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治中是如何处理新疆问题的?

来源: godfly 2014-04-11 16:27:32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2936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godfly ] 在 2014-04-12 21:15:16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1944年9月,在新疆的伊犁、塔城、阿山(今阿勒泰)三个地区,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反对国民党政权的少数民族暴动。1946年春,国民政府与伊、 塔、阿三区代表签订了和平解决争端的条款。成立了由各族人民代表参加的民主联合政府,张治中兼任省主席,提出了“和平、统一、民主、团结”的施政纲领和增 强中苏友好的外交政策,使新疆局面得以稳定下来,但另一方面,其政策在具体实施上也出现了争议,某种程度上导致了联合政府的最终破裂。总的来说,张治中治 疆之策,除了可以借鉴的部分,亦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内容。


(一)受命于危难之间


1884年,清政府正式在新疆建省,由巡抚统管全疆各项军政事务,新疆军政中心由伊犁移至迪化(今乌鲁木齐),这是清政府对历朝治理新疆措施的一次重大改革。至1909年,新疆行政建制与内地一致。

辛 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政权,新疆从此也进入军阀独据时代。在30多年的时间里,新疆先后经历杨增新、金树仁、盛世才的统治,军阀长期把持新疆军政大权,残酷 压迫和剥削各族群众。在军阀统治期间,新疆各族人民展开了不间断的革命斗争,从1912年初哈密维吾尔族农民掀起的旨在减轻赋役的武装起义,到上世纪40 年代阿勒泰哈萨克牧民的暴动,军阀统治者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广大群众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1944年,国民政府获得 新疆省治权,吴忠信出任新疆省主席,主持新疆政务。此后,新疆政区管理进入了一个军政分治的历史阶段。省政府主席主管民政,国民政府所设新疆警备司令部主 管军政。新疆分为10个专区,即乌鲁木齐、阿克苏、喀什、和田、莎车、焉耆、哈密、伊犁、阿山和塔城。但是,吴忠信尚未入疆,秘密的革命活动就已经在伊犁 尼勒克的山区牧场展开。革命者中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回、锡伯等不同民族的青年,他们秘密组建游击队,积极在牧民中进行革命动员,用牧民捐赠的马匹向 苏联换取枪支武装自己。传说他们个个脚穿白皮靴,头戴白皮帽,翻穿皮大衣,只有夜间才出来活动。1944年,游击队攻占尼勒克县城,与此同时,在伊宁也有 深受十月革命影响起而进行革命斗争的力量在行动。三区(伊犁、塔城、阿勒泰)革命就这样,逐步以星星之火燃起燎原之势。

面 对三区革命的烈火,国民党政府一方面积极改善与苏联的关系,另一方面与三区革命政权进行谈判。1945年10月,阿合买提江等人组成代表团到迪化谈判。在 谈判中,面对国民党指责三区革命前期有关分裂的主张,阿合买提江郑重地指出:“新疆居住着很多民族,我们并不是反对汉族,而是反对国民党的黑暗政策、国民 党反动派的极权”,“新疆是中国的一个组成部分,三区是新疆的组成部分。伊犁是我呱呱落地的地方,是埋葬我祖先的地方。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是我们的家乡。 我们所要求的是解放、自由和平等”。经过3个月交锋,双方达成协议,签订11项和平条款。根据条款规定,改组新疆省政府,成立由三区革命代表、七区代表和 国民党中央代表共同组成的新疆省联合政府,张治中任新疆省联合政府主席,阿合买提江、包尔汉任副主席,阿巴索夫任副秘书长,省政府下设民政厅、财政厅、教 育厅、建设厅、社会处、卫生处等机构。

(二)张治中进疆时的形势


张治中回忆录中关于新疆问题的章节占了全书的1/4以上,详尽记述了和谈、分裂、解放的全过程,种种曲折艰难,不足为外人道。总体来看,他面临着“三突出”的形势:

一 是其时斗争的残酷性相当突出。“新疆在历史上有人说几乎是十年一大乱,五年一小乱”的地方,民族仇恨至深,每次变乱都是各族主要是汉族和突厥语系民族互相 残杀的时候,这次伊宁事变也未能例外,三区汉人被杀的很多。有些地方只剩下了老弱妇孺数十人,在伊宁残留的汉人中,也是老弱妇孺占大多数,青壮年都被杀光 了。”阿合买提江还对张治中说“如果放任这些极端分子去干的话,恐怕一个汉人也剩不下来。”张治中在新期间,“各地还是接连不断地发生问题……比如过去讨 了维族妇女做妻子的人被侮辱、被捆打,甚至被暗杀的事件。”另一方面,张也承认,历史上的封建统治使新疆“备受剥削和压迫”,盛世才统治下的新疆如同一座 “大监狱”,三县暴动之后,国民党特务系统也在吐鲁番等地“大肆逮捕,残酷杀害了许多人。”赛福鼎?艾则孜在其回忆录中也直指国民党军队和特务“屠杀”群 众,有一次多达300多人。伊宁一批国民党军队在被少数民族部队围困、突围无望后枪杀了自己的孩子,然后自杀,只留下几个年幼的孤儿(估计是属于阵亡的将 士的子女)。此间的仇恨与恐惧,令人心悸。

