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费尔斯(Joachim Fels)在1月16日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根据他们的分析,全球新一轮流动性过剩周期正在形成,尽管这一轮周期尚处在初级阶段,但依然会给资产市场提供支撑,同时在今年晚些时候结束经济衰退,并防止出现持续性的通缩。
虽然无法预测哪一类资产将成为这一轮正在形成的流动性过剩中的最大受益者,但摩根士丹利的策略师倾向于看好2009年的信贷市场和东地中海地区的股票。
摩根士丹利利用M1货币供应数据与名义GDP数据的比值来衡量流动性过剩的程度。如果M1的增长快于名义GDP,则表明流动性过剩程度加大,金融领域中可用于交易的资金增加,反之,则表明流动性过剩程度减轻,金融领域中可用于交易的资金减少。
摩根士丹利衡量了5大发达国家的流动性过剩指标,同时也衡量了作为新兴市场国家代表的金砖四国的流动性过剩指标,得出的结论是,全球各地充满流动性。
流动性过剩将推高资产价格
报告称,正如摩根士丹利多年来一再强调的,流动性过剩程度的起伏波动是资产价格繁荣与衰退的关键推动力,并举了几个例子:
1990年代初的债市牛市源自于流动性过剩程度日益上升,并随着流动性过剩程度的减弱而在1994年陷入了熊市。
1990年代后5年的股市牛市,背后推手也是流动性过剩的再度增加,最终演变成了互联网泡沫,随着流动性过剩程度下降,互联网泡沫最终在2000年代初走向了破灭。
随后在2002年,流动性过剩程度再度上升,从而导致了最近一轮的信贷和房产泡沫的初现,直至2006年初流动性过剩趋缓,信贷泡沫和房产泡沫最终于2007年和2008年破灭。
报告特别提到,早在2006年初,五大发达国家的流动性过剩便已经开始趋于下降,而当时金砖四国流动性过剩不断增加可能是资产价格(主要是股票和商品)继续在2007年大幅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当金砖四国的流动性过剩情况在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挤压下于2007年开始下降时,所有的资产价格才一同开始下跌。
流动性周期已然启动
然而,根据最新一个季度的统计数据,五大发达国家的流动性过剩指标再度开始上升,这是近3年来第一次初现此种现象。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们因而认为,这意味着新一轮全球性流动性过剩周期已经开始。
报告认为,因在名义GDP快速恶化的同时,M1货币供应增长已经开始上升,流动性过剩情况正日益加剧。摩根士丹利认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和几个季度内,流动性过剩程度还将加剧,原因有以下几点:
1、在一些国家利率已经接近于零、其它一些国家继续继续降息的情况下,持有现金和非生息存款(M1)的机会成本已经下降;
2、通过给银行大量提供超额准备金(即“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各国央行已经给银行提供了大量通过贷款给非银行机构或者购买证券来创造新型存款的资金;
3、通过购买资产支持证券(ABS)来直接干预抵押贷款利率和其它私人部门的贷款利率(美联储更倾向于将此政策称之为“信贷宽松”政策而非“定量宽松”政策),美联储正在为信贷需求提供支持,最终将支持存款增加
4、在工业化国家的名义GDP全面萎缩以及消费者物价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名义GDP可能在近期继续下滑。
有鉴于此,摩根士丹利认为,2009年可能成为新一轮全球性流动性过剩周期的“元年”,而传统型和非传统的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实施,以及金融系统的逐步恢复将是关键的推动力。
流动性过剩大增可能带来三种后果:
1、同过去一样,流动性过剩会对资产市场产生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讲,资产市场已经对此有所反应,国债收益率已经跌至新低,信贷价差也在发生变化,而股票市场已经从去年秋季触及的低点开始反弹。
摩根士丹利在这份报告中称,尽管他们的流动性过剩指标无法预测哪类资产将成为流动性过剩的最大受益者,但他们的策略师倾向于看好信贷市场,以及东地中海地区的股市。
2、通过降低利率以及推高资产价格,流动性过剩应当能在今年晚些时候结束经济衰退。
报告最终指出,尽管摩根士丹利的一些经济学家近期调低了对经济增长率的预测,但这些来自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学家们均预测,经济将在2009年下半年复苏,尽管幅度力道温和。
问题难回答,转一个给你参考
所有跟帖:
•
白问,,,那你对流动性过剩和伦敦证交所的业绩及发展关系有何看法?
-四国大战-
♂
(0 bytes)
()
01/28/2009 postreply
12:25:30
•
您又白问了,我没看法。
-调酒师-
♀
(110 bytes)
()
01/28/2009 postreply
14:51:51
•
,,,就直说吧,,,你觉得伦敦证交所这个股票(LSE)怎么样,,,
-四国大战-
♂
(44 bytes)
()
01/28/2009 postreply
15:3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