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新加坡长大,而我在美国奔波——一位母亲的教育自白

来源: 2025-10-09 11:37:42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有时候,人生就像一场被时间推着走的旅程。
九年前,我成为母亲的那一刻,也同时开始了另一段漂泊。

孩子刚出生不久,我和他的父亲因种种原因离婚。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在问自己一个问题:
“一个女人,能不能在没有完整家庭的情况下,把一个孩子养好?”

但现实并没有给我太多思考的时间。那时我面临的,是生活的逼仄——房贷、签证、收入、未来。
于是,我做了一个艰难却又不得不做的决定:
——把孩子留在新加坡,由父母帮我照顾,而我独自来到美国闯荡。

 

奔波在异乡的母亲

这些年,我在美国努力打拼。
我从初入职场的新人,慢慢熬成了能独立撑起项目的女人。

白天我开会、写报告、面对客户和同事;
夜晚却常常一个人坐在电脑前,看着微信里孩子的视频——
他学会了骑自行车、在学校表演英文诗、拿到数学比赛的小奖杯……
而这些瞬间,我都不在。

别人看我独立、能干、有事业心,
可只有我知道,每一个“成长”的背后,
都藏着多少次在夜里崩溃的泪水。

 

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

这是我最怕听到的一句话。

孩子每次视频时都会问我。
有时我回答:“等妈妈忙完这个项目。”
有时说:“等妈妈存够钱,就能带你来美国。”
可“等”这个字,在孩子的成长里,一年一年地延长。

我怕他慢慢习惯了没有我的日子,
也怕他长大后理解成——妈妈选择了离开。

母爱不是陪伴的总时长,而是那份心意是否持续流动。
可身在异国,我也常在想:
当孩子的成长缺席了母亲的日常,爱是否还足够完整?

 

教育,不止是成绩与未来

父母常和我视频,告诉我孩子成绩不错,也懂事。
可有一次我回新加坡探望时,
他在学校门口远远地看到我,却愣了一下,
像是面对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人。

那一刻,我心里有种刺痛——
原来“成绩好”并不代表“孩子幸福”。

我渐渐明白,教育不止是把孩子“教得成功”,
而是让他感受到爱、安全与连接。
而我,也在慢慢学会:
陪伴不只是“在身边”,也可以是“在心里”。
 

写给和我一样的妈妈们

在海外,像我这样的母亲并不少。
有人因为签证、有人因为工作、有人因为生计,
不得不把孩子托给父母照顾。

我们常在夜里问自己:
“这样的选择,错了吗?”

其实,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
努力地去爱、去给孩子一个更稳的未来。

只是,在追求“更好生活”的路上,
别忘了——孩子真正需要的,
是你的声音、你的回应、你偶尔的温柔。

 

如今,孩子已经九岁。
我计划明年把他接来美国一起生活。
我不知道我们需要多久才能重新建立那份亲密,
但我知道,我想努力去弥补。

教育,不是完美无缺的过程,
而是一场母与子共同成长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