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老一代家长,分享丝糕

来源: 2021-02-23 11:33:34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孩子2007上的大学,各位家长觉得是老黄历,可以越过。

6年纪开始上本地的一个私立学校,全美肯定排不上名次,在本地也不是最好的(算前面的)。上私立学校的原因是孩子在公立小学阶段跳级进了“快班”(Gift program),孩子小学7年纪要进入公立初中,由于年纪小(担心被欺负),所以决定进私校往回跳级(前后各跳了一次)。孩子继续在同私校读高中,没参加过任何学业竞赛,学校也不提供任何AP课程,只是自己考了一个AP Math。学习之外,就是音乐,钢琴州里大赛得过奖(但不是第一),和同学搞了一个Band玩玩,小提琴学校乐队玩(学校很小,第一琴手也没啥可炫耀的),从来没参加过学校以外什么allstate啥的乐队。在私立学习不是很吃力(曾考虑过回公校读IB,考虑了一阵子也作罢),10年纪就把学校能提供的所有数学学完了,学校让他去本地大学另外上课,想他也不会成为数学家,也就算了,数学就混呗(不拉GPA就行)。孩子没有偏科,写作通顺用词恰当,老师欣赏。除了跟一个老师学过一段时间中文外,没参加过任何课外课程,补习或者研究,四年高中成绩3.99(一个arts performance得了个B),全年纪第一(学校20多年历史上第二,之前曾有过一个4的,学校打分很吝啬)。善于考试,SAT一次考满分。总体看来,算一个all round。总共申请5个学校,H,Y,S,M和本州旗大。除M waitlisted 外,其他四个录取了。后来觉得录取结果还好的原因,是老师推荐信写得很好,孩子没啥短板。他自己的申请信很好的描述了自己,音乐大概也帮了忙(送过现场演奏CD,后来大学里经过筛选,被送到音乐学院教授手下免费上小课学钢琴四年)。

我觉得学校录取,需要在某些方面很出色,也需要一些全面的学生。公校私校(孩子后来觉得没上公校还有些遗憾,因为去的学校实在太小,一个年纪就80人左右),怎么发展,按孩子自己的兴趣就行。一个模子不可能适合每一个学生。这是一个“老”家长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