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走英伦 (3)—— 伦敦塔:传奇女王的塑造站
伦敦塔, 在英国历史上有着非常独特的历史地位,被人戏称是麻烦制造者的终点站。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真的。用浓墨重彩来形容毫不为过,尤其是对伊丽莎白一世,这位传奇女王,把英国从一个弹丸小国,摇摇欲坠腹背受敌的情形下带入一个冉冉上升的日不落帝国。个人以为,在伊丽莎白一世这个传奇女王的成长过程中,伦敦塔起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塑造她的作用。
大事件1: 伊丽莎白的妈妈, 是被她爹在伦敦塔砍头的第一个王后
大事件2: 伊丽莎白早年的求婚者,致命诱惑她的托马斯西摩,在伦敦塔被砍头
大事件3: 伊丽莎白弟弟国王驾崩后,上位的九日女王Jane Grey被在伦敦塔砍头
大事件4: 伊丽莎白被玛丽女王姐姐抓起来,被当成叛国罪关进伦敦塔。
这几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发生的跨度很大。从她非常幼小一直到她成年继位。都是跟她息息相关的人和事情。伦敦塔的阴影和影响,对伊丽莎白一世,无与伦比。
(伦敦塔外面这张图片非常有意思,那个时候没有照相机,画师们很大的一个功能就是画人像。右一是伊丽莎白一世当上女王很长时间以后的画像。右三是她妈妈安波林的画像,可以肯定这两张画不是出于同一个画师之手。但是看看她们两,非常非常相像。基因真是强大!)
伊丽莎白一世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砍掉几个老婆头颅的亨利八世。伊丽莎白一世的妈妈,安波林女士,是亨利八世为了娶她而不惜代价要与他的第一任老婆-结婚多年的西班牙公主离婚的驱动因素。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亨利八世想要生个儿子作为他的王位继承人。他的西班牙公主老婆比他大,已经到了几乎没有任何可能帮他实现梦想的年纪。
那个时候的欧洲,罗马天主教的势力强大。作为英国国王,他要离婚,需要罗马教皇批准。他的王后的兄弟西班牙国王是罗马教皇的铁杆儿支持者,这个离婚申请肯定不会被批准。安波林女士无论是个人魅力还是手腕都是一等一。亨利八世并不缺女人,甚至有情妇为他生下了儿子,儿子的名字叫Henry FilzRoy (国王亨利八世的儿子)。但是,虽然大家都认他是国王的儿子,名字也是。可是因为这个儿子的妈妈,没有明媒正娶,这个国王的私生子怎么样也做不了王位继承人。
安波林不想做一个这样众多国王的女人中的一个,她要做王后,生下王位继承人。亨利八世被她迷的神魂颠倒,但是她说,我可以做你的女人的唯一条件是你娶我。 大戏于是开演。
长话短说,亨利八世铆足了马力,单方面宣布与明媒正娶多年的第一任王后离婚。这就是公然与罗马教皇以及一众罗马教廷支持者们为敌。原本所有欧洲教会的头是罗马教皇,现在亨利八世成了英国教会的头。安波林在法国宫廷混了几年,是当时风起云涌的新教运动的热烈拥护者。在爱情和继承人以及各种利益权衡之下,国王宣布英国教会改信新教,也就是后来的基督教。
这个决定对亨利八世来说,只是为了满足他的一己私利。可是,这个决定对后面几百年的历史走向,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和无与伦比的作用。
伊丽莎白一世出生之前,大家都满怀期待,以为她一定是个男娃。待产和为婴儿准备的居所标准,是按王子的标准安排的。呱呱坠地后,她娘和她爹都极为失望。她娘更是,在争取上位的过程当中,安波林树敌众多。再加上她高调张扬的个性风格,很多人早就对她牙痒痒。君王之侧,从来都是是非之地。
