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cking-负重爬山/MET
昨晚睡得特别好,今天小宇宙爆发,去爬山的时候,负重20磅,选了一个比较远,而且有些难度的路线。天气很热,但是树林里还好。看到了松鼠,鹿,听到很多鸟叫,包括啄木鸟。想想Rucking有2年了,今天推荐给一个朋友。正好把这事总结一下:
–开始Rucking是学习Peter Attia’s Outlive这本书
–人类进化的一个特点就是能把大量物品转移,比如原始人,猎获一头鹿,他可能要背着这头鹿走好几里路,回到村里,和家人分享。Rucking可以体验在自然界的生存技能。
–Rucking = 背负重物行走(通常用背包装负重),起源于军训,但已成为热门的全身功能性训练
–Rucking多种益处: 提升心肺耐力,同时保护关节, 比慢跑冲击小,但心率上升效果几乎相当,适合膝盖或踝关节不适的人。我在陪家人散步的时候用,特别合适。
–强化全身肌肉:肩、背、核心、臀大肌、股四头肌都在参与,负重让身体必须稳定核心,提升躯干控制力
–提高骨密度 & 延缓衰老,负重对骨骼有“机械张力刺激”,预防骨质疏松,尤其对女性中年后很有价值
–高效燃脂,支持体重管理,负重让步行变成中高强度有氧训练,单次消耗热量比普通快走或慢跑更高, 活动 MET/小时
一般步行(3.5 mph,无负重) ~4.3 METs
Rucking,负重10–20%体重,平地或缓坡 6.3–7.0 METs
Hiking,中等坡度,无负重 ~6.0 METs
Hiking + 16%负重 + moderate hill,7.5–8.5 METs(估算)
–增加心理韧性,训练耐力与“抗压心态”,特别是长时间持续负重
–易融入生活:门槛低,无需健身房,走出去就是训练
–提升VO? max,Zone 2有氧训练,肌肉力量与稳定性同步训练,对抗衰弱综合征(frailty)与跌倒风险
–应该从体重的10%开始, 我体能比较好,直接从20磅,大约体重的15%开始的。最终目标体重的25-30%。我现在用得最多的是20磅的,比如今天。我有30磅的ruck plate(是我的体重的25%), 一般晚上在院子里散步的时候用,爬山的时候用得很少,因为有些吃力,要身体状况特别好的时候才有动力去用。可以考虑体验一下40磅,那需要有人帮忙背起来。
–我爬山一般30-75分钟。超过60分钟肩膀就会痛,不是肌肉痛,而是皮肤痛,可能肩带不合适。
--有负重背心和Rucking plate, 什么区别?负重背心重量分布均匀在前胸与后背, 胸部有压迫感,影响深呼吸, 最适合体能训练、HIIT、自重训练。
--用 Goruck 背包 进行 Zone 2 训练和耐力培养, 用负重背心增强力量、提升代谢率
--我还没有用背心做负重训练和HIIT的习惯,以后可以考虑
--上周给一位有骨质疏松的女友介绍了负重背心,希望她可以用起来。现在的年轻人健康意识很强,我家女儿体重偏轻,她现在就开始用负重背心,工作的时候也用walking pad.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