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加强对日工作,争取实现中日关系正常化,并提出了分为五阶段的工作设想:(1)日本国会大选和新内阁成立后,与日方谈判扩大中日经贸交流事宜,争取设立30人左右、包括经贸和文化的驻日机构;(2)与日方企业协商中国出口矿石、大豆、粮食、煤炭等资源产品,进口机械、钢铁、日用等工业产品,每年2亿美元的民间贸易问题;(3)缔结官方认可的民间通商协议;(4)缔结互不侵犯友好协定;(5)坚持以民促官,以经济促政治的基本方针②。从而确定了对日政策的大政方针和工作任务,开始了积极发展中日关系的对日外交新阶段。
如何把中共中央提出的政策设想落实为更具有操作性的策略措施呢?时任中联部部长兼中央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主任的王稼祥建议,把周恩来近来会见日本客人的谈话摘要发表出来,以指导对日工作,使国内外加深了解我国对日政策。
但外交部副部长张闻天认为,这几次谈话并未全面阐述中国对日政策,他建议由王稼祥主持起草一个完整全面的对日政策文件。遵照周恩来的指示,王稼祥召集中央各部门对日工作的负责同志,用一个月的时间起草成文件,并提交中共中央政治局。
1955年3月,政治局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对日政策和对日活动的方针和计划》。文件分析了日本吉田内阁下台的原因,及其与鸠山新内阁的外交政策异同等国内政治状况,提出了对日基本政策:
(1)反对美国在日本建立军事基地,反对重新武装日本和复活军国主义,要求美国撤出日本;
(2)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改善中日关系,争取逐步达成外交关系正常化;
(3)争取日本人民,建立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
(4)对日本政府施加压力,迫使其改变对华政策,孤立美国;
(5)间接支持日本人民反对美国和要求独立、和平、民主的运动;最后确定了贸易、渔业、文化交流、议会间往来、在华日侨和侵华战犯、关系正常化、舆论宣传等各方面的对日工作计划;并决定现在不宜提出战争赔偿和结束战争状态的问题。③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第一份最全面、最完整的对日政策文件,它详尽地规定了对日政策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把日本军国主义与广大日本人民区分开来,争取日本人民,发展两国人民友好关系,推进中日关系发展的原则方针和政策构想。
③张香山:《通往中日关系正常化之路》,《日本学刊》 1997年第5期,第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