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个人和我有相同的观感

回答: 推荐一个不错的中世纪博物馆talktone2010-07-20 13:27:40

 鬼气森森的欧洲教堂
  徐明旭


  欧洲的大教堂一向是我神往的艺术宝库。等我到欧洲一看,才发现那些教堂真是鬼气森森的地方。
  
我参观的第一处是举世闻名的德国科隆大教堂。早在中学生时就从朱自清的散文《莱茵河》里读过描写,所以对它那森林般的巨大石柱与鲜艳的玫瑰花窗并不十分惊异。意外的倒是朱自清未曾提及的众多大石棺,东一个、西一个,布满了教堂四周各个角落。都由巨石构成,四周密布精致的浮雕,顶上还有真人大小、
仰卧的死者石像。从服饰看,大多是历代大主教。与中国风俗不同,这些石棺并不埋入土中,而是平放地面上。石棺周围就是走道与座椅。人们或从旁走过,或贴近而坐,对之熟视无睹,似乎它们只是些普通家俱,我却看得惊心动魄。在日常生活中,死人与活人的距离可以如此贴近,只隔一层石板,这是大多数中国人
无法想像的。须知石棺中不是骨灰,而是尸体,洋人们怎么不怕气味?

  教堂后半部正中央还供着一个金棺,高踞于二层楼高的祭坛上,好像也是个大主教。地下室陈列着一些精致的金盒,透过镶嵌的玻璃可见乾枯的手掌或零散的骨头,据说都是虔诚教徒的遗骸。这些东西令我大惑不解。基督教不是主张灵魂不灭、回归上帝吗?为什么也像中国人一样大搞尸体崇拜?按照它自己的教义,人死后灵魂或升天堂或下地狱,尸体归于灰土,毫无灵性可言,还有什么崇拜的价值?
  
与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相比,科隆大教堂的尸体崇拜又可算小巫见大巫了。前者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室内坟场,埋葬着英国历代国王、王后、首相 (包括在慕尼黑条约上签字的张伯伦)、大贵族、大学者、大诗人、大作家,以及其他名流。国王、王后的石棺大都搁在高高的座基上,上有真人大小的立式或坐式雕像,
加上许多雕饰,像个雕塑博物馆。其他地位较低者的石棺则平埋在大厅与走道各处,其棺盖即是地面的一部份,任凭千人踩万人踏。如果上面没有刻有“躺在这块石头后面的是某某 (地名) 公爵某某某 (人名)......”的字样,谁也不知道这是块棺材盖。当我走在上面时,不禁又大惊小怪。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在死者头上行走是对死者的不敬,所以他们要在坟上造一个圆锥形的土堆,防止人畜上去。为何这些名流却要如此埋葬呢?只有大名鼎鼎的丘吉尔例外,他的石棺平埋在教堂正门的入口处、全教堂最显眼的地方,但在棺盖四周放了一圈红玫瑰,提醒人们不要踩踏,这是对他的最高礼遇。可见洋人也觉得死后被人踩踏不是好事。

这就更加令人费解,其他名人葬身于此,想必也是要人尊敬,却又不得不让人踩踏,岂不矛盾?还有,英国国王登基、王室婚礼也在这里举行。在中国人听来,棺材丛里办喜事,何等不吉利?
  
牛顿、瓦特与达尔文的棺材也在这里,可惜未找到。教堂里还有个“诗人角”,埋葬着乔叟、谬塞、华兹华斯、雪莱、济慈、迭更斯、勃朗宁等人的遗骸。有的墓碑镶嵌在石柱上,根据上面的文字“这块石头后面是某某人的遗骸”,他们的骨头或骨灰似应葬在这根柱子里,有点不可思议。当然更多的是平埋在地面
上。莎士比亚的石棺远在其家乡斯特拉福的教堂里,却也有一块墓碑嵌在这里供人瞻仰。许多游人伸手去摸自己的崇拜对象的石棺或墓碑,据说能使自己诗思泉涌,这又是另一形式的尸体崇拜。可见许多基督徒其实还保留着原始人尸体有灵
的非理性观念。
  
英王居住的温莎古堡也有个小教堂,里面密密麻麻装满了石棺,大都是古代的王室成员,它与活人的日常生活更加贴近。英国的大小教堂里,无不布满了石棺,有的甚至就埋在石凳之下,教堂外面则是密密麻麻的墓碑,叫人触目惊心。大约是提醒活人:人都有一死,多为死后灵魂去向着想。不过比起埃及法老与中
国帝王大兴土木建造个人的陵墓并厚葬来,这种集体陵墓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未尝不是好事。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