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前诗“滚滚长江东逝水”英译 来源: 箫笛

三国演义前诗“滚滚长江东逝水”英译
来源: [美语世界] 箫笛 于 07-05-04 15:21:30
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mysj_best&MsgID=1474
The Beginning Song
(and also the ending song)
So sung:
O so vast, O so mighty,
The Great River rolls to sea,
Flowers do waves thrash,
Heroes do sands smash,
When all the dreams drain,
Same are loss and gain.
Green mountains remain,
Under pink sunsets,
Hoary fishers and woodcutters,
Along the banks, find calm water,
In autumn moon or in spring wind,
By the wine jars, fill porcelain.
Discuss talk and tale,
Only laugh and gale...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楮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转贴)中西合璧的夫妻翻译家:杨宪益和戴乃迭(图) 来源: 箫笛
英国新娘
杨宪益出生在天津富裕之家。1936年,21岁的杨宪益进入英国牛津大学。在那里,他结识了漂亮的英国女孩格莱迪丝(也就是后来的妻子戴乃迭)。戴乃迭的父亲是一位英国传教士。戴乃迭出生在北京并在中国度过了6年美好的童年。
在与杨宪益的接触中,戴乃迭发现这个眼睛细细、举止斯文的中国朋友不仅是个有趣的同伴,而且精通中国古典文学。戴乃迭深深爱上了他,干脆改学中文,成为牛津大学攻读中文学位的第一人。
1940年,杨宪益毕业了。他要娶一个外国女人的消息传到国内,杨母病倒了,亲戚们一片反对声。同时,戴乃迭的母亲也坚决反对女儿的决定。
然而,杨宪益还是同年仅21岁的戴乃迭一同踏上了返回中国的航程。1941年2月16日,他们在重庆举行了婚礼。
中西合璧
20世纪40年代,原本富有的杨家在战争中从天津漂泊到重庆,财产所剩无几。戴乃迭和杨宪益要到学校教书才能维持生计。不仅如此,戴乃迭的外国身份还常常遭受无端的猜疑。一次,她工作的单位怀疑她是共产国际的代表,就解聘了她。
直到1943年,他们到梁实秋领导的国立编译馆,生活才有所转变。梁实秋想开辟一个新领域——将中国经典著作翻译成英文。在工作中,杨宪益发现,有了妻子的帮助,似乎无所不能。3年里,他们译完了《资治通鉴》从战国到西汉约36卷。杨戴二人的中文外译事业也从此开始起步。
1953年,杨宪益夫妇被调到外文出版社英文版《中国文学》杂志工作。这份刊物一度是中国文学作品走向世界的惟一窗口。在这里,夫妇俩以惊人的速度翻译了大量作品。《红楼梦》便是这个时期的译作,而且是迄今为止惟一一部由中国人翻译的全译本(另外仅有的一个全译本是英国汉学家霍克斯翻译的《石头记》)。杨宪益夫妇的“中西合璧”终于让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西方人所知、所懂。
灾难重重
戴乃迭从不过问政治,但“文革”开始后,她的外国人身份使她和杨宪益再次成为被攻击的目标。1968年4月的一个晚上,杨宪益被捕了,不到半个小时,戴乃迭也被带走了。他们被关押在同一所监狱,却无法相见。
1972年,度过4年监狱生活的杨宪益夫妇被相继释放回家。不久,他们恢复了翻译工作,杨宪益开始担任《中国文学》杂志的执行副主编。而此时,一场更大的灾难降临到了这个家庭。杨宪益夫妇有三个孩子,“文革”开始后,大学毕业的长子分配到湖北一家工厂,两个女儿分别下放到农村。“文革”一结束,杨宪益夫妇就把子女们陆续接回北京。没想到,在他们坐牢期间,儿子因经受不住周围的压力而患了精神分裂症。后来,杨宪益夫妇将其送到英国,最终他自焚而亡。
儿子的去世,使戴乃迭遭受了一生中最大的打击,但她从不后悔嫁给杨宪益。夫妻俩每日形影不离。他们看淡一切身外之物,把收藏的明清字画全部无偿捐献给故宫等处,几十年间出版的百十种著作也大多送了人。
夫妻情深
“文革”结束以后,西方社会对中国形势非常关注,杨宪益建议出版英文版的中国文学丛书——“熊猫丛书”,专门介绍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学作品。该丛书出版了近百本,既有《聊斋志异》《老残游记》等古典文学作品,也有《边城》《芙蓉镇》等“五四”后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作品。这些薄薄的小册子,价格便宜、容易翻阅,在当时的西方社会非常畅销。
1989年,戴乃迭病重。此后10年,杨宪益一直守在她身边细心照料。但1999年11月18日,戴乃迭还是离开了人世。戴乃迭去世后,杨宪益写下一首缅怀诗,挂在客厅里,朝夕相对:早期比翼赴幽冥,不料中途失健翎。结发糟糠贫贱惯,陷身囹圄死生轻。青春作伴多成鬼,白首同归我负卿。天若有情天亦老,从来银汉隔双星。(《中国老年报》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