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及类似题)的四种解法和合适的对象

来源: 2013-11-25 07:14:23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这道题有很多变种。第一次接触到是女儿三年级的时候,女儿在学校考试后,没作出来,回家问我,我花了半个小时才找到她能理解的方法:列表。一栏是鸡的数量,一栏是兔的数量,最后一栏是腿的数量(女儿当年的题目是变种,只有六中可能,列表更容易。)。这种方式合适三四年级的普通孩子。

 

学校教的方法是公式,其本质就是“土豪”方法:(总腿数-假设全部都是鸡的腿数)/(一只兔子的腿数-一只鸡的腿数)。这个解释不难,就是先假设全部是鸡,15只animal,就是30条腿;每把一直鸡换成一只兔子,就多两条腿。所以,要多十条腿,就要换五只兔子。这个三年级往上的孩子能理解。但学校老师很多在三年级不解释的。

 

一元方程的解法当然是开始代数:假设X只鸡,那兔子就是15-x了。算腿数:2x+(15-X)=40。这个一般孩子可能要六年级之后了。

 

二员解法就是一个x,一个Y。但这个,我儿子八年级也不愿意用,但理解。这和应用题作得少有关。

 

说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对非教师职业的父母,最挑战的不是你知道不知道怎么解题,而是你能不能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来教孩子。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思维模式,超越了孩子的思维模式,父母教孩子,双方都会很frustrated。父母在试图用一种解题方式教孩子后,发现孩子不能理解,就要考虑这个问题了。所以,我常常会为孩子从学校带回来的“难题”发愁--怎么能让他们理解。有心教孩子的父母最好有一套书店里买来,分年级的practice book.这种书父母大概看一下,就知道孩子能接受什么程度的解题方式了。

 

昨天在杂货店买东西,碰到一个老朋友,就聊起她家孩子的事--作具体数字的运算非常好,怎么一进代数,一个X,就糊涂了。我提醒她孩子思维模式上还没过代数这个坎。耐心一点,多作一些练习应该没问题。我女儿也是学了代数一年后,某一天突然给我说:Dad,I think I know what an X really stands for now!所以,父母不能太着急。我儿子这个坎应该刚刚过。一个月前还有点迷糊呢。

 

我上初高中的时候没有奥数。第一次接触这种类型的题是初中,十一岁左右(我上学早),被一个木匠考住的:木马(三条腿)板凳(四条腿)33,100条腿落地,多少木马,多少板凳。当时就反应不过来。这些奥数题,自己的孩子不是天才类,就玩玩,算启智。我还记得有次过年守岁烤火的时候,老娘考的心算题:一百人搬一百块砖,男人一人搬四块,妇女一人搬两块,小孩四人抬一块。多少男人,多少妇女,多少小孩。当时花了半小时才算出来。这个到后面学方程应用题后,才知道解法,也是一个三员,但只有两个等式的方程组,所以有多个答案。这些奥数题,作为亲子活动倒是不错的。

 

不是人人都能天才的。我们要学会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