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病逝后,妻子邓颖超公布最后一个请求,为何遭到中央拒绝?

来源: 2023-01-05 07:29:27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周恩来病逝后,妻子邓颖超公布最后一个请求,为何遭到中央拒绝?
1974年5月,毛主席在中南海书房接见了外宾爱德华希思,临别之际,随行的周总理来到了毛主席身边,此时,两人握住了彼此的手,这一幕刚好被摄影师拍了下来,没成想,这竟成了两位领袖最后一次公开握手的照片。 *****

 

为国为民的日夜劳作,周总理几乎已经累积成病体。身为亲密的战友与老朋友,毛主席看着周总理的身体状况感到担忧,常常关心总理的身体状况。而总理每次都说自己身体状况良好,不需主席担心。
因为病情越来越重,周总理不得不住院了。不过,周总理还是坚持在医院工作。
据统计,周总理住院后,自1974年6月1日起,他足足做了14次手术。其中做了大手术6次,做了小手术8次,平均每40天做一次。在这种状态下,周总理仍放心不下全国的人民。在过劳的辛苦之下,周总理的体重变得越来越瘦。

 

没人想到,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的心脏在那一刻永远停止了跳动。78岁的周总理已经与世长辞这一天全国同胞陷入悲痛。那一天早上,83岁的毛主席得知噩耗,悲伤难忍,痛哭流涕。毛主席的好战友,中国人民的好总理,最终还是走了。
当中央领导研究如何处理周总理的后事时,悲伤的总理夫人邓颖超来了,带来了周总理的最后要求。周总理生前已经说出了关于自己后事的请求:不要留骨灰,后事不要特殊化,也不能有别于任何人,追悼会不要开,也不要搞遗体告别。
总理不想麻烦任何人,更不希望自己的葬礼劳民伤财。身为一个伟人,他却只想普普通通的离开,作为一个普通的新中国公民离开。邓颖超请求中央领导考虑这些请求。 

 

关于不办追悼会一事,中央领导李先念同志含着泪说:“不行,不能从总理这儿开这个头,全国人民决不答应的。小平同志也说:“先念同志的意见有道理。”如果什么都不做,人民不答应,要好好办好,才能向全国人民交代。大家没法统一意见,最后大家只能找毛主席拿定最后的主意。
根据毛主席的意见与中央领导的研究,最终驳回了最后的一条请求。毛主席说:“他是好总理,一辈子为了国家和人民付出的太多了!”周总理毕竟是全国人民的总理,未来如何处理,不仅要考虑到总理的意愿,还要考虑到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周总理逝世,全体人民都陷入极度的悲痛,为总理办一场追悼会,是全国人民的愿望,大家都希望对着人民的好总理进行最后的道别。因此,最后中央决定不采纳最后一条请求,尊重周总理其他的愿望,但是要为总理办一场追悼会。

 

有中央领导同志认为,总理是应该下葬的,骨灰要留一部分在八宝山,但邓颖超同志坚决拒绝了,因为不留骨灰是周总理生前的愿望,她希望能尊重总理的心愿。毕竟,追悼会是领导同志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因此举行追悼会也是合适的。
1月15日,在小平同志的主持下,周总理追悼会正式举办,在人民大会堂的会场上,在场众人悲痛难忍,泪眼婆娑。随后总理的遗体被火化后,夫人邓颖超抱着骨灰盒走出来。大家都不愿接受这个事实,大家都不能接受,那个爱人民的好总理真的离去了。
有人说,总理去世这几天,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都极度悲痛,能不能给全国人民几天悼念的时间,再将骨灰撒入江河。但邓颖超坚决拒绝了,她说:“中央已经决定了,按照周总理生前的愿望去办,你们就不要再提此事了。”

 

总理的骨灰分别被洒在了四个地点,不仅有首都、天津、还有密云水库、黄河入海口。因为总理想要化入滋养中华民族的江河湖海中,静静的守护着他热爱的中国。年轻时,周恩来曾说过一句话:“为中国的崛起而读书。”
他不仅是这么说的,他的一生也是这如此做的。作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战士,几十年来,周总理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提高了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恢复和改善了国民经济,确保了中国人民的和平。所有人都认同,他是当之无愧的,人民的好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