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对川普下周可能做出的政策预测:
可能出台的新政策/行动方向(预测)
-
扩大出口管制 / 技术禁运清单
-
在他推文中已提到“export controls on any and all critical software”,所以下周可能正式发布“关键软件 / 技术 / 半导体 / AI 算法”等向中国出口的管控清单或黑名单。
-
可能要求对更多技术硬件、芯片、AI 模型、EDA 工具、光刻设备等纳入管控范围。
-
对于那些美国企业与中国有技术合作或出口链条的公司,可能要求提前申报或许可审批。
-
-
100% 关税的具体落地细则 + 差别化关税机制
-
他可能会发布关于此“100% 关税”在实际操作层面的细则,例如:
-
哪些商品类别优先加征
-
关税豁免或临时缓冲机制
-
针对“敏感/战略物资”的更高等级关税
-
-
也可能引入“差别化关税”(针对特定行业或用途加重税率)或“报复性计数关税”(根据中国具体回应再加码)。
-
-
边境 / 检查 / 海关强化措施
-
为了配合关税,他可能要求美国海关、边境监管机构(CBP、Commerce Dept. 等)加强对中国货物的检查、分类、溯源、缉查逃税或“规避”的措施。
-
引入更严格的“原产地审查”制度,防止中国货物通过第三国转运、贴标签规避关税。
-
-
对中国公司 / 实体制裁或“实体名单”扩充
-
将更多中国公司、研究机构、科技公司、AI 团队列入美国的实体清单(Entity List)或其他出口限制名单。
-
对于涉及关键技术、国防或敏感行业的中国企业,可能直接禁止美国公司向其提供服务、许可、技术支持。
-
-
农产品 / 农业补贴 / 出口谈判作为杠杆
-
他在推文中虽未强调农业,但中国对美国大豆、农产品等进口具有影响力。可能他会以农产品为谈判筹码:
-
暗示或制定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施压或取消采购协议
-
同时宣布对美国农民的补贴、救助政策以“缓解”关税反作用
-
-
利用农产品谈判让中国不得不重新开放对美农业采购。
-
-
贸易谈判 /外交威胁 + 联盟拉拢
-
他可能宣布:若中国不撤回出口控制和敌对政策,美国将动员盟国(欧洲、亚洲、日韩、澳洲等)联合对中国施压或采取协调一致的措施。
-
或宣布在 APEC、G20、WTO 多边场合要强势提出对中国的制裁议案或反控诉。
-
-
国内法 / 立法配套
-
推动国会通过法律,让总统对中国的新关税、出口管制的权限更合法化、稳定化。
-
引入“贸易审查法案”(例如要求国会对新的关税动作有审查权)或修改已有出口管理、经济制裁的法规。
-
可能的阻碍 / 风险与触发点
-
国会制约:国会可能会对这种大规模关税提升或大规模管制要求进行审核、制衡、或质疑其合法性。
-
经济反作用 / 物价上涨:对美国进口中国商品的大规模加税可能导致成本上升、通胀压力、供应链中断,国内产业可能反弹。
-
多边反制 / WTO 争端:其他国家可能通过 WTO 提出争议,对美国关税行为发起诉讼或反制。
-
中国反击:中国可能进一步采取报复措施(在关键原材料、稀土、设备、甚至金融措施等方面)。
-
外交与谈判空间:如果中国在某些领域释放缓和信号(比如部分放宽出口管控、开放进口),可能迫使特朗普团队调整政策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