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巴西远征军-3

本帖于 2009-12-11 21:03:37 时间, 由版主 二野 编辑

二战巴西远征军-3

不到一个月以后,第六团和在比萨刚刚到达的第一和第十一团会合,开始着手对位于城堡山(Monte Castelo)的德军阵地开始实施强袭。由于冬天即将到来,拿下了城堡山便可以确保交通线的畅通,因此,部队受命尽快拿下这个要地。但是,由于远征军对于实战并不具备良好的经验,同时指挥系统不够完善,训练也不充分,这一切在进攻城堡山的战斗中得到了非常深刻的反映。

城堡山的恶战

11月29日早晨7点,攻击城堡山的战斗打响了,远征军在步兵指挥官欧西里德斯8226;济诺比奥8226;达8226;哥斯塔(Euclides Zenóbio da Costa)准将的指挥下,以第一团的第1营和第十一团的第3营发起正面攻击,第六团的第3营在右翼展开迂回。同时远征军炮兵指挥官奥斯瓦尔多8226;科尔迭罗8226;德8226;法里亚斯(Oswaldo Cordeiro de Farias)准将又对此提供了一切可以动用的火力支援,旨在一鼓而攻下阵地。然而,部队很快就发现他们在德军面前已经暴露无遗,先头连被打得死伤惨重,甚至造成后续连连长临阵放弃指挥的事件出现。德军的火力组织得十分完善,尤其是他们的手榴弹发挥了极大的威力,据说有一枚长柄手榴弹竟造成了9名巴西士兵的伤亡!战斗进行得惨烈异常,战场上到处响彻了MG42机枪撕帛般的高速射击声、手榴弹隆隆的爆炸声,在这些响声里,不时也夹杂着巴西士兵被击中时痛苦的哀鸣声。在德军致命的火力之下,攻势一筹莫展,同时,德军在夜晚发动了反扑,击退了刚夺得望景山(Monte Belvedere)的美军第45任务部队,并侧击远征军的左翼,对城堡山的第一次攻击失败,部队只向前推进了数米!

经过数日的休整,在12月12日,在受到了第一团的第2、第3营的支援以后,第十一团的第1、第3营再一次对城堡山发动了新的攻击,达8226;哥斯塔准将的意图是,以第一团的两个营为主攻部队,十一团的第1营担任侧卫,第3营作为预备队。在没有炮兵的支援下,袭击在12日凌晨6点突然展开,以给德军一个措手不及。但是由于通讯发生失误,友军之间的位置没有能被充分弄清楚,从而发生了不必要的拥挤而大大降低的突袭的进军速度,再加上因前一天的大雨而造成的泥泞以及能见度只有50米左右的浓雾更是给突袭造成了更大的困难。故此德军获得了充分的时间进行对应,经过了6个小时的激战,远征军的攻势一次又一次在德军坚固的迫击炮和机枪阵地面前败下阵来,当时参加攻击的第一团第3营8连的士兵安东尼奥8226;阿马鲁(Antonio Amaru)回忆说∶“当我们遭受到机枪射击时,我立即跃入一条壕沟里,整整两个小时我只能将我的头深深埋在沟里而不敢抬起一刻,否则我一定会被打中。”可见德军机枪火力之猛烈。就这样,远征军对城堡山的第二次攻击又以失败而告结束。

在城堡山担任防御的是德军232步兵师,这支部队在德军中并不是一支劲旅,相反却是一些重上前线的伤兵以及老年人组成,是在6月26日刚刚组成的新部队,虽然如此,其中依旧还有不少是从东线战伤归来、历经百战的勇士,面对缺乏经验的巴西远征军,以这些老兵为基干,仍可以很好地依托阵地,充分发挥各种火力,使两次进攻的巴西远征军一共付出了344名伤亡的代价,确保了城堡山阵地始终未能易手。

当然,从南部战线全体而言,并不只是唯有巴西远征军进展不顺,整个橄榄行动都显得步履维艰,无法让人看出取得了什么突破性进展,虽然12月4日,第八集团军中的加拿大部队占领了东部重镇腊万纳(Ravenna)确保了部队的越冬基地,吸引了德军从西面调来3个师阻挡其继续进军,在西面苦战的第五集团军的面前似乎出现了一丝光明,但是,这短短的一瞬光明也被轴心国部队的冬季反攻给断送了。

