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金色年华分享好片。转一篇没有剧透的剧评以表感谢

来源: snowday 2011-12-23 10:39:5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3263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snowday ] 在 2011-12-23 21:53:31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谢谢金色年华分享好片。转一篇没有剧透的剧评以表感谢

一、序

朋友向我推荐《请你原谅我》的那天,离我的25周年结婚纪念日还有9天。朋友说,这部剧您必须看,就是写的你们那个纯真年代。我们那个年代,小小的年纪就饱尝了劳动的艰辛、政治斗争的冷暖,在贫瘠中体会着物质生活的重要,年轻的头脑里装满了现实和坚韧,还哪有什么纯真可言。可是看着眼前这双清澈地热忱地忽闪着的大眼睛,我一时舍不得解释,就让这个美好的误解再延续一阵子吧,多延续一阵子吧。

真正触动我的是片名。请你原谅我。不自觉地默念了两遍,很多杂乱的影像涌上心头。年迈的父母和公婆,远在他乡的哥哥姐姐,相濡以沫的丈夫,还有相忘于江湖的曾经的爱情和青春请你原谅我,回首青春,这句话比感恩和祝福更贴近真实吧。

于是,我忽然有了一个想法。晚上我来到丈夫的书房,走到他的书桌前,我说:“我们结婚纪念日快到了,你送我一件礼物吧。”他抬起头询问地看着我。“我们俩结婚这么多年,从没有一起完整地看过一部电视剧,我们抽出几个晚上,一起看一部电视剧吧,正好是讲我们这届高考生的。”丈夫迟疑了片刻,我发现他隐隐地笑了。他说:“这个提议好,够浪漫。”然后他的笑容就荡开了,又说:“不仅浪漫,还省钱。我本来打算给你买个大克拉的钻或者和田玉什么的”真不是吹牛,我们干妇产科的,不仅脑子快,腿脚也麻利,他的话音还没落完,我已经退到了书房门口。我坚决地回答:“还是买玉吧,看电视太耽误时间了。”

最终,我带着一只极其漂亮的玉镯,和丈夫一起看完了《请你原谅我》。这个周年纪念日,我终于精神物质双丰收了。

 

二、男人的眼泪

《请你原谅我》是一部能逼出男人眼泪的好戏。

杨绛女士曾经说过,男人如孩子。我以亲身经历斗胆补充,陪老婆看电视剧的男人更如青春期的孩子。他不说点反话,不提点意见,简直就活不下去。

老公蜷在沙发深处,不时啜着我特意为他煮的咖啡,嘴里仍然不闲着。先是质疑独生子女下乡问题,接着又对徐爸爸提出批评“早几年就应该病退,让孩子顶替回城”。直到眼见梅果的包被小偷抢走,终于出离愤怒了。“胡编乱造!在知青堆儿里抢包,他能跑得了?不把他的肠子从嘴里抠出来都不会收场!”“这是对我们全体男知青能力和人格的侮辱!”

的确,知青不能看知情的戏,医生不能看医生的戏。

感谢吴秀波,感谢梅果。是演员细腻、传神、生动的表演挽救了这个剧。渐渐地,徐天已经不再是一个知青,而是一个男人,一个面对诱惑,面对贪念,又面对良心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年轻男人。随着徐天内心的挣扎和梅果的绝望,客厅里终于安静了下来。

当梅果意识恢复,冲出考场,对着徐天疯狂厮打,继而哭喊出“你知道我这五年是怎么熬过来的,我一个亲人都没有,好不容易等到了高考,是你害了我,是你害了我”,我感到了身后男人粗重的呼吸和尽力压抑着的身体的颤抖。

带着内心最阴暗的虐待和报复的快感,我猛然回头盯住老公的脸。这张一贯沉着坚毅、自信满满、随时准备玩弄我于股掌之中的面孔上,已经爬满了泪水。

这就是传说中男人的眼泪啊!

