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bs.0372.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48193
(一)在汤阴车站:
1952年11月1日早7时30分,毛泽东主席乘坐的专列从新乡车站驶出。毛泽东主席得知前方将要经过民族英雄岳飞的故里汤阴时,便向陪同的公安部部长罗瑞卿提出要下车去看看岳庙。因事先毫无准备,罗瑞卿与平原省公安厅长王路宾商议:到汤阴后,看情况再定。
8时50分,毛泽东主席的专列徐徐驶入汤阴站。在省公安厅长王路宾陪同下,毛泽东主席精神焕发,从容地走下车厢。奉安阳行署之命,在汤阴站负责护路的汤阴县公安局长苗庆喜急匆匆走上前去迎接。因没有想到来的会是毛泽东主席,神情一时显得很紧张。在王路宾作了介绍后,苗庆喜说:“欢迎毛主席来汤阴。”
毛泽东主席向苗庆喜详细询问了汤阴人民的生活和镇压反革命的工作情况,苗庆喜一一作了回答。
毛泽东与苗庆喜谈话后,罗瑞卿将苗庆喜拉到一旁问:“主席想趁此机会去岳庙看看,不知现在那里的情况怎样?”
“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岳庙遭到了严重破坏。现在四面墙虽然经过补修,但庙内有些倒塌的地方仍未修好。县里常去那里开会,不卫生。”
“今天你可曾往岳庙派过公安员?”
“谁也没有说过‘来人’去岳庙,公安员都在路上,没有往那里派人。”
在汤阴停车,是毛泽东主席的“突然袭击”。这么一来,可把公安厅长王路宾忙坏了。下车后,他就匆匆忙忙打电话,要中共汤阴县委书记来车站。不巧,县委书记已参加安阳地委召开的党的代表会议多天了,不在县里。王路宾就给县长王庭文打电话,汤阴车站的东南方,有个典雅的小亭子。亭子中有一块高大的《岳忠武王故里》碑,毛泽东走向碑亭,仔细观看,并默读了碑文,还不断地和陪同人员交谈。
汤阴县县长王庭文接到通知后,同一位干部和带着枪的通讯员迅速向火车站奔来。
王路宾说:“带枪的和别的同志请留步,县长同志请过来。”当王庭文走近毛泽东主席面前时,王路宾介绍说:“主席,这就是汤阴县县长王庭文同志。”
毛泽东紧紧握住王庭文的手,亲切慈祥地问:
“汤阴县有多少人口?”
“二十七万。”
“你在这里做县长几年了?”
“三年多。”
“现在搞些啥子工作?”
“刚开过人民代表会议,来此之前,正在研究组织检查贯彻执行情况。”
“你们镇压反革命的工作搞得彻底了吗?”
“汤阴这个地方较复杂。在镇反运动中,经过杀、关、管,社会是比以前安定多了,但还谈不上彻底。”
“只有彻底肃清一切反革命分子,我们才能安心搞建设。”
毛泽东询问了汤阴的一般情况后,又问王庭文:
“岳庙里都有些啥子建筑?”
王庭文详细介绍了岳庙的建筑,以及庙里的碑刻、文物等情况。毛泽东还问了其中一些细节,并指示要维修、保护好岳庙。
毛泽东又问道:“岳家有后代没有?现在怎么样?”
王庭文回答:“岳家有后代,表现也好。据我们所查,岳家没有一个当过汉奸的。”
“很好,很好。”毛泽东赞扬道:“岳飞是个大好人,岳家又没有一个当汉奸的——都保持了岳飞的爱国主义气节,好!”
毛泽东在听了王庭文的介绍后,更加激发了他去岳庙的浓厚兴趣。
考虑到当时的情况和毛泽东主席的安全,罗瑞卿当机立断,不看岳庙,火车直开安阳。
(二)视察殷墟:
10时许,毛泽东主席的专列进入安阳站。在此迎候的有前一天到达的平原省委书记潘复生、平原省人民政府主席晁哲甫以及安阳地委书记曹幼民、安阳行署专员程耀吾等。陪同毛泽东主席一起来的有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公安部长罗瑞卿、铁道部长滕代远,还有黄敬、李烛尘等。
迎候的人中,还有安阳行署公安处副处长路光来、中共安阳市委书记刘方生、安阳市市长张汉林、市委宣传部长王健民、市公安局长杨健三及文教科长王汉华。潘复生迎上前去,将迎接的同志逐一向主席作了介绍。在介绍程耀吾时,潘复生说;“这是安阳行署专员程耀吾同志。”
“唔!陈耀吾,好一个名字啊。耳东陈吗?”毛泽东问。
程耀吾有点拘谨地回话说;“不。程,是禾口王程度的程;耀,是照耀的耀;吾,是一 二三四五的五字下面加口字。”
程耀吾解字时,毛泽东含着笑意静静地听着,而后饶有风趣地说:
“程耀吾’,你不能光‘耀’自己,不‘耀’别人哪!”
