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向佐郭、碧婷案例来看,家族信托不是锱铢必较的交易

来源: 2019-10-24 07:54:14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随着三挡综艺节目的连环上映,向佐郭碧婷小两口从相识、相恋到最终相伴,都直接“曝光”在大众视野中,并屡屡被推上热搜。

在节目中,有不少人留意到陈岚(向太)提到的家族信托,有网友就评论“有信托的豪门水更深”、“有信托不怕分钱所以更本色”……

 

那么,家族信托对于豪门来说,就是为了防婚变,不被分走财产么?

 

显然,“防婚变”并不是家族信托对于财富家庭的最终意义,仅此理解太过片面。我们只能说,“对婚姻关系改变可能对家庭财富分割起到防范作用”是家族信托众多功效中的一项。原因很简单,如果仅仅是为了防止子女婚姻关系解除而分割了家族财产,那么一份条纹清晰的婚前财产协议,或是结构严谨的公证遗嘱,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而家族信托所能做到的,远比这要更多。

 

另外,就是一个初衷的问题——家族信托是一份为了家族长久传续而设立的保障,更多的是为了保障家族后代的生活、团结家族成员的关系、激励家族成员的成长;而并不是一份锱铢必较的交易清单。在这点上,我们不妨来看看向佐母亲陈岚的原话。

 

在谈到向氏家族的家族信托时,媒体上大多用了一些抓眼球的标题——“为什么向太说郭碧婷分不走向家的财产;向太声明已办信托基金,即使离婚郭碧婷都分不走钱;郭碧婷和向佐结婚分不到一分钱,网友直呼‘姜还是老的辣’……”而陈岚真的这么表示过么?事实上她只用了6个字为这个家族信托构架“定性”——饿不死,败不了

 

饿不死,是希望子女后代能够保有较好的物质生活,衣食无忧;败不了,则是我们提到家族信托效力时常说的,保障家族财富的长久传续,不至于因接班人不善管理或挥霍成性而使得家族财富在较短时间内流逝。这两点实际上都取决于家族信托的一个特性:

 

即信托成立后,信托内的财富独立于委托人财产,将不作为遗产继承,根据委托人事先规定的条款,可将信托内财产(或收益),阶段性(特定时间)给与受益人,同时也可在,如生育后代、家族后代教育(婚姻)、首次创业、购买房产等特定时期一次性(或分期)给与一定的支持。

 

对于陈岚来说,制定家族信托的初衷更多是在保证子女生活质量、家族财富传续的基础上,给与向佐郭碧婷夫妇更多的激励——不完全依靠家庭,更独立。同时,从陈岚的公开言论中也能看到,所谓“精明婆婆”的重点,并不是“依仗家族信托隔绝财富”,而是通过家族信托的构架,为儿子与儿媳创造更多空间

 

陈岚回忆自己的婚姻经历,年轻时嫁给身无分文的向华强,夫妻二人白手起家,历经风雨磨难最终创业成功收获如今上亿资产,夫妻随时保持相同步调,二人的情感才最为稳固夯实,建立家族信托,更多是希望在没有巨额财富做“后盾”的情况下,儿子与儿媳可以“共同努力,保持步调一致,不留一个人原地踏步,这样的婚姻(感情)才能更稳固、长久”。

事实上,使用家族信托保障子女生活、传续家族财富的做法,在香港财富家庭中已经较为普遍。在向氏家族信托登上热搜之前,上一个“娱乐圈的豪门”是李嘉欣的公公许世勋,在其去世前将超过400亿财产大部分变成了家族信托,许家每个人每个月能领一笔生活费,其他的资金则由基金会打理,据悉现如今许晋亨和李嘉欣夫妇每个月可以领到200万左右的生活费。

 

同时,包括李嘉诚、包玉刚、邵逸夫、刘銮雄、利希慎在内的众多香港富豪家族都构建了家族信托,也有媒体报道显示,仅2018年,至少20家港股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新设立或将股权转让给家族信托,其中15家系在港上市的国内企业,装入信托的股份市值约285亿美元(约2000亿RMB)。

 

我们通过大量的案例可以发现,仅以子女婚姻关系去断定家族信托稍显狭隘,家族信托在隔离“人”的风险方面,拥有更多现实、多元、立体的功效,并通过这一系列的功效最终实现家业长青。

 

子女的婚姻是美好的,长辈的安排是善意的,财富传承中的不确定因素,是可以通过家族信托规避防范的——这不仅是工具的使命,也是信托人的责任。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