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楼下分享钟爸爸的访谈,我听完了。几点感想
娃是很优秀,这和当年听到这个case时的印象一致。CS领域很容易出这种非常有天赋的娃。CS在STEM领域中和别的科目不同,出头不一定需要很多很多的基础知识。
钟同学13岁参加Google code比赛被Google看中,由于年纪太小没有招募,说等满18岁后再找他。他后来被德州大学Austin录了,准备入学时被Google邀请,offer正式工作。14岁被一家consultant看中,但是也是由于年纪太小没有招募。这些招募都是professional level不知道娃的年龄,可见这娃是达到了CS的职业水准。高中时在AWS上建立一个e-sign的程序,收到AWS对他code quality的高度评价。如果他想申请AWS工作,应该也没问题。 这些成果不像高中娃攻克癌症治疗那么不现实,都是可能不需要拼爹实现的,而且我相信钟同学是有把刷子的。
娃应该在EC里都写了。和我当初听说这故事一样,我觉得他已经有了CS学生毕业的职业水准,over qualified了。
几点网友误区,他没有申请全部的UC,而是UC的top 5 校: CAL, UCLA, UCSD, UCD 和UCSB。 他还申请了一家cal state,我猜是Cal Poly,全被拒。 钟爸爸说rejection letter说他不够优秀,应该是自己的解读。一般rejection letter上不会说申请者不合格,而是会说录取了别的更“合适”的申请者。
如果这娃的人生目标是紫檀40万,应该不需要大学CS学位的加持。问题是娃的essay里写了什么?倒不是有啥让AO不喜欢,我怀疑AO看不出大学能提供什么助力给钟同学,应该是个over qualified的案子。
我十年前认识公司请来的consultant,年纪20出头。聊天的时候就知道他在coding暂露头角时也是钟同学的年纪, 14岁第一个PR acceptance。 不同的是他没有追求比赛大学金牌,而是实实在在的在open source的领域做contributor。到我们请他时,已经当时是Kubernete领域里小有名气的开源贡献者,开源领域做十年的contributor了。我们出差时一起吃饭聊天,当时他说除了coding, 他的兴趣在极限登山,没有打算去college,但不排除需要的时候回去读。可能他的世界更注重自己的成长而不是别人的眼光。
UC录取这些年在取消标考后,诟病不少。不过钟同学的case, 真是个很特别的。如果他申请其他专业,可能更有机会。CS目前还没有形成垄断,自由的市场还允许英雄不问出处,保持开荒初期的狂野生长,而不是精确规划的花园,允许各种spike的人才。钟爸爸还是老中的局限,希望娃有个好文凭。那么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呢?小钟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