二是政治的复杂性相当突出。从外部看,列强的插手使新疆长期呈现四分五裂 之势,中央政府在新疆属于“弱势部门”,特别是苏联依仗其比邻接壤之便和一贯的军事强硬态度,影响力极大。国民党是在盛世才立场转变后才进入新疆的,依托 几个师的军事实力为后盾,但初来乍到,举步维艰,抱着一向反苏的态度,也不利于事件的解决。张治中虽然得到蒋介石的信任,但与蒋介石和外交部对他的过于亲 苏的路线并不赞成,外交部长王世杰和他还当面冲突,张自承:“我以一个边疆负责人的地位,新疆问题又与苏联息息相关,但是在对外方针上与南京政府不一致, 得不到主管部门的支持,这是最难解决的矛盾。”从内部看,当时新疆内部政治势力多元,包括了以后来的省府主席麦斯武德、省府秘书长艾沙为首的泛突厥主义 派;以乌斯满、贾尼木汗为首的、习惯自行其是的哈萨克族势力;紧跟苏联政策的阿合买提江、阿巴索夫的伊宁少数民族军队实力派;以新疆警备司令宋希濂、骑兵 师师长马呈祥等国民党主战派,以及张治中为首的国民党主和派,整体上也是四分五裂,缺乏“一个核心”。

 

 

三 是经济方面的问题相当突出。张治中指出,虽然新疆“宝藏实在太多”,但由于开发不足,与内地交通不便,一条铁路都没有,物资极少,“一切日常用品无不取给 于苏联”,“农村破产,工商凋敝,新疆人民生活实在困苦已极”。另一方面,“因地方不靖,人心浮动,各级官吏多存五日京兆之心,贪污风气,变本加厉。” 张的秘书陶天白也在访谈中回忆他随张初到乌鲁木齐的景象:“下了飞机到迪化城,就有一种不满的情绪。迪化简直不像个城市的样子,楼房就两座,一座是新大 楼,另外一座是大银行。其他地方要么是平房,要么是台铺子上面砌上一面墙的假楼房。全迪化市当时才12万人,破破烂烂,荒凉得很。过去茅盾不是在新疆待过 吗,写了一些关于新疆的文章。还有杜重远,写了《盛世才与新新疆》,把新疆吹得天花乱坠,影响很大,慕名到新疆来的年轻人很多。我到这一看不是那么回事。 内地一个大的镇都比迪化强。那街道、马路不成样子,汽车非常少,没有什么工业建设。”

 

(三)宽容的政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矛盾


1945 年10月14日,张治中作为国民党政府中央代表开始同三区代表进行谈判。由于国民党长期的民族压迫政策,三区代表在谈判之初存有戒心和疑虑。张治中为了表 明自己的态度,打消他们的顾虑,在谈判的第一天,就满怀深情地说:“中华民国是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和若干少数民族所构成的一个国家。这几个民族都 是很亲爱的,如同兄弟手足,处于平等的地位。”“我们各民族都是亲爱的兄弟,由这些兄弟构成了中华民国这个大家庭。今天这次会面,等于一家人坐在一起,心 里当然感到无限的愉快。”“不过,我们并不否认,同在一个家庭的弟兄,对于有些问题,大家意见不一致,甚至因此吵吵闹闹也是难免的。……但都是一时的,偶 然的,不会影响到弟兄间的和气与家庭间的团结。本人这次代表中央政府到这里来,为的就是恢复弟兄间的和气与家庭间的团结。”他说:“今天和大家见面,听取 各位的意见,以便商量一个解决办法。”“我们并不否认,在过去省府当局有些措施,颇有对不起全省同胞的地方,……中央今后必然本着培植新疆、爱护同胞的精 神,来改善全省人民的生活。”一番真诚的话语,和缓了对立情绪,三区代表的态度由严肃变得和缓。

 

 

