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美刚分享了一段意外收到的码工招聘内部文件, 看来藤校是浮云,技校才是王道

来源: 2025-03-24 07:25:29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转发的

 

最近,一位美国网友在 Reddit 上分享了一段意外收到的软件工程师招聘内部文件截图,揭开了美国软件开发招聘不为人知的一面,引发了不少争议。

 

以下内容为翻译:

 

据说有位招聘人员不小心把她的内部甄选指南发给了我。一开始我并不知道这是什么,等我反应过来后,里面流露出的那种高高在上和精英主义让我非常不爽,真的气到不行。

 

我本人其实满足他们列出的许多条件,这也是为什么那位招聘人员会联系我,但依然让我觉得很恼火。

 

请注意,“What we are looking for”(“我们在寻找什么”)指的是他们服务的终端客户提供给招聘方的内部备忘录,不是针对求职者发布在公开招聘启事上的内容。公开的招聘信息当然不会是这个样子。

 

我只是想把它发出来给大家看看,现在有些招聘方就是这样筛选候选人的。

 

---

 

What We Are Looking For(我们在寻找什么)

 

- **大学本科或硕士毕业于顶尖计算机科学项目的候选人:**  

 - 麻省理工学院(MIT)  

 - 斯坦福大学  

 - 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  

 - 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  

 -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  

 - 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  

 - 如果是 GPA 4.0 毕业生,其他一些学校也可做特别例外

 

- **4-10 年的软件开发经验**

 

- **熟练掌握现代 JavaScript(TypeScript、NodeJS、ReactJS)**,有时需要掌握更前沿的技术如 Kotlin,以及对 AI/LLMs(大模型)有一定了解

 

- **在岗位上有稳定任期**(不希望“跳槽狂”)。通常希望每个岗位能待 2 年以上

 

- **在知名初创公司有重要经验**,例如曾在 Y Combinator、红杉资本(Sequoia)等支持的创业公司工作(我们的客户不会仅雇佣只在大公司工作过的人,即使那家公司是 Google 或 Facebook。如果你的背景里只有这种大公司,也会被拒)

 

- **多元化候选人是加分项**(例如女性、黑人等)

 

- **美国公民、美国永久居民(绿卡持有者)、加拿大公民或加拿大永久居民**  

 - **绝对不提供签证赞助**

 

- 如果有**创始工程师或创业经历**,会再加分

 

---

 

What to Avoid(需要避开的情况)

 

- **需要签证**的候选人  

- **C2C**(Corp to Corp)模式的候选人  

- **频繁跳槽**(在每个岗位都只能待很短时间)  

- **来自编程训练营**(例如 Full Stack Academy、Hack Reactor)的毕业生  

- **咨询公司背景**(在 IT 软件外包/咨询公司工作,而非真正做产品的公司)  

- **只在大型公司工作过**(例如 Uber、Intel 等),除非搭配了初创公司经历  

- **虚假资料**(一定要好好筛选,市面上有大量假简历/欺诈信息)

 

另外,**曾经在以下公司工作过的候选人**被认为不合适:

 

- Intel  

- Cisco  

- HP  

- TCS  

- Tata  

- Mahindra  

- Infosys  

- Capgemini  

- Dell  

- Cognizant  

- Wipro  

- (以及再度提到)Cognizant

 

---

 

以上就是曝光的这份内部招聘甄选指南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