一试不成再试更衰,风头无两的安波林很快就成了弃妇。又被落井下石各种诬陷中伤,很快她被关进了伦敦塔并在那里被砍头。这是小小的伊丽莎白一世的第一个也许是最深的一个trauma。
如果第一次离婚费劲儿,后面再操作起来,简直就是轻车熟路。亨利八世的第三任给他生下了他梦寐以求的王位继承人,可是这一位却很快呜呼。王子的两个舅舅,亨利八世去世以后,大舅舅成了摄政王。小的舅舅托马斯西摩,娶了亨利八世最后一位王后(她原本是托马斯西摩两情相悦的情人)。
亨利八世去世的时候,伊丽莎白一世还小(13,4岁),跟着后妈生活。作为王位顺位继承排在第三的伊丽莎白一世,成了野心勃勃的托马斯西摩的猎物和目标。十几岁豆蔻年华的伊丽莎白一世的卧室,被男主人托马斯西摩在凌晨闯入过几次。而且她的裙子被他剪成千片,最开始作为后妈的王后还给自己的丈夫打圆场。直到后来她也觉得这种关系近乎丑闻,需要采取行动。
亨利八世遗孀在给新任丈夫生娃的时候难产而逝。托马斯西摩继承了王后的遗产,成了砖石王老五。他把下一个目标锁定在了正值青春年华的伊丽莎白一世身上。好玩儿的是,那个时候的国王也就是她的同父异母弟弟只有十几岁。如果一切顺利,他平安长大成人结婚生子,伊丽莎白一世的王位继承人位置就会变得虚无缥缈。找个合适的人嫁掉是一个不错的出路。伊丽莎白一世的奶妈,是带她长大的也以她的利益为己任。在托马斯西摩想要娶伊丽莎白一世这件事情上是最起劲儿的支持者。
野心勃勃的托马斯西摩,看着自己的哥哥当摄政王,好不嫉妒他的权势。为了争取到外甥国王的信任和赏识,他做了很多奇怪的事情。权力游戏,从来异常残酷而血腥。他被亲哥哥抓起来,以叛国罪关在了伦敦塔。他追求伊丽莎白一世的事情以及与她乳母商量的事情都被细究审理。伊丽莎白一世的乳母和相关的仆人都被抓走审问。托马斯西摩也被关进了伦敦塔,最后被砍头。这件事情发生在伊丽莎白一世十几岁的时候,可以想象她心里阴影面积。
她弟弟因病去世,新教拥护者不愿意看到天主教的玛丽(亨利八世与其第一位西班牙王后生的女儿)继位。他们推出了Jane Grey做女王,十几岁的Jane Grey有王室血统,像木偶一样被推到前台。这当然是名不正言不顺的事情,很快被拥护玛丽继位的人推到。十几岁如花似玉年纪的Jane Grey被关进了伦敦塔并砍了头。九日女王的名号由此而来。
玛丽女王继位以后,采取了对新教极为激进的态度,烧死了很多新教徒,因此赢得了血腥玛丽的称号。这激起了新教徒们的强烈愤慨,各种暴动反玛丽运动轰轰烈烈。其中最著名的一起打着伊丽莎白啊一世的称号,于是这下子轮到伊丽莎白一世被抓起来关进了伦敦塔。想象她被关在伦敦塔里的感觉。
最后的最后,审判调查的结果是那些以她的名义的新教徒反天主教的玛丽女王运动与她无关,她被从伦敦塔里放出来,软禁在了另外一个地方。
这些早年的灾难性经历,造就和深深地塑造了伊丽莎白一世。等到她二十五岁继位的时候,她已经变成了一个沉着冷静,稳重机敏又勇敢坚强的人。欲戴皇冠,必承其重,说的就是她。这也是她为啥一辈子不结婚不立继承人的原因。
伦敦塔的阴影,一直在伊丽莎白的心里,她励精图治,极为小心她的花费。并且积极的支持海上探险,她的探险队伍,也被称作海盗团队。她被人称作海盗女王,有着非常独特的原因。这些人,成了后来英国战胜当时不可一世的西班牙海军的重要力量。奠定了几百年的海上霸权的坚实基础。
这两年沉迷英国历史,读了不少东东,想寻找清晰的历史脉络。直到无意中淘到上面这本书。作者是一个历史学家,她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英格兰档案馆里伊丽莎白一世的书信和当时很多的交易记录,以翔实的史料,写了这本读起来非常有趣味的书。从一个全新的政治经济角度阐释了伊丽莎白一世治下一个冉冉上升的帝国早期。
八月暴走有图有真相;-),不过半就挣了好多走路的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