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 AI 变化如此之快的时代,创始人型领导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AI 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组织的响应节奏。
在这种范式转换期,战略不是评估出来的,是拍板干出来的。
而创始人,往往就是那个敢拍板、敢投入、敢孤注一掷的人。
在这个 AI 变化如此之快的时代,创始人型领导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AI 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组织的响应节奏。 在这种范式转换期,战略不是评估出来的,是拍板干出来的。 而创始人,往往就是那个敢拍板、敢投入、敢孤注一掷的人。
看看现在的 MAGS 7。
1, Elon Musk,Tesla 的产品节奏,就是他的思维节奏。 当别人还在评估芯片时,他已经开始布局 Dojo 芯片和 Robotaxi。 从电动车到太空互联网,从自动驾驶到 AI 机器人 Optimus,Elon 是典型的愿景型执行者,技术理解力和资源控制力高度合一。 他不仅思考系统,更打造系统。
2, Jensen Huang,Nvidia,从游戏显卡转型为全球 AI 基础设施,没有任何参考案例。 他早在十年前就开始投入 CUDA、NVLink、高速 HBM 内存、AI 软件栈和系统级计算平台。 今天,行业才意识到这不是产品领先,而是时间维度的护城河。 正如特朗普在最近采访中所说,其他公司想赶上 Nvidia,至少还要 10 年,因为他们没做那种投资。 这是最典型的创始人式决策,用时间换空间、用孤注一掷的压强换取代差级领先。
3, Jeff Bezos,Amazon,长期主义的 DNA 体现在 AWS、物流系统与企业文化中。 他推动了 AWS 云平台的建立,构建了高度自动化的仓储机器人体系,并重构了一天送达的物流网络。 他让客户为中心不再只是口号,而成为可扩展的系统性优势。
4, Mark Zuckerberg,Meta,在经历元宇宙战略的争议后,迅速将重心转向 AI。 发布 Llama 模型、加码基础设施投入、强化开源路线,同时大刀阔斧精简组织。 Zuck 的转身速度和资源调配能力,让 Meta 从边缘重新杀回主战场。 他甚至开出高达 1 亿美元的签约奖金,从 Google、OpenAI、DeepMind 等公司直接挖走核心 AI 人才。 问题是,这样的操作,除了他,还有谁能做到?Elon Musk,也可以。他手握多个平台,拥有极强个人吸引力和工程文化,能够用“赌未来”的方式组建团队。 Jensen Huang,不以“砸钱”闻名,但能靠技术系统、平台资源和产品纵深吸引顶级人才长期留下。
剩下的几位职业经理人,很难快速决策、独立拍板做出类似级别的资源调配。 Tim Cook 要走审批流程,Sundar Pichai 要平衡派系文化,Satya Nadella 虽有魄力,但仍受限于微软整体机制。
而这,恰恰是创始人型 CEO 的优势之一。 当你需要一笔“非理性”的投入、一个不可复制的人、一个先人一步的转向,真正有权拍板、愿意拍板的人,往往是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