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长辈扛着不下乡的情况

我有个阿姨素来体弱,家里不敢让她下乡。当时,街道和里弄的人一直来做工作,外公外婆坚决不同意,就这样一直扛着。那时我们弄堂里不肯下乡的有十几个,有的是身体不好,有的是家里没人照顾。开始的时候,街道一方面三天两头来做工作,一方面组织他们政治学习,或者去附近参加劳动。后来慢慢地也就不管了。

这样扛了几年。之后,先是安排他们进了街道生产组,后来又进了民办工厂。

我有几个长辈曾去过农村插队。一个舅舅和一个阿姨去了上海郊县,另一个阿姨去了内地。去内地的阿姨不久生了场大病,之后一直恢复不好,最后办了病退。舅舅则一直留在了郊县,小孩是回上海读书工作的。而那个去郊县的阿姨,她的户口是过了好多年后才迁回上海的,那时她人已经回上海很久了。

当时扛着不去下乡的人,大多是有实际困难。谁也不知道将来会怎样,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所有跟帖: 

真实。我们家属楼就有3个抗住不下乡,身体都很好。不取消户口,不给安排国营工作,干临时工和街道工厂。有一个抗了7年后下乡了 -老生常谈12- 给 老生常谈12 发送悄悄话 老生常谈12 的博客首页 (46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08:34:16

他可能比较早,后期很多知青都自己跑回来了。 -''''''- 给 ''''''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09:06:55

那时有一个口号:不在城里吃闲饭。这口号实际上已经透露就业问题才是下乡的关键因素。 -方外居士- 给 方外居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08:41:01

以前有一个接班制度,退休了可以让一个直系后代去顶班。可见工作机会的稀缺。 -方外居士- 给 方外居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08:42:40

反映经济效益低,没有足够的投资经营收益积累来产生大量工作机会。 -borisg- 给 borisg 发送悄悄话 borisg 的博客首页 (266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08:46:39

不允许私营经济是一个关键:这是就业的大头。 -方外居士- 给 方外居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08:51:45

农村还有一些私营经济的残余:乡村有货郎担,农贸市场,等等,都是以????人为主体。 -方外居士- 给 方外居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08:59:13

这就跟我前几天写的古巴一样,私企不能上轨道解决信贷问题就没法发展。 这在中国改开初期也一样,只好挂靠国企或者事业单位, -borisg- 给 borisg 发送悄悄话 borisg 的博客首页 (221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09:02:04

要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才能让一个种经济制度畅通运行:这是改革的具体内容,又要改,又不能让现有经济停顿,所以摸着石头过河。 -方外居士- 给 方外居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09:08:16

修自行车,修锁配钥匙修雨伞等是私企。 -老生常谈12- 给 老生常谈12 发送悄悄话 老生常谈12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09:47:42

听说过,那叫“顶替”。不过那时候外公外婆早已退休,没法顶替了。 -''''''- 给 ''''''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09:07:51

顶班在农村也有:那是跳龙门。村里有个人在农行工作,退休时儿子已经有工作,孙子还小,于是让一个本家侄孙冒冲孙子顶了班。 -方外居士- 给 方外居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10:10:30

顶班是古代就 传下来的老传统了。冯玉祥就是顶班去当兵的。他爸是个把总 -Lisland_2013- 给 Lisland_2013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10:25:00

职业世代相传,在中国有传统。 -方外居士- 给 方外居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10:40:56

古代户籍制度与有些职业绑定,如军户,匠户。 -''''''- 给 ''''''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11:02:00

古代的很多制度在现代能找到影子,因为人们熟悉,符合人性。 -方外居士- 给 方外居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11:13:40

那个制度叫“顶替”,只有父母退休, -湾区范儿- 给 湾区范儿 发送悄悄话 (54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11:40:20

工作机会的稀缺是因为陈云不允许国企涨价,如果允许每年涨2%,那国企就会发展的很好,就会招更多的人。 -f2022f- 给 f2022f 发送悄悄话 f2022f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14:07:16