随着毛泽东的笑谈,从迎接的人们中进发出了一阵欢快的笑声。
毛泽东接着询问了安阳地区的土改、镇反和工农业生产等情况。这时,奉命列队集结在站台上的有5部“美吉普”和市委、军分区等单位的3部小车,罗瑞卿部长选中了市公安局司机张成善所开的那辆“美吉普”供主席乘坐。毛泽东主席和众人登车后,车队就出发了。
走在最前面的是从省城带来的4部大卡车,车上是全副武装的军人;程耀吾、刘方生、潘复生、晁哲甫的吉普车紧随其后;毛泽东的小车居中后行驶,曹幼民坐的吉普车断后。经南厂街、金钟烟厂道口向西——徐家桥村北,向着殷墟遗址中心所在地——小屯村驶去。经过王裕口村时,因道路不好,汽车停了下来。
毛泽东在随行人员的招呼下从吉普车里下来。下车后,他就取下黄呢解放帽拿在手里。其他人也相继下了车。
负责导游的一位当地村干部领着大家一同去参观殷墟。
这里距小屯仅有半华里。路上,毛泽东主席向他周围的人说着殷商的兴衰,以及纣王的荒淫无道,而导致国家的灭亡。
说话间,毛泽东弯下腰来,从地面上拣了几块陶片看了看,顺手交给挎着背包的人;“拿回去你们研究研究。”毛泽东主席转向程耀吾:
“殷墟面积、范围多大?”
“包括洹水以北在内,大约有20多平方公里。”
毛泽东又问:“这里都出土了哪些古物?”程耀吾作了简要的介绍。毛泽东一边观看一边和陪同人员交谈,向着一座八字小桥走去。
毛泽东兴致勃勃地站在八字小桥上,面向北方,挥动着手中的帽子问程耀吾:
“西面、北面是啥子地方?”
“西面是太行山,北面是漳河。”
“漳河。”毛泽东说:“漳河,那里是曹操练水兵的地方。讲武城那个村庄,就是曹操讲武的地方,后来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这里属邺郡,古邺城是曹操发家之地,因为曹操实行屯田制,百姓丰衣足食,结果,他胜利了,还修了铜雀、冰井、金凤三台。”话锋一转,问程耀吾:
“对面那两个村庄叫啥子名字?”
“西边那个村子叫西司空,也叫小司空,东边那个村子叫大司空。”程耀吾回答说。
“司空,是啥子意思?你知道吗?”
程耀吾摇头。
“司空,是古代王朝官职的一种名称。它的品级比你这个专员的地位大得多。”
程耀吾颔首一笑。
“西边的个村庄叫啥子名字?”主席显然是指西司空西边的武官村。
程耀吾叫不出这个村庄的名字,机灵一动的说道:“那个著名的大铜鼎就是在那里被发现的。”
“喔。”主席饶有兴趣的点了点,就想前去,却被随行的人员劝住了。不仅田地里是一片泥泞,而且前面的河上也没有桥可通行。
主席站在这个八字小桥上,仰望天空,深沉的思绪了片刻。
此时随行的吕厚民,是位年轻的摄影师,1949年建国以后从东北电影制片厂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1950年的春天被组织上安排到中南海工作,当时年仅21岁,到中南海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第一代领导人拍照。此时立刻就抢拍的按下了手中相机的快门,留下了永恒的记忆。
(三)浏览安阳古城:
中午12时,毛泽东一行向停车的打谷场走来。当走进打谷场时,毛泽东突然又问程耀吾:
“安阳历史悠久,城里都有些啥子古迹?”
“城里古迹不少。主要有文峰塔、高阁寺、城隍庙、钟鼓楼、旧县衙……”
毛泽东一挥手:“走,到城里看看去。”
车队按照暂定计划,由市公安局长杨健三的车子做向导,经王裕口东、徐家桥、梯子口、小花园以北、金钟烟厂西门向北,调头穿过和平路,进了小西门。
毛泽东主席在浏览市区古迹前,罗瑞卿决定:“不下车,车缓行,乘车观望。”于是车队从大院街、唐子巷经过,看了文峰塔后,由西大街向东,转南大街,又从东大街西口向东,经旧县衙——市政府大门外东去。车队从御路街口向北,在人民戏院处调头西转鼓楼东街。毛泽东主席嘹望了旧县衙、城隍庙、高阁寺后,车队于鼓楼东街西口向北,缓缓地穿过鼓楼洞涵,向着中山中街驶去。
解放后的安阳热闹繁华,中山中街尤显拥挤。当车子驶过新华书店门前时,毛泽东主席招呼司机:“停车!”车子停在了新华书店门前。
毛泽东主席推开车门,伸出一条腿来,侧着身子,正要下车。
“唔!您要干什么?”罗瑞卿不知所措,急切地问。
“我到书店看看。”毛泽东坦然地说。
书店地处闹市,人拥车挤,事先没有给书店打招呼,也没有安排保卫工作。为了安全起见,罗瑞卿抢先跳下车来,拦住了正要下车的毛泽东主席,很快地关上了车门。
“在汤阴下了车,你们不让我看岳庙。现在,又不准我进书店,为了啥子呀?”毛泽东不理解罗瑞卿的“武断”而发着脾气。罗瑞卿来不及向主席作详细解释,给司机下命令说;
“开车!开车!”
