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岳:闲聊样板戏

来源: svcba 2015-01-14 21:10:39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950 bytes)
闲聊样板戏 最近读了李小龙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的一篇文章:--“样板戏”的前世今生。这篇文章提到了中国大陆某位教授对样板戏的“高度”评价,使我极度惊骇。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当看到北大某孔教授讲的这句话:"样板戏是人类艺术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不知这位教授是对艺术史的愚眛无知,还是别有用心?估计是后者。 文革时期产生的样板戏其实就是党戏,党文化的一部份。党戏就是接受党的具体指导而写作排演的戏,戏中所有一切都要为歌颂党这个中心思想而服务。江青就是代表党对样板戏全面进行具体指导的操盘手。江青说过她是毛泽东的一条狗,毛让她咬谁她就咬谁。没牙的狗是咬不了人的,毛大力支持江青搞样板戏,就是要让江青有显赫的革命政绩,让江青长出革命的锋齿利爪。样板戏搞好了,江青的牙也就长锋利了,可以开咬了。 样板戏在文革期间是专制的武器。首先在文艺领域形成专制,禁止所有其它传统的和西方的所谓封资修的艺术形式,只能看党戏听党戏。文化专制形成后,样板戏就可成为政治斗争的武器了,可以用来帮毛打政治仗了。毛对样板戏的支持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毛插手文艺领域的事是用来暗示和影射现实生活中他要进行的革命事业和与之作斗争的对象。舞台上的封资修被消灭干净了,轮到消灭现实生活中的封资修及其代理人了。这也是让被毛打倒的人们始料不及的,他们万万没想到江青搞的这些样板戏是用来向他们开火的,是用来结束他们政治生命甚至生命的引爆绳。样板戏扮演的不仅仅是文艺专制,它还是毛形成全面独裁专制过程中的一个强有力的武器。 谈到样板戏的艺术水平,有一种笼统的说法,说样板戏虽然被江青用来搞残酷的政治斗争,但样板戏的艺术水准还是很高的。其实,那些样板戏中的芭蕾舞和交响乐的艺术水平都是很一般的,有的段落由于要表现某种政治含义又没有找到相应的形式来表现,其艺术上的处理甚至是较低劣的。如《红色娘子军》中女战士向天空挥舞拳头的集体舞,与文革中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街头表演的"拿起笔做刀枪"就是一个模子。再如《黄河钢琴协奏曲》最后生硬地奏出"东方红"与"国际歌",使那个段落成了一个大杂烩。如果说它们在艺术上还有一些意义,那就是尝试着用西方艺术形式结合中国元素来表现中国的事。其实文革前的一些大型的音乐作品艺术上要高于这些样板戏,如歌剧《洪湖赤卫队》,《江姐》,交响音乐作品《春节序曲》,《红旗颂》等等,这些虽然也是革命题材的作品,但不是样板戏那种高大全的不识人间烟火的英雄主义创作思维,还有些人情味。何为艺术水平高?除了好的艺术形式,还要能表达人的各种真实感情。没有人情味的和虚情假意的艺术作品,就是有了好的形式,其艺术水平也是不高的。我理解很多人还是很喜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黄河钢琴协奏曲》,毕竟这些作品对大部分人来说是头一次看到芭蕾舞和听到钢琴协奏曲,而且多年来伴随着他们的成长。说到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的音乐,我觉得《白毛女》的音乐主要是喜儿的音乐多少还有一些真切情感,《红色娘子军》的音乐无论是吴琼花的还是洪常青的都缺乏真切感情。关于《黄河钢琴协奏曲》可参看我的另一篇博文:--《黄河钢琴协奏曲》的畸形与魅力。 样板戏在艺术上真正值得一提的是京剧的音乐变革,使其成为有别于传统京剧的一种新的京剧形式。