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觉得家庭收入经常和子女教育效率成反比。
这两天正在读 The Price of Privilage,一个心理治疗师写的,主要讲富庶的生活如何消极影响TEENAGERS.
其实这个道理很容易明白,家庭生活富裕,孩子经常就没有了上进的欲望,同时各种各样轻易得到的娱乐往往把孩子淹没了。富裕家庭的父母生活相对闲适,也会给孩子一种错觉(因为父母的奋斗孩子并没有看到)。
我想我们大陆留美人士的教育背景都比较类似。有的人运气好些,在美国过上富裕的生活。有的人运气差些或走了弯路,在美国还老老实实做中产阶级为生活奔波。表面看来这两类人生活质量相差很大。但仔细想想万事有所得就必然有所失。我们中国人最重视子女教育(至少对于本坛网友来说),基本如此。
父母生活舒适的,孩子也舒适,这样孩子就容易分心不够努力。教育的效率就低了。
父母生活比较艰苦的,每天潜移默化就给孩子上课,孩子就容易更渴望成功更努力。
所以父母收入高的,为了要保持自己后代的竞争力,提高教育效率,就要选择好学校,花更多的时间亲自教育孩子,同时克制自己的享乐欲望,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这样一来,背着抱着就基本一样沉了。
所以,我觉得在美国要想过上一个丰衣足食的生活,对于大陆人来说,其实很容易。多出来的钱不过是账户上的一个数字。金钱是朋友可以帮忙,但是毁灭人的生活的经常是朋友偶然是敌人。有钱许多时候是坏事。
“无欲则刚”的道理还是很值得思考的。
写道这里肯定有人说我在矫情,如果认为钱多未必是好事,那为什么不把钱都散给穷人?实际上工作挣来的钱虽然是有利有弊的双刃剑,不劳而获的金钱那根本就是诱人上瘾的毒药。
前两天读帖看到有的网友认为名牌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我心里不太以为然。因为如果孩子的自尊心需要金钱和名牌来维持,那孩子的自尊心就太脆弱了。几乎等于没有。
子女坛的父母都比较富裕,我想这是好事,但是我们真要认识到我们的金钱如果用得不好,对于我们孩子的生长就会是一个负面影响。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是这样环境长大的孩子虽然容易有旺盛的企图心,但是也容易”眼皮子浅“,过于"追逐金钱”。
养儿不易啊,越养越发觉学问大了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