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培养孩子的时候,最错误的考量就是这三个字

来源: 2025-09-26 08:01:53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在有关教育方面体验最深的就是有关教育投资的投入和产出比的问题。我本人在对自己的教育方面,走过弯路有过惨痛的教训。

我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看到了我自己我的老师,我们学校,我们党和我们国家不能兑现让我当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承诺之后,我就想自己闯一条路子:咱当不了共产主义接班人,咱去当资本主义接班人去,当了资本主义接班人之后,我曲线救国,顺便把共产主义接班人也给接管了。反正,我有一个执念,就是要接班当接班人管它是什么样的接班人呢,哈哈哈。

我当年申请美国的学校到美国读书,我用的是穷人的思维,申请学校没有申请哈耶普斯麻,也没有申请伯哥加优沙这些著名的大学,而是看哪个学校的申请费最少抑或没有申请费我就去申请。毕竟我当年每个月的工资就是人民币54.50,随便一所学校的申请费,就要我两个月的工资,好像贵了点儿,(更要命的是,我认为即使我申请了这所学校,人家也不一定要我,那我的申请费就打了水漂。)当年的做法,对于当年的我来说是没有错,但是,回过头来看八十年代的我,目光还是没有那么长远,属于牛目尺光的那种。

不过,到美国来读书,我的整体决策还是非常正确的!

后来,我有了女儿,也懂得了教育的底层逻辑并且全面研究了美国的教育体系,因此,在培养女儿的进程中,花最多的时间,找最好的老师,请最好的教练,参加最高级别的比赛,拿最重的奖杯,让孩子成为她最好的自己。

我女儿开始学钢琴的时候,我们请了这里最好的前苏联的钢琴老师,在和朋友沟通的时候,有的人就说:孩子刚刚开始学,用不着那么好的老师,但是,后来我的女儿参加钢琴比赛拿了大奖,而劝说我的朋友的儿子则名落孙山。我女儿刚刚学习网球的时候,我们请了前苏联的女子单打冠军当教练,后来又请了John Isner 和 Jankovic 的教练法国人阿笨当教练,从价格上来说,都不便宜,当时也有很多人和我们语重心长的说,孩子刚刚开始学,没有必要花那个钱请高级教练,等孩子打好了再请高级教练不迟。朋友的好意我领了,但是,我自己心里清楚,名师才能出高徒(我当年的教练,就是全世界的顶尖教练)。几年之后,请高中体育老师当网球教练的孩子,七年拿了十个网球单打冠军,排名飚到美国青少年排名的四星级水平。而我的女儿,同样的时间却拿了超过一百个网球冠军,排名到顶了- Blue Chip。 这期间花多少钱我没有算,但是,从最后的效果上来看,我觉得在孩子教育上面的投资很值。

后来,孩子上了大学。按照我们孩子当时的条件,完全可以去一个有全额奖学金的大学,我们一分钱都不用花了。而且,很多学校不但给全额奖学金,每个月还给生活补助(也就是钱了)。但是,孩子没有选那些学校,而是选了一个没有奖学金,也没有助学金,还需要在校队打网球,自己交学费的一个小的私立学校。四年的大学,几十个万美金花出去了但是最终也拿到了大学毕业证!

我自己没有什么想法,我觉得,既然要接受好的教育,就必须有付出,这种付出的方式之一,就是交学费,天经地义的事情。

但是,这几年我在文学城紫檀窜访的时候,看到很多人在讨论这个事情,其中震撼我的三个字就是:值不值?也就是说,花钱上一个“名牌”大学值不值?这四年的大学,花几十万美金值不值? 培养孩子,花那么多钱,值不值?

这几年,我时不时的也在想这个“值不值”的问题。很多人都在说,即使是哈耶普斯麻的毕业生,有的孩子毕业出来不一定比我家普校毕业的码工娃挣钱挣的多,也有人说,你哈耶普斯麻的高材生,也不一定比我做整容手术的儿子挣的多。这个问题很严肃也很实际,这是一个投入产出比的问题,也是教育学,经济学、数学和社会学的问题。当然,这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仅是需要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也是一个接一个的经历。有的时候,这种经历比要学习的文化、知识和技能都重要。比如我女儿第一个学期选的四门课中,有两门课的授课老师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一门课的授课老师是曾经的白宫经济顾问。我认为读这样的学校,上这样的课,交学费是很值的。因为孩子们不但学到了知识,积累了经验还长了见识。

我认为,一个普校的码工在微软当一个程序员,年薪几十万,经常可以看到比尔在公司训话的视频,和在 Currier House的会议室和盖茨聊学习,谈人生,论未来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而且,是那种用钱买不到的经历。

其实,我自己工作的本质,并不是想解放全人类,也不是想让世界上吃不饱饭的人吃上红烧肉,更不是有超乎于常人的远大理想,即使是在奥运会的领域里工作,我也没有天天想团结友谊进步,没有想更高更快更强。我的底层逻辑就是让我自己过好自己的小日子,让我的家人衣食无忧,把我的孩子培养成为她最好的自己,我的想法和目标距离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差距“特别的巨大!”

现在,我的境界有所提升,我自己已经没有了培养孩子的负担,我可以帮助愿意聆听我自己经验的父母,让他们少走弯路,把他们的孩子培养的更好,让他们的孩子在美国教育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但是,哈哈哈。

结语:在自己经济能力允许的条件下,花最多的钱来培养孩子,花的钱越多,就越值!培养孩子最错误的考量就是“值不值”这三个字。(纯属我自己的想法,和左派右派厉害国美丽国无关,哈哈)

《版权教育孩子所有,翻印再花也值不究》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