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我发了几篇文革回忆录的博文,其中提到因为出生不好入团难的问题。有位朋友问我,能不能讲一讲你们小时候共青团的故事,这可为难我了,这个话题说大很大,说小很小。最大的是胡耀邦和胡锦涛都当过共青团总书记,最小的就是我自己,我没有入过团,但是也和团组织打了一个擦边球,那时我已经是26岁了,因为表现好,组织上要发展我入团,我觉得自己年纪大了,这事就挂了。
--
其实共青团只是一个人的身份之一,在我们那个年代里,有很多身份,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家庭出生之外,从小算起来,就有少先队员身份、团员身份、共产党员身份,文革中还有红卫兵身份,红五类身份,黑七类身份,臭老九身份,其中有正规的身份,也有民间的身份。
据我所知,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身份不好的有地富反坏和资本家,身份好的革命干部、贫下中农和工人等等,至于不好不坏的身份,有小手工业者,小商,小贩和自由职业者等等。我的父亲是基督教会牧师,奇怪的是像我父亲这种传教职业的,在50年代的政府文件中,竟然找不到对应的身份,那时有一份《政务院的若干新决定》的文件,就没有宗教职业者的身份,只有自由职业者。自由职业者有医生、教师、律师、新闻记者、著作家、艺术家等,就是没有宗教职业人士,于是我父亲的牧师身份只有投靠“教师”了,传教的牧师应该也是一种特殊的教师,所以我在学校里填写的的家庭出身总是填写“自由职业者”。老师也没有异议。
可以说,像牧师这种行业人数实在太少了,少到连政府的文件都没有在案,更不用说是一般的干部群众,虽然我们自己划为自由职业者出生,但是很多基层干部认为:你当牧师的这种职业和那些医生、教师、律师和记者等等的政治面貌差很多,离工农兵身份就太远了。基督教不是从外国传来的吗?肯定和帝国主义有关。在毛泽东思想统率的红色中国,医生、教师、律师、新闻记者、著作家、艺术家可以是为人民服务的,你当牧师的是为人民服务吗?在自由职业者”身份的队伍里,我们是排在最后一位。
所以,从小我就为我的家庭出身困惑。小学的时候加入少先队,好像没有受到什么影响。13岁读初中,满14时我可以申请入团,记得我好像也写了入团申请书,那时是老师号召大家争取入团,我非常激动地写了申请书,要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个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的一员,在青年群众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做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但是根本不敢想会被批准。那时候一个50几人的班级常常只有三五个团员,大部分是出生非常好的干部工人和贫下中农,大多数班干部是团员,我非常羡慕他们,常常为自己的出身背上思想包袱,所以写完之后,是偷偷交给交给老师的,脸都红了,因为我知道距离共青团员的要求还相差很远,怕被同学看到笑话。
我上交入团申请书之后一年,文革就来了。我的父亲被扣上种种莫须有的罪名,其身份特征有反动会道门、黑七类,历史反革命,国民党中统特务等等。好在后来我们去上山下乡了,也不必去填写什么身份表,唯一的一次是1973年报名参加工农兵学员考试。
那年初夏的一天,我在土楼山区已经下乡4年了,有一天大队党支部通知,全国要举办招生考试,要招收工农兵大学生了,所有的下乡知青、回乡知青和农村青年都可以报名。全大队有读过书的青年人几乎都参加了,大家都怀着一颗好奇心报名,想看看经过文革7年之后,怎样才能读上大学?在大队开会时,一位知青办领导传达了73年4月3日国务院转批了国务院科教组关于高等学校1973年招生工作的意见,提出要重视文化考察,保证入学学生有相当于初中毕业以上的文化程度。各地将举办大学招生文化考试。按周总理指示,采取推荐与考试相结合的方法。我们公社有招收几名工农兵学员指标。要大家到生产队报名,由生产队推荐到大队,再由大队推荐到公社,再由公社推荐到县里参加考试。虽然要层层过关,我还是报了名,在家庭出身一栏填上自由职业者。
我当然没有被选上,那时全公社只有两名指标,哪有我的份。但是那时出一些笑话顺便说一下,有份某县的试卷一直在群众中流传。村里的一个青年出了洋相,他只有小学毕业,什么是方程式都不知道,但是古书看了不少,毛笔字也不错,逢年过节到处被人请写对联,人称“秀才”,大家哄他报名。他还以为自己是出类拔萃的,看到这份考卷之后,他傻了,那些简单的数学题对他来说简直像天书一样。怎么着也捣鼓不出来。有人问他1/2+1/2=?他满有把握地说,1/2+1/2=2/4。弄得好些知青笑得弯下腰。他问大家,考试不考诗词书法吗?诸如此类笑话,不胜枚举。有的人知道自己条件不足,名也不报了。后来,因为众所周知的张铁生事件,那些参加考试的成绩也取消了,真是一场闹剧!
1977年,因为我的表现不错,组织上要接收我入团,在入团申请书上我填写了自由职业者的身份,但是最终我是放弃了,26岁了入团,实在没有意思。
现在来到美国,从来没有想过要写一些共青团的故事,绞尽脑汁就想了以上这么一些。写完之后发现共青团的故事竟然和文学城有关。这几天文学城在庆祝成立20周年,据说文学城里的小编大多是80后90后,他们“共”事文学城的这个“团队”,不正是文学城的共青团员吗?
今天能给你们这些小团员讲讲我们50后这一代过去的事情,都是我的心里话。那时候,我们没有网络,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汗水留流在火热的土地上,我们却不能上学读书。改革开放,出国留学移民,才使我们有幸在一起。你们千万不要忘记我们那一代的苦难,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在城里工作,该找对象的就找对象,成家立业很重要。我知道你们这个团队还为一位22岁的团员征婚,还知道这是一个品学兼优的会弹吉他的好青年,真是令人羡慕。我真是恨自己生不逢时,年轻真好!在美国文学城当一个共青团员真好,有团组织出面关心个人大事,一定是很快大功告成,好日子来的时候是不是通知一下?一定去参加他的婚礼。我的一个亲戚就住在你们那里,很方便的,不会在你们城里借宿。
文学城20岁,我在2002年才知道文学城,想起来到文学城也15岁了,文学城里的共青团员太棒了!我也可以申请当一个文学城的共青团员吗?不知团组织能批准吗?
这篇文章算不算20年征文?我不知道,就算打个擦边球吧。谢谢!
我的文章:
【征文】和文学城的共青团员们讲过去的故事
所有跟帖:
•
以你的年龄和经验,直接申请做书记 :)
-everyday-
♀
(0 bytes)
()
04/10/2017 postreply
18:17:23
•
我做自己的书记肯定没问题!
-吴友明-
♂
(0 bytes)
()
04/10/2017 postreply
23:4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