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只是过去一系列失败手段的延续
几十年来围堵和反围堵
中国遭到美国的围堵和封杀,不是近几年才开始,而是从1949年建国后就有。 为此美国建立了一系列组织,启动了一系列计划。 效果如何?
1967年 - ASEAN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东南亚国家联盟
最初是东南亚5个国家,本意是为了防止中国的影响。 如今它已经扩展到了10个国家, 但其性质已经从原先的反共,转变成一个在中美之间骑墙的中性组织。
2017年 QUAD (Quadrilateral Security Dialogue) 四边安全对话
美国拉了日本、印度、澳大利亚,从安全角度围堵中国的机制。 如今不怎么听到了。
2018年 - CPTPP (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
美国拉了太平洋一些国家进入的经贸协定, 其目的就是为了把中国排除在国际主要贸易国之外。 结果Trump 1.0一上台,就因为生怕影响到了本国的劳工阶层,而立马推翻了。 这个没有美国和中国参与的协定,只能是不了了之。
今天的关税大战,独独给中国加征到245%的关税,并且要求所有其它国家,若要得到低关税,必须限制与中国的经贸来往。 根本就是异曲同工, 结局也不会与上次不同。
2020年 BBB (Build Back Better)
这是一项为抗衡中国一带一路的计划,Biden夸口 $7万亿美元的经济和基础建设的投资。 估计多数人都没听说过,因为Nothing is built。

2022年 IPEF (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 印度-太平洋经济框架
在CPTPP失败后,Biden重启炉灶搞了个类似的排除中国的经济框架。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Asian NATO 亚洲北约。 不时有提起,但至今未有建树。
2025年 Tariff War
刚启动就遭到全世界的痛斥。 国内的人也知道,这是杀敌800,自损1000的馊主意。 如果有真相信它能成功围堵中国,甚至能带回制造业,那么就请看看上面的一系列失败的例子吧。
围堵中国的努力搞了几十年,基本上都是失败的。 但在这同时中国也没闲着
2001年 SCO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上海合作组织
拉了俄罗斯以及原来俄罗斯的小伙伴们,后来印度和巴基斯坦也加入了。 这是一个讨论中亚安全的组织,也是为防止美国的渗透、搞颜色革命。
2009年 BRICS 金砖国
这个搞得比较轰轰烈烈,从原先的5个国家,不断地在扩展。 俄乌战争后,美国担心该组织在实质推动去美元化。
2013年 BRI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一带一路
一个输出中国产能、过剩美元、中国文化的计划。 有点类似过去美国把自己的小兄弟纳入的马歇尔计划,但如今美国已经无能力PK, 不论在金钱上,还是在建设能力上。
2015年 CIPS (China's 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 ,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为了对付美国在某一天突然掐断SWIFT支付系统的可能
2016年 AIIB (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也是为了配合一带一路建设的融资
2020年 RECP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基本上是CPTPP的成员,但排除了美国, 南亚的搅屎棍在最后一刻自动退出。 该经济协定的目标是零关税,成为中国为主导的大东亚经济共荣圈。 值得一提的是,该协定也排除了台湾,也就是提高了台湾产品进入RECP国家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