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白为什么有相当的父母需要否认智商在学业和仕途上的作用,就好像每谈起PSAT/SAT就要说
好好准备准备,考个NMSF或1500/1580都是可以的乖乖,只要你努力。可是,每年去参加PSAT考试的11年级高中生大约1百60万人,SAT因为每年有多次考试,所以每年的考生大约有2百万。在1百60万人里能出1万6千个NMSF。在2百万SAT考生中,大约1千多个满分,从1590,1580,1570,1550, 1520 1500的人数大约分别是3千,5千,8千,1万8千,2万5千,3万5千人。以2百万人为基数成绩的金子塔结构很明显,显然,这些成绩不是你只要努力就能达到的。哪怕是SAT考到1500分的也是几百万人中的2%了,不容易的。因为你不能说2百万人里98%的都不努力,而只能说在那2%的人里,可能有一些人确实没有努力。
高中生的SAT成绩不代表智商这我承认,因为SAT可以在高中4年里无考试次数限制,还能有super score,所以它就失去了智商的衡量作用,因为你9年级考了1550和你12年级考了1550,你考一次就到了这个分数,他考了N次才到这个分数,这两人的水准是有天壤之别的。所以SAT只能被当成一种学习能力的衡量标准。但即使是这种能力,也不是只要花时间努力就能达到的。
说这些话的家长就好比,自己当初高考时是不是认为只要自己再努力那么一丢丢,清华,交大就是自己镶中之物?
每个人的能力是有极限的,这是智商与性格的综合产物,其中智商占了大部分的比重,不服不行。龟兔赛跑,笨鸟先飞的典故,那不是天才们的自嘲,就是蠢材们的自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