这场攻势的发起人正是意大利法XS“领袖”墨索里尼,由于此时德军在阿登森林的反攻显得有声有色,他也想在意大利进行响应。因此,凯塞林元帅便制定了反攻的作战计划来。虽然这场攻势的代号也是“冬季风暴(Operation "WINTERGEWITTER")”,但也许比起曼施坦因元帅在42年底为了拯救第六集团军群的同名行动来名声要小得多,因此几乎被人淡忘。反攻在圣诞节的凌晨展开,担任攻击的是德国第148步兵师和墨索里尼的“意大利社会共和国”的四个正规师中的两个,“蒙特罗萨”山地师,“圣马可(San Marco)”海军步兵师(实际参战只有一个营),攻击的主要目标就是在塞尔基奥河谷方面的巴西远征军邻近布阵的,主要由黑人构成的美国第92“水牛(Buffalo)”步兵师,当初的目标并不非常宏大,只是为了减弱盟军对第10集团军的压力,没有想到这突如其来的攻势竟然使美国92师正面宽度达数公里的阵地被突破,夺回了当初已被巴西远征军攻克的城市巴尔加(Balga)。这场攻势出人意料的进展使其发起人墨索里尼也欣喜异常,他甚至去了下着雪的前线和士兵们一同野营进餐。面对着这场奇袭,巴西远征军所担负的任务是防守列诺(Reno)河谷22公里长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防线,以确保敌军不能到达可以通往波伦亚(Bologna)的第64号公路。但是“冬季风暴”的好势头并没有维持多久,意大利战线的主力之一党卫军第16装甲掷弹兵师一被调到了匈牙利,盟军便不失时机地发起了反攻,英国第十三军麾下的第8印度师前来增援,终于将进攻部队逐回了起跑线。这次轴心国的反击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却将盟军弄得精疲力竭,彈藥匮乏,从而被迫转入了暂时的防守

这段时期,巴西远征军在负责列诺河谷战线的同时,主要在进行整修,以恢复在进攻城堡山作战中蒙受的战斗力和精神上的打击,到了新年过后终于恢复了战斗力,尤其是最初到达的第六步兵团,不单恢复了战斗力,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1945年2月16日,远征军又一次兵临了城堡山的德军阵地之下,这次,巴西远征军是和新到达的美国精锐部队,第10山地步兵师实行的联合行动,由第十山地师攻击侧翼的望景山,于20日晚上23点攻克,与此相呼应,远征军则于21日凌晨6点向城堡山发动了进攻,这次攻击是以第一团实施主攻,十一团的第2营担任右翼侧卫,虽然德军的机枪阵地那是那样令人生畏,但是,这次远征军获得了重要的支援,巴西的第一战斗机大队的P-47战斗机从空中摧毁了一个又一个的火力点,同时,地面部队发起了多达5次的突击,最后甚至进行了白刃战,他们的气势终于压垮了顽强的德国守军,在傍晚17点50分左右,山顶上传来了∶“我们到达了城堡的顶端!”的呼声。

尽管城堡山的攻克不能称为是一场决定性的胜利,但是对于刚到国外远征的巴西战士来说,这却是一场永远值得纪念的一战,这一仗使他们获得了信心,自此,他们作为第五集团军的左翼部队,继续向波河流域挺进,在3月5日攻克了新堡(Castelnuovo)以后,又于4月16日经过苦战攻克了要地蒙特塞(Montese),终于和盟军一道,成功地突破了亚平宁山脉这道天然屏障,于23日到达了波河平原。这时,漫长的意大利战线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为了阻止德国第51山地军的逃窜,远征军转而向西北方向挺进,失去了屏障的敌军再也无法进行象样的抵抗,在第1侦察班灰狗式装甲车的先导下,巴西军队进展神速,到了4月29日,在佛尔诺沃(Fornovo)附近又和老对头∶德军148步兵师发生了接触,并包围了敌军。这时第六团团长纳尔逊8226;德8226;梅洛(Nelson de Mello)上校向敌军提出了最后通牒,同时,炮兵部队依然以猛烈的炮火射向敌阵。到了晚上十点,一位自称是德国148步兵师主任参谋库恩少校的德国军官带了两名随从,向第六团团长带来了投降的请求,经过莫赖斯将军的同意,济诺比奥8226;达8226;哥斯塔将军赶到了前线,并接受了敌军的投降。令巴西战士欣喜若狂的是,佛尔诺沃城里的轴心国军队除了德军148步兵师以外,还有第90装甲掷弹兵师以及意军“意大利”狙击师的残兵败将,被俘的包括148师师长奥托8226;弗雷特-皮科(Otto Fretter-Pico)和刚刚由“蒙特罗萨”师调来一个星期的“意大利”师师长马里奥8226;卡罗尼(Mario Carloni)两名将军,800名军官以及14779名士兵。

