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拿到农药不容易的。生产队集体保管。。。
80-90年代喝农药的很多,随手拿得到。我认识的都好几个。。。
挣工分,年底生产队结帐,各队之间是可以差别很大的。我挣过好几年工分啊,大多是去河堤上捡牛粪,150斤10个工分。那时候一个男劳动力一天挣12分,女同胞8-10分。我们早起去河堤上挑一旦,大约7-8个工分,很不错了。
结算其实生产队没现金的。所有家庭工分加一起,全队的产出值多少钱,就算出来每个公分值多少钱了。每个家庭拿回来多少,值多少钱,不够的家庭找有多余的家庭挂钩,卖了猪等等再还给挂钩的人家。我家孩子多,挣工分的少,总是欠,大多是找远亲地主家挂钩。地主家往往劳动力多,成年儿子找不到对象,所以挣工分多,拿回家的粮食少。。。
南方比北方好很多。我春天挖荠菜,带教授跑,他北方人。缺粮食都是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南方冬天暖和,野菜和菜园子总有收获,加上水乡,河沟里总有鱼虾。我记得饿肚子只有一年,还是粮管系统的姨父救济才度过的。我老家农村以前很少人吃黄鳝的,是城里知青下乡才普及的。所以,真饿肚子,找吃的还是很容易的。北方据说冬天就难多了。。。
我干过很多农活。和我同时代的同学不一样,他们家境好的,都是只读书,不干农活的。上大学后我暑假回去,几个上中专或大学的同学都是不下地的。所以,我就是当地农民夸奖的大学生。。。除了用牛和农药的活我没干过,其它都干过多年。从小就和娘去县城卖菜。到割“资产阶级尾巴”的年份,城里不让卖,农村不给自留地的年份,我们生产队自留地还是给一点点的。个别激进的生产队要当先进,到真收了自留地,搞“田园化”,农户集中居住,中间一条街,两边是住宅,省了不少农地呢。。。
75-76年开始有工农兵大学生,我们村(15个生产队,4000多人)推荐了一个,比我大3-4岁。爹倒是老实的农民,也是生产队队长。因为文化水平太低,毕业后据说还是回乡务农。77年高考倒每听说谁靠上中专大学的,78年基本上是我们的老师们,也是老三届毕业生有人考上大学。我78年没考上。再后面就比较正规了,但录取比例低,不容易,基本就是县级高中毕业生才有可能。。。我是到转到初中,初二初三高一高二,82年才上大学。从78年考文科,到82年考理科,19岁进大学,成了大学班上的老大。城里来的同学,有比我小三岁多的。。。
最亏欠的就是大姐。家里劳动力少,她得出门挣工分,没上过一天学。娘走的时候交待我们好好照顾她,就因为她吃了太多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