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口误 因为没有令计划这样的贴心大秘

本帖于 2016-09-05 21:18:06 时间, 由普通用户 法道济 编辑

             94日,习近平在B20峰会上,发表主旨演讲。在讲话中,习呼吁各国开放市场,消除壁垒,遏制贸易保护主义,从而重振世界贸易经济。在发言中,习近平引用了左丘明的《国语卷十晋语四》中的话“轻关易道,通商宽农”的说法,来加以说明。这本来是切中要害,画龙点睛之语。但令人遗憾的是,习近平出现严重口误,将“宽农”说成“宽衣”,变成了匪夷所思的“轻关易道,通商宽衣”,使本来的意思完全变了调,从而引发了广泛的猜测。

          “外交无小事”,这是中国外交界非常流行的说法。一个大国领袖,在如此重要的场合,当着几十亿听众,将错字念得琅琅上口,毫无察觉;且错的内容离谱,极易给敌对势力口实,以此进行别有用心的攻击。虽然事后公安部门及时约谈网上始作俑者,封锁有关议题,但视频录像早已登上油管,流散开来,许多网民网上调侃,兴风作浪,从而产生极大负面影响,后果严重,无疑造成了一次重大政治事件。

        读者可能还有印象,今年71日,习近平在中共建党95周年发表讲话时,腾讯网进行即时直播称:“……习近平发飚重要讲话。”把“发表误写成“发飙”,从而酿成一起政治事件。中共宣传部为此专门成立了整肃小组,进驻腾讯,进行排查,事后对涉及的编辑采访有关人员给予了开除等严厉的惩处可见,涉及领导人也同样是无小事,任何一个无心之误都可能引发公关危机,甚至重大政治事件,给领导人个人及政府形象造成负面影响,造成不可估量的政治损失。说明中共领导机关对此也是非常重视,深知其后果,一旦出现,定会出重手杀一儆百,以惩效尤。

        作为一国领导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识经验习惯等特性,处理国事,包罗万象,日理万机;其侧重点是在重大国事问题上,思考问题,拍板决策;而领导人也是人,不可能面面俱到,在公关形象、对外讲话、生活作息等一般性事物中,一般都委托给秘书人员来协助自己。而身边秘书人员除了在生活上细心照顾,负责参谋智囊等任务外,也有掌握领导人习惯,根据领导人行事风格,未雨绸缪,避免出现一些本可避免的失误。特别是象对外讲话等,既要起草讲话稿,严格把住文字关;同时,也要对领导人演说时的现场效果做出预测,进行掌控,避免类似“姬鹏飞到机场”的文字失误。

 

                中办主任栗战书                                  习办主任   丁薛祥

 

           这一次念错古文的事件,表面上似乎错在习近平自己,对古文含义不敏感,事先准备不足。但实际上,身为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以及中办副主任兼习近平办公室主任丁薛祥等身边大秘,未予重视,思慮不周,出现重大工作疏失,难辞其咎。试想,栗战书或者丁薛祥如果在讲演前抽出5-10分钟,自己给习近平捋一遍讲稿,让总书记有了正确印象;或者进一步,让总书记自己朗诵一遍,自己听着,甚至多找几个人,在一起边听边挑毛病,一旦有误,及时指出,立竿见影,避免出错。如果事先有这一番辛苦,怎么会出现如此重大失误?作为大秘人员,都是几十年做办公室秘书工作的经验老道之人,对习近平的为人及工作习惯知之甚深,如果不是粗枝大叶,或者事先偷奸耍滑,而是兢兢业业,细心照料,穷极一切细节,怎会出这么大的纰漏? 

           而且,不能排除极端情况,即中办打出来的讲稿就是错的,打字人看错,把“农”字打成了“衣”字,而后来把关的各级领导谁也没有看出来,从而直接导致了习近平的口误。如果是这样,性质则更加严重,说明目前中办习大身边人全体心不在焉,敷衍了事,效率低下。总之,习大身边秘书人员工作不深入,未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应是误读事件的主要原因。 

         习近平在重大活动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记得在20159月抗日70周年大阅兵时,习近平在车中竟然用左手向受阅部队行礼,打破常规,含义不明,引起轩然大波,外界认为习近平粗枝大叶,竟然对行军礼的左右手都搞不清楚。实际上,我觉得这也是秘书人员工作疏失的结果。事先如果做好沙盘推演,让习总书记演练几遍,这种简单错误,完全可以在演练中得到纠正,避免军委主席的形象受到玷污。而这一次出现明显的误读事件,说明习近平身边的秘书人员并未吸取教训,犯了同样的错误,使总书记的形象再一次受到损害,性质恶劣,后果严重,影响极坏,其职业素质及政治忠诚度理应受到严重质疑 

         在第四代领导人时代,胡锦涛在重要的国务活动中,以及重要讲话中,有板有眼,从未出现失误现象。究其原因,当然胡锦涛具有为人谨慎,注重细节的个人风格,但主要的是因为有令计划这么一个办事严谨全面,心细如发,穷极一切细节的贴心助手。令计划自从跟了胡锦涛以后,废寝忘食,忘我工作,每天都忙到深夜,甚至通宵工作。对胡锦涛的每一次公开活动,不论大小,令计划都亲临现场,从安保安排,出场时间,到讲话稿的修改、拟定,甚至话筒的高度,一切有关细节,令都要掌控安排,有的不惜亲身试一下,保证胡锦涛安全、舒适、顺利地参加活动,并力求最佳效果。对这一点,媒体都曾进行过全面报道。在胡锦涛执政的十年中,令计划一直是胡锦涛政治形象的包装人和保护者,发挥了不可取代的关键作用。试想,胡锦涛如果出席同样的活动,做同样的讲话,出现类似习近平的失误是不可想象的,应该是不可能发生的事;而如果有令计划这样的人在身边,为其把关,习近平的这两次失误毫无疑问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根本没有发生这种低级失误的可能。

           古语云:“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习近平因为秘书失职,面临尴尬,栗战书、丁薛祥之流应受到何种惩处,我们拭目以待。

           尽管令计划由于贪腐等问题身陷囹圄,但优点和功绩不能抹杀;这是共党历来提倡的优良传统。相比之下,栗战书与丁薛祥工作粗糙,不负责任,失误频发,使习近平的形象受到了重大负面影响,被人抓住把柄,肆意攻击。这两个人在承担责任的同时,不应该反思一下吗?与令计划相比,他们是不是差得很远?他们是不是应该很好地向令计划学习,多一些责任心,杜绝这些不必要的失误呢?

 

 

                原中办主任     令计划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