收取利息二分,即是百分之
二十,这数目也是一般平民所不能负担的。

由此可见,由于官僚制度的关系,原本惠民之举就变成了盘剥民众之道。变法失败
也就实属必然了。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王安石变法失败后的900余年,中国又出现了类似北宋中叶的困
境。经过10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从僵硬的高度中央集权的体制,走向了诸
候经济的另一端。从沿海特区开始,各地都纷纷免税,让利,本地截流,结果中央
财政日益贫困,部分地方,行业,个人却日益富裕。由于中央无钱,军队,科技教
育,卫生,以及多数政府部门,都处于“穷困”状态。国情研究学者胡鞍钢,王绍
光赶紧攒文大声疾呼:中国中央财政在GDP中的比例,已经低到与刚刚崩溃的前南斯
拉夫非常接近,必须立即采取措施...

在邓公的亲自举荐之下,铁面宰相朱熔基横空出世。

老朱的新政与王安石颇为相似,就是以法制手段改革财税收入,大力推行中央和地
方分税制和工商企业增值税(17%).新税制推行10余年,中国财税每年以30%左右高速
增长。2008年财税收入估计已经突破6万亿人民币,中国政府已告别了财政困难的老
皇历。

中国科技,教育,军费,公务员工资等支出连年上涨。刚刚过去的2008年,在大雪
灾,大地震之年,中国竟然在世界的惊异之中,举办了奥运史上最美轮美奂的盛会。

400亿美元的总开支,让世界一流富国都肃然起敬。

但是,中国民众的福利还很少,百姓在教育,医疗,养老上后顾之忧甚多,加上多
数人收入不高,所以内需一直存在不足的问题。与此同时,很多企业家都抱怨负担
过重。这个负担,不止是老朱制定的税,还有地方官吏的摊派费。
中国又出现了王安石时代的老问题:国富民穷。

不管老朱出现过多少失误,他的财税改革还是基本上成功了。朱熔基可能没有王安
石的文才,却有与老王差不离的脾气;他们对国家民族的忠心,应该都是日月可鉴
的。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