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写赞歌,女儿写和解
夏天胡乱听了几本书, 比如Holding Pattern, by Jenny Xie, 比如Passionate Mothers, powerful sons
前一本是个当代ABC 写的,爱恨交织的第一代移民母女关系, 后一本是对比丘吉尔的妈妈 (Lady Jennie) vs. FRD的妈妈 (Sara Delano Roosevelt)
正好同一时间段听的。 听后觉得让人玩味的是,Lady Jennie小时候几乎不管丘吉尔, Sara Delano却几乎把FRD的人生都管死。 结果两个男人都超级崇拜自己的母亲。
而第一代移民家庭里, 妈妈付出很多,但女儿半本书都在跟妈妈吵架,和藏不住的心里的埋怨, 比如Jenny Xie写的这本新书, 比如早些年Amy Tan 几本作品。
为什么呢? 开始我想原因会不会是男女性别差异, 异性相吸。 儿子崇拜妈妈,这种情况似乎比比皆是。
再后来一想, 是不是主要原因其实是阶层差别, 而不是性别差别? 有钱有势能买原谅。 Lady Jennie能动用关系帮丘吉尔得到重要的political appointment, Sara Delano资助FDR的一生。 移民妈妈不一定这些资源,却会有期望, 这就显得“窒息”。 咱们古话说的“贫贱夫妻百事哀”, 是不是可以用在父母跟孩子身上吗?
结果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结局:精英阶层的儿子写妈妈的赞歌,移民的女儿写在否认妈妈过程中的自我成长与和解。
所以,究竟是性别的原因,还是阶层和移民经历彻底改写了母女关系的剧本?或者两者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