对 解决新疆的民族矛盾,张洽中一开始就有明确的认识和正确的主张。他在到达迪化走下飞机时,就公开宣称自己是“为纠正历史错误,偿还历史罪债到新疆来的。” 后来,他在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上作的《关于新疆问题的报告》中指出:新疆人民在历史上备受统治者高压,高压的结果,人民必然起来反抗。要想解决新疆问题, 就要给新疆人民以实际的权利,除国防、外交、币制、交通和司法这5项由中央统一办理,其他一切可扶植各族人民自己办理。苏联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新疆许多民 族苏联都有,两国边界犬牙交错、关系密切,在新疆必须和苏联友好相处,才能稳定局势。他还纠正了“新疆民族落后”的错误说法,认为他们的文化落后,是统治 者造成的,不是他们的责任。新疆突出的问题是水利和交通。他希望中央不要在财政上打小算盘,应该大力投资兴修水利、开发矿藏和迅速修建兰新铁路。最后,张 治中说:以健全修明的政治力量来安定新疆,新疆一定得到安定;以充分的经济力量来建设新疆,新疆一定可以建设成功。能够这样做,新疆当然永远是中国的领 土,新疆的各族人民当然永远是中国的人民。

 

在新的新疆省政府建立后,张治中又采取了许多进步措施,如:免除全省捐 税;从内地运进大批粮食、茶、糖和日用品;清查发还盛世才没收的人民财产;释放全部政治犯;由国民党拨给50亿元(法币),成立西北民生实业公司;修建红 雁池水库及和平渠。特别是一反过去国民党的反苏态度,坚持亲苏联共政策,恢复了迪化中苏文化协会,开辟了中苏航线,加强了中苏在新疆的贸易和经济合作。这 些重要的政策措施,使新疆趋于稳定,也为日后和平解放新疆奠定了基础。

 

(四)未完成的治疆实践


但 是, 张治中的主张却难以为国民党上层接受,甚至得不到军方的支持。他自承:“在新疆的党政军首脑人物当中,开始他们对我的和平政策是赞同的,但是在和平条款签 订后,他们看到三区的傲慢态度,看到各地激进派人士的操切行动,看到各地发生这许多民族纠纷,有的就沉不住气了,对我的和平政策发生怀疑了,动摇了,认为 我的软弱,会断送新疆了,最后甚至发展到反对我的和平政策的地步。”宋希濂在回忆录中便指出,张治中“亟图求安”,被阿合买提江利用。“随着动荡不安的局 势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张治中治理新疆的方针政策,日益产生怀疑,在干部的思想中,也引起一片混乱,说他太软弱,说他过分退让,甚至说新疆会在他的手里断送 掉,批评责难,不一而足。连以稳健沉静著称的陶峙岳,在一次高级干部的座谈会中,也感慨地对张治中说:‘如果就是这样把新疆丢了,我们将来要对历史负 责。’

 

 

民 族分裂的势头一旦形成,短时间内难以遏制。三区暴动后,激进派虽然答应和谈,但气焰甚高,认为自己背后有民意支持,有得寸进尺、趁势而上、裹挟全疆的图 谋。张治中主政期间,先后发生了乌鲁木齐“2.25”事件、塔城、额敏惨案、三县暴动等。“2.25”事件中,先是维族群众组织游行示威,企图施压迫使撤 换政府官员,再是国民党方面组织汉族、回族、哈萨克族群众游行示威反制,进而发生冲突,致两死多伤。塔城和额敏惨案,均是暴徒对政府人员和军警人员有计划 的屠杀。1947年发生了吐鲁番、鄯善、托克逊三县的暴动,暴徒“认为三县是南北疆交通枢纽,是新疆的中心地带;暴动如得逞,可以影响南疆、东疆同时起 来,可以威胁迪化,可以与伊、塔、阿三区成夹攻之势。”暴徒打着东突厥的大旗,聚众袭击驻军,“围攻各地警察所,杀死员警,打开县仓库,把存粮夺取一 空”。同时,喀什方面也有暗中组织企图响应的行动,被驻军挫败。伊宁政权一直掌握在反对独立的亲苏人士手中,虽放弃了“东突厥斯坦共和国”的称号,但一直 维持事实上的独立到解放新疆为止。宋希濂指出,虽然张治中希望新疆的矛盾可以用和平方式解决,不必“再革命”、“再暴动”,但对阿合买提江等激进派来说, “放弃政治斗争”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因为他们的目的还远没有达到。而他们深知欲达到其目的,只有通过斗争(包括武装斗争)才能实现。”

 

总之,张治中处于漩涡的中心,既满足不了激进派的“民主”“自治”要求,又因“亲苏”“主和”屡受内部抨击,有“左右做人难”之叹。

 

动荡之中,张治中辞去新疆省联合政府主席之职。

 

本文选自网络

所有跟帖: 

在民族主义者看来,在新疆问题上,张治中和后来的胡耀邦很像啊。这里总算没有掩盖所谓 -v5- 给 v5 发送悄悄话 v5 的博客首页 (24 bytes) () 04/11/2014 postreply 18:42:48

日本人与汉人,同文同种,尚且仇恨;汉维两族,不同文不同种,何来凝聚力? -民族解放- 给 民族解放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4/16/2014 postreply 20:39:5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