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我有个富二代发小

来源: 2022-12-02 07:41:28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回想我有个富二代发小

 

她妈妈爸爸是我母亲去乡下插队的同学。那时候他妈的一起同甘共苦过一段时间。我妈妈也是他们俩的搭线儿人。


后来这个叔叔去了日本。我妈妈去了美国。阿姨也去了日本,我爸爸也去了美国。

后来就剩了我和她。都在国内和姥姥在一起。那时候我转学。其实她也满照顾我的。

但是我有点不太适宜。因为我是转学,而且还跳了一年级。我在他们的学校是新人。

之前我是在某大学院校里的著名小学,里面人的家长爷爷奶奶都是学术人。和外面这些工农阶层的人的后代想的不一样。

确实阶层是存在的。要改变一些习惯和固有思维是需要几代人的。我严重感觉和外面的差别很大。

而且他们又不是大学里的,又不是北京的本地市民。很多就是跟这政府进城的。感觉还是有差异的。

其实大学里有几类人,一种是江浙那一带的知识分子,一些东南亚归国华侨,还有一些老前清的后代也都有文化。

另外我跟南城那种例如前门,天桥,宣武的那些人比较自在。他们比较幽默,比较可以敞开了什么都说。胡同里的那些个。

以前我在天桥,宣武,朱市口,前门,永定门。天天我都在吃百家饭。

真的很怀念的。就是那种彼此心领神会没有任何多余的客气和距离的感觉。家的感觉。


现在一回去都是商业味儿的。反正有钱人实在是太多了,也不错啊。觉得很踏实。都很有盼头。很多人没有什么学历都是很有钱了。

后来这个发小的父母回大陆作生意很成功。开工厂。


这也是经历文化大革命后来出来,归国以后白手起家的。他们家孩子成了资本家的阔小姐。

我就是在和我父母在国外混。我家里人文凭一个加一个,就属于高学历苦读的那种。但是人家那家挣钱就特别多了。


现在这个同学也是个少东家。富二代,接手家里的企业。

发小从小移民日本,又来美国留学。人脉也是非常强的。其实上大学才来美国。但是可见很会搞关系。

他们特别有钱,对我也好。给钱给好几回,几万几万的给我钱。买衣服也是一买就上千。

我回去看望叔叔阿姨就是为了一种念旧。没有别的意思。他们请我吃饭,没有想到他们一给钱就给几万。我也不想拿啊。

另外觉得也不想受别人的物质。我跟她也就是一个旧情了。而且她的交情也都是一大帮子业主。

当然她的专业也选对了,学金融的。从一开始就是注定有钱。

她找了一个日本人。其实一开始她爸爸不愿意她找日本人。虽然全家在日本工作生活。但是她也是在日本长大的。其实青春期在哪跟什么人就对后面的关系有影响的。她也不改日本姓氏,因为要去继承家庭产业。

上一代属于同甘共苦的,都一起奋斗过。所以这个交情是代替不了的。这些都是从文化大革命过来的比较成功的人。

其实我的经历比较特殊,属于在改革开放的时候那一代,而且很早出国,家里人也是经理很多运动,又移民。基本各种折腾我都赶上了。可以说比较累心,比较爱操心,因为经历的多。但是也社会经验和见闻比较丰富。其实这属于一种人生的财富了。人经历多了,也就豁达了,比较看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