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成蝶 -申请学校必须要学生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不能闭门造车
精华区有个帖子有关佛州一个画画的女孩,成绩很棒,但是今年申请大学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
这个女孩申请没有提到太多的课外活动,包括research, internship, 以及leadership。也没有谈论essays。
我全程跟踪孩子申请学校,我的感受是,essay文章立意及内容很重要,提前计划这些文章所基于的社会活动更重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你下笔时,才想起自己过去高中三年没有拿得出手的活动,那就很无语了。
Luminar Central 上有2024年进入名校的几个学生的访谈的视频,建议大家观看,和孩子一起观看并讨论。那几位学生对如何配置高中学习,如何申请大学,认识比社会上的人要深刻。近朱者赤,我个人认为除技术性学习外,榜样的力量尤其重要。
我家孩子去年申请大学的,有些重要的事情我们也没有搞明白。比如,传统上我们华人认为自己无法拿到scholarship, 其实除了助学金,还有merit奖学金!很多我们不知道,没有申请,好可惜。
我是山沟沟里的人,见过世面,却改不了一分钱当两分钱花的习惯。我反对请counselor,认为我小孩环境和条件比我强何止10倍,百倍,我都好歹“成才”了,他何必担忧呢?我家娃硬件(学习,竞赛,研究,有影响力的俱乐部等)还不错。他妈说,几年下来大钱都花了,不想省钱误大事,因为我们最没有把握的是软件(也就是essays)。
最后她“偷偷”找了一个counselor, 从没告诉过我花了多少钱。counselor 是白人。第一次,我看了按counselor给的建议写的main essay,血压飙升。因为她建议我娃用contrast来描述自己的思想变化。结果,我娃非常阳光的孩子,一上来把自己描述成为一个令人讨厌的一个nerd,而counselor没有驳回。
我看了以后,给孩子说,这样不行,我工作中看很多简历,面试人,第一印象坏了,会很难掰回来。孩子不为所动,他很信任他的counselor。我说,你去听听学校的counselor有什么反馈。结果,学校的counselor和我意见一致。他才推倒重来,时间浪费了不少。
我骂骂咧咧,建议撤掉这个counselor,但是孩子她妈说别的人都认为这个counselor还可以,接着用吧。我后来全程跟踪他的各个文章,孩子也愿意和我讨论,我们会有很多争论。我也可以看到那个counselor在Google Doc上会给一些小建议。我家娃觉得对方协助修改文章有一些作用,其它方面,比如奖学金,没有提供任何建议。孩子认为,要是提前认识他现在的那些小伙伴,他会改变打法。
我听到几个朋友家的孩子,都是不愿意给家长分享自己的文章,最后结果也不如意。我家孩子比较自信,不介意和我讨论。讨论了,被我批判了,大部分还是按自己的方向走。小部分,他和我争论后,会去征求朋友的意见,做大改动。就这一点而言,我很幸运。
平心而论,我在老二那边无法做同样的事情。因此,我觉得能够理解许多家长的烦恼:非同龄人之间,最轻微的建议都会变成唠叨,变成包袱。同龄人走过来的路,因为他们身同感受,同理心不可忽视。我无法说服老二时,会说,去问问你哥。
如果我有什么好建议给别的家长,我觉得以下几点可能会有用:
第一、要保持和孩子互动,让他们信任你,愿意听从你的建议。
第二、要提前引导孩子去计划他们的课外活动,有目的性去建立一个很强的个人profile。我家是孩子自己主动计划的,我认为他的个人档案非常强。不够主动的学生,家长的作用相当重要。
第三、要在实践活动中去实现从毛毛虫到蝴蝶的变化。这一点很重要,至关重要!思维改变是不好杜撰的;闭门造车,杜撰出来的文字不真实,读者会看出不真实。不如出去参加各类有意义的活动,真心的参与俱乐部,参与慈善事业;通过做实事,克服困难,而改变人的认知。中国式家庭的教育往往不强调让孩子受苦受累。岂不知,一定的社会折磨历练会让孩子变得有自信,有思想,最终实现蝴蝶飞舞的自由。
没有经过破茧而出,哪来飞舞的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