在这方面不可否认,江青懂京剧,懂传统京剧中各种行当的声腔特点,对京剧样板戏的唱腔设计改进有很多具体要求,京剧样板戏中唱腔的精致的确与江青精于求精的要求分不开。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表明,早期的一些京剧样板戏唱段还有一些人味。一些受欢迎的流传广的唱段,如《红灯记》的"我家的表叔",《沙家浜》的"智斗"的唱段等,显示出是在一种相对宽松的环境和心态下创作的,创作者还没有受到太多政治上的框框套套的约束,可以将常人的喜怒哀乐之情融入各种角色的唱腔设计中。如上面提到的"我家的表叔"一段,将李铁梅的天真活泼好奇刻划的维妙维俏。"智斗"中的唱段也很好的表达了阿庆嫂的机智,刁德一的狡猾和胡传魁的豪爽等。随着样板戏的发展,政治上的要求越来越苛刻,艺术上的特点就得不断让步。由江青提出的“一突出”到她的得力干将文化部长于会泳总结出的“三突出”(核心意思就是突出党永远正确)的创作原则开始惯穿样板戏的所有方面。这种脸谱化的创作原则对真正的艺术是有致命伤害的。就拿被很多人津津乐道的京剧样板戏的唱腔来说, 在“三突出”创作原则的紧箍咒下,很多重起锣鼓另开张的戏和唱腔就缺少人的正常情感了,只剩下一种千篇一律的革命激情。纵然唱腔的形式设计的再精致,由于失去了人之常情,很多唱腔显得空洞无情,缺乏人味。京剧《龙江颂》,《红色娘子军》和《杜鹃山》等都是这方面较典型的例子。对比一下《沙家浜》阿庆嫂的主要唱段"风声紧,雨意浓"和《杜鹃山》柯湘的主要唱段"乱云飞",前者是早期的唱段,后来有些"三突出"的加工,但仍保留了大部份原来的样子,后者是“三突出”创作原则提出之后新创作的唱段。这两个唱段都是剧中人在紧急关头面对各种困难的思绪和心情表达。从阿庆嫂唱的"风声紧,雨意浓"开始的段落中,可以感受到一种焦急,揪心和不安的情绪,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味或人之常情。而在类似困难环境中柯湘唱的"乱云飞",整个唱段充满了英雄主义的钢铁气息,先知先觉,完全没有艰难环境带来的一点点彷徨和困惑那种人之常情的表达。当然阿庆嫂和柯湘这两个人物的基本性格不一样会带来艺术处理的程度不同,但这里所举柯湘的例子代表着京剧样板戏的很多普遍现象。这就是"三突出"创作原则的体现,绝不能降低主要正面人物的高大英雄形像,一丝一毫都不行。如果只从唱腔的形式上看,这段"乱云飞"确实是个"杰作",由既懂戏曲也懂西方音乐的于会咏亲自写作,在唱腔中融入了西方歌剧的一些手段如合唱伴唱,吸收改良了传统京剧的唱腔,听起来既不是传统的京剧,但又听得出来是源于京剧,是一种崭新的现代京剧唱腔。但由于其表达人物感情内容过于单一和虚假,只有革命的英雄主义豪迈热情,政治性大大提高了,可艺术性大大降低了。 样板戏毕竟伴随了一批人的成长,现在演样板戏和看样板戏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是怀旧一下,或着说多一个娱乐的选择。虽然说现在这些戏还是党戏,但已不可能成为文革时那样的专制武器了。现在有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品种,样板戏是绝不可能再给人们洗脑了。有问题的是当今那些别有用心的对样板戏的无耻吹捧,如此文开始引用的北大某孔教授的言论, 就是想混淆视听,欺骗大众,想抹去样板戏在文革期间所扮演专制武器的角色,为文革悲剧唱赞歌。 - See more at: http://blog.*****/qsry01/user_blog_diary.php?did=203817#sthash.vtO82jgT.dpuf

所有跟帖: 

咋不分个段落呢?看得我眼花潦乱。 -弓长张- 给 弓长张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14/2015 postreply 22:55:5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