以后,巴西远征军被指令作为皮亚琴察(Piacenza)和亚历山大里亚(Alessandria)的占领军驻扎意大利。当欧洲的战事结束了才一个星期,他们就要求回国。1945年7月6日,第一批4931名远征军战士终于踏上了归途,到了9月19日分批全部回到了祖国。在远离故土的战场,巴西远征军奋战了239天,陆军部队一共俘获了敌方将军2名、军官892名和士兵19679名,其代价是阵亡13名军官444名士兵,2064名战伤,658名事故受伤,被俘1名军官34名士兵,失踪16人。空军部队共有48名飞行员执行了445次战斗任务,出击2546架次共计5465飞行小时,投弹约1010吨,击毁了1304辆汽车、12列火车、8台装甲车辆、25座铁路公里桥梁和31个燃料库和彈藥库。大队的损失是,飞机被击落22架,飞行员当中5名在防空炮火下阵亡,3名在事故中丧生,3名被俘。对于以上的战果,第一次越过大西洋去欧洲作战的巴西士兵为此感到了光荣,巴西人民对这些英雄的欢迎也是热烈异常,他们以从未有过的盛大狂欢节来为远征军的凯旋接风洗尘。

远征军在归国途中,在巴西运输船彼得罗二世号盼望着回归故里的士兵们,在他们的军服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抽烟眼镜蛇”的队标。

巴西的瓦加斯历任三次总统,统治了几乎一整代巴西人,在巴西历史上评价十分复杂,就在远征军凯旋后不久,他便被迫下台,但是以后又重回总统宝座,然而最后还是在1954年自殺身亡。

回顾与展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巴西除了派遣远征军直接赴欧作战,还在空运中转以及大西洋船队的护航中也作出了贡献。虽然没有远征军那么引人注目,但是这些贡献对于保护大西洋航线的畅通、巴拿马运河的防卫、加勒比、南大西洋的反潜作战以及补给运输交通线路的巩固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而远赴重洋的那支远征军部队,虽然由于缺乏作战经验,在最早的战斗中发挥不佳,但是在紧张的战斗中他们也学会了本领,逐渐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可以说,对于在意大利的战斗,任何远征军将士都为此感到光荣。尽管从组织上看来,远征军是隶属于美军门下,从补给到作战几乎都听任于美国,在一定程度上带有雇佣兵的色彩,但是他们的英勇行为以及从作战的历史来看,直到现在,巴西人还是以此为荣,并对远征意大利的行动进行着高度的评价。

虽然到了最后,几乎所有的南美国家都象征性地对轴心国宣战,但是只有巴西,才是对战争作出了有意义的贡献,通过与美国的深入合作,在巴西国内,瓦加斯总统所期待的经济军事各方面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参战以前所兴建的钢铁厂就是巴西的工业化所迈出的第一步,这以后,由于美国在巴西军事基地的建设,从客观上,巴西的铁道、机场、道路等交通设施比起战前也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同样,由于远征军获得的现代化武器以及在实战中取得的现在作战的经验,巴西的国防力量比起南美各国也有了巨大的差异。无形中,巴西在南美各国中的威望也上升到了不可动摇的高度。

更重要的是,远征军的士兵还在另一个意义上改变了巴西自身。由于巴西在战前和别的南美国家一样,还是一个独裁气息严重,等级差别森严的国家,这一次大规模的远征欧陆,所招募的士兵大多来自社会的底层,然而到了意大利,隶属在美军这么一支民Z气息相对浓厚的军队下,平等的思想在他们身上扎下了根,也为他们培养了一种自信和自尊以及对个性的认识。他们回到了国家以后,很快便成为了推动巴西民Z化的先锋力量。战后的巴西在一定程度上和别的以军人当政的南美军事独裁国家有着不同,在国内動亂政变不绝的那些国家中,唯有巴西保持着一种相对而言安定和发展的状态,这一切,和那239天的远征都应该有着一定的联系。而新一代巴西总统中甚至也有原来远征军的成员。由此可见,那一支规模不大的远征军,对于战后所巴西起的作用却是举足轻重的。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