车队徐徐地通过北大街、北关、安阳桥,向通往袁坟的岔道拐去。
(四)游览袁林:
下午l时,毛泽东乘坐的汽车来到太平庄北侧袁坟的玉带桥与牌楼之间的广场上。
毛泽东下车后,在潘复生、晁哲甫、曹幼民、程耀吾、刘方生等陪同下,沿着神道,越过牌楼,观看了碑楼院两侧栩栩如生的文武石人、石狮、石马等石雕,然后缓步向碑亭走去。进入碑亭,先绕着庞大的驮碑转了一周,面对“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九个 字,沉思片刻,然后出碑亭,穿过享堂院,步入享堂。
毛泽东走过享堂旁边的侧门,拾级而上至墓庐,绕墓一周,尔后健步登上袁墓之颠,放眼环顾远处。
此时,已是农家吃午饭的时候了。毛泽东一行,从10时到安阳,奔走至此,既未进食,也未饮茶。曹幼民让路光来同志把事先准备好的食品、热水杯、香蕉、苹果放到墓庐台阶下面的石条上。
“主席,下去歇歇脚好吗?”曹幼民请示毛泽东主席说。
“好,你是地委书记,听你的。”
毛泽东缓步走下墓庐的台阶,坐在一块条石上,点燃一支香烟吸着,程耀吾、路光来等人,恭敬地把苹果、香蕉、茶水、食品捧到毛泽东面前:
“主席,请。”程耀吾说。
“谢谢。”毛泽东伸手接过茶杯,呷了一口。看到大家都不吃,便向潘复生说:“大家都吃吗!你们只是让我一个人吃不好。你是省委书记,你分么,平分土地,每人一份。”
毛泽东看到大家还是不肯吃,自己也不先吃,风趣地劝大家说:“这样不好,胜利果实,大家都应享受,每人一份,都吃都吃。”说着站起来,把香蕉、苹果分给了大家。
毛泽东边吃苹果,边讲述袁世凯的罪恶历史。人们静静地听着。有人提议说:“袁世 凯恶贯满盈,他的坟墓应该平掉。”
毛泽东说:“不要平吗,要把它保护好,留作反面教材么。”
这时,毛泽东看看偏西的太阳,面向曹幼民、程耀吾说:
“还有什么要看的么?”
“门外还有两处。”程耀吾说。
“走,来了么,就要看个彻底。”于是动身同曹幼民肩并肩地向牌楼门外走去。在谈笑中步上玉带桥端,高大的照壁映入眼帘。
毛泽东主席想考一考安阳地、市委的领导同志。于是便向曹幼民、程耀吾、刘方生等陪同者问道;“袁世凯祖上在项城,他为什么要选择洹上作墓呢?”
曹幼民经过思索后回答说;“洹上这片土地,西边与殷墟相连,从盘庚迁殷后,殷朝在此有了很大发展。东北就是邺城,是曹操起家之地。洹上位于洹水、漳水之间,土地苎沃,物产丰富,风景秀丽,从封建主义信奉坟山贯气来看,洹上是一块风水宝地。袁世凯生前所以要选择洹上作墓,很可能他认为这里风水好。”
毛泽东微笑着点了点头。
(五)告别安阳:
下午2时,毛泽东主席结束了在安阳的视察,乘车驶向安阳火车站。
为了使毛泽东主席能按时返回北京,罗瑞卿、滕代远等都催促毛泽东上车。毛泽东看到安阳地委书记曹幼民不在场,未即上车。他向罗、滕解释说;“曹幼民同志是安阳地区的东道主,见不到他我们就走,不辞而别是不礼貌的。”
毛泽东在站台上足足立着等了10分钟,一直等到省、地负责人到齐了,他才语重心长地说:“安阳是个好地方,是曹操起家的地方,战略地位很重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你们要好好工作,把安阳建设得更美更好。”
“一定不辜负主席的期望。”曹幼民、程耀吾、刘方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毛泽东走到专列前,满面笑容地与送行的人们一一握手告别。尔后,健步登上专列,转身挥手告别众人,告别了古城安阳。
送别的人们一直到望不见毛泽东主席远去的专列时,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火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