1969年墙上大字标语:“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 接着开始走五七道路,干部下放落户,一些没有工作的闲散人员也 -老生常谈12- 给 老生常谈12 发送悄悄话 老生常谈12 的博客首页 (30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08:52:53

我们去乡下吃饭,贫下中农不干,分的口粮又退回去给队里了,又发粮本去粮库买粮食吃! -tomcat801- 给 tomcat801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09:57:05

我们那里还好,知青挣工分换口粮。知青比较贪玩,挣不了多少工分,都超支,年终时算帐,就给免了。 -方外居士- 给 方外居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10:15:17

碰到经济下行期必然如此。解放后的人口激增也是一个原因。 -Lisland_2013- 给 Lisland_2013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10:27:00

没办法的办法,真不是办法。:) -''''''- 给 ''''''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11:39:43

把知青,城市居民和机关干部下放农村,农民并不欢迎。这些人不会干农活,还要分生产队的口粮。 -萧嵐- 给 萧嵐 发送悄悄话 (314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10:36:47

是的。干不了活,还给当地增加各种麻烦。 -''''''- 给 ''''''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11:08:53

是的,知青觉得自己受苦了,农民反而觉得他们懒惰,干不了什么活。 -方外居士- 给 方外居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11:15:00

知青可以当会计,赤脚医生,拖拉机手,各种技术员, 等等技术岗位,帮助农村走向现代化。 -f2022f- 给 f2022f 发送悄悄话 f2022f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13:38:58

就是因为城里没啥工作机会,又想 -湾区范儿- 给 湾区范儿 发送悄悄话 (105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11:39:02

我姐夫当年也扛着没去下乡。他是家庭出身不好,想着到了乡下是死路一条,再也回不来了,所以那时每天一早就离家,躲到不知 -canto2010- 给 canto2010 发送悄悄话 canto2010 的博客首页 (168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10:39:02

你姐夫有远见。那时候压力真的很大,能顶住很不容易。 -''''''- 给 ''''''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11:07:22

是的,现在讲给人家听,人家都说他聪明。 -canto2010- 给 canto2010 发送悄悄话 canto2010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11:42:36

能躲过去说明执行力度不是那么强:没有采取强制措施。 -方外居士- 给 方外居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11:25:58

天天躲出去,里弄里抓不到也没办法。如果他们一直来,他会一直躲下去,父亲已经进牛棚了,家里只有不工作的老妈, -canto2010- 给 canto2010 发送悄悄话 canto2010 的博客首页 (48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13:38:21

傻吧毛时代,对民生基本没有什么计划,那麽多学生要毕业了,提前没有任何就业计划。乱搞。69年毕业全下乡,70年的全留城。之 -太宇- 给 太宇 发送悄悄话 (334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10:39:36

“70年的全留城”——都是初中生吗?这些人是分配工作还是继续读书? -''''''- 给 ''''''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11:28:38

一不小心我也熬到了长辈,也曾经知青过 -slow_quick- 给 slow_quick 发送悄悄话 slow_quick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11:00:31

哈哈,只是辈分高而已。:) -''''''- 给 ''''''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11:03:34

家里经济条件尚可,不舍得子女下乡, -湾区范儿- 给 湾区范儿 发送悄悄话 (84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11:37:12

其实也是一种赌博,两害相权取其轻。:) -''''''- 给 ''''''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11:45:08

知道一家。父亲是国营大厂总工。家里5个孩子。前四个60年代大学生。老幺給66年拦住了 -XYZ3- 给 XYZ3 发送悄悄话 XYZ3 的博客首页 (245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12:57:20

家里有几个人的收入,供一个人吃饭还是可以的。 -''''''- 给 ''''''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14:32:59

那家老头子是解放前的留用人员。那工厂是如雷贯耳的名字。所以老头工资特别高 -XYZ3- 给 XYZ3 发送悄悄话 XYZ3 的博客首页 (111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16:39:4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