老公看着我,有一瞬间的尴尬,但是很快冷静下来。他一面抓过一张面巾纸胡乱擦脸,一面恶狠狠地瞪着我说:“有意思吧,比电视剧好看吧。”我强忍着笑,赶紧摇头。

后面一段极其精彩的徐天对吴晴的解释戏我们是倒回去看的。

看戏的男人还真是像青春期的孩子,抓不住他心的时候,完全无计可施;可是一旦降服了他,就变得格外忠诚,一旦忠诚就难免盲目。自从老公流下第一滴眼泪后,他对这个剧再没有一点挑剔,而且只要是稍动感情的场面,他都毫不吝啬地涕泪横流。

男人的眼泪,《请你原谅我》带给我的又一个意外收获。

 

三、女人的境界

做女人是有境界的。

吴晴是个硬气的女人。当她霸道地隐瞒下女儿的真相,当她在重病的丈夫床前重新反思自己的感情,当她从容亲切地安排徐爸爸看病,当她冷静地对自己深爱的人给出评语“你让不了解你的人羡慕你,让了解你的人心疼你”,她的面孔沉静,脊背英挺。无论对或错,她有自己的境界,那是一种担当。如果生活需要,她能挑起山。

梅果也是硬气的。她敢毫不客气地喜欢并且围上那条陌生人包里的红纱巾;她敢拼力打流氓一个嘴巴,然后活生生握住他的刀;她敢冲过爱人的退缩和逃避,毫不迟疑地环抱他的腰;她也敢对真诚爱着她的人明明白白说不可能。最后,她挥挥手,绝然而去,再未回头。不管生和死,她有自己的境界,那是一种发自心底的诚实和勇敢。如果斗争需要,她敢亮出剑。

何佳更是硬气的。她穿着那么漂亮的裙子站在房顶手握着天线;她看着心爱的男人和前女友匆匆离开,还不忘把他的自行车推回家;她把一段用来骗人的告白,反复聆听,反复聆听,梦中都在笑。她送别即将离开的爱人,说太好了,没人再跟我争。她有各种笑容,憨傻的,俏皮的,狡黠的,满足的,会心的,幸福的。但是每一种都好像流着泪,让人心疼。不论苦与甜,她也有自己的境界,那是一种奉献和成全。如果爱人需要,她肯捧出心。

我们中国女人,体型偏小,毛孔细腻,无论骨骼肌还是平滑肌都不算壮硕有力。可是偏偏内心特别强大,方向感特别清晰,耐力特别恒久,生命力特别顽强,稍一施压,潜力就要爆发。

我过去的一个学生,广州姑娘,为了爱情从遥远的中山医考到北京,嫁入一个北京家庭。结婚9年,孩子3岁,感情破裂,面临离婚。直到这时,她才意识到二套房子都在公婆名下,拿回的工资卡里只有1万2千块,人民币。协议来协议去,只要到了孩子。她想让我帮她借房子,没有办成。她看我愁眉不展,伸手_撸着我的前胸,说:“别发愁,别发愁。”然后她把两只手摊开在我眼前,说:“您看看,我这两只手,会接生,会开刀,产科妇科全能。万一哪天惹上官司干不了了,我还能当月嫂。”说完就笑了。她走的时候,我看着她那么娇小的一个南方姑娘的背影,心里涌起深深的敬意。

这是我的一个患者。我们因为一些医患之间的误会,不打不相识。她还不到30,却要嫁给一个61岁的长者,当然是个很大的富翁。她说:“我豁出去伺候他30年。”我小心翼翼地提醒她,能协调吗?她吃吃地笑了,说:“哪儿哪儿都松了,还协调呢。”我说:“孩子啊,爱情可好了,你会体会不到的。”她突然伸出一只手揉着我的耳垂,说:“您还真是我亲妈。”“不过,舍得、舍得,就是亲妈也不能让我什么都占乎着呀。”然后,她缩回手,拿起面前的酒杯,把一小杯清酒一饮而尽,豪气干云地说:“女儿我豁出去这辈子不要爱情了”“我拿她换钱!!”就这一幕,震得我晕了好几天。抛开道德、伦理、价值观等等的评判,我在心里真要尊她一声“老大”。

还有一个女人,我也想写出来。朋友认识她,是我们医院的一个护工大姐。虽叫她大姐,其实比我小。她是陕西人,在医院捂了4年,还是红黑的脸膛。她的儿子女儿都在上大学,她特辛苦地挣钱。其他科有一个VIP,愿意在医院的标准之外私下多给钱。我赶紧把她介绍去。可是没几天,就听护士们说那家人不好伺候,让人受委屈。我一听就着急了,抽空跑过去看。她告诉我,“好着呐好着呐。人家是有大学问的,就要讲究些,她家的媳妇嘴巴是有点厉害。”“不过,”她把嘴凑到我的耳边,悄悄地说:“她家大方呐,天天有水果和补品让我拿走吃。我找着了门道,捣鼓这几天都捣鼓出儿子半个月的伙食了。”我看着她的红脸膛上又兴奋又精明又得意的表情,心里踏实了。我学着她的样子也把嘴凑到她耳边,悄悄说:“你知道你儿子女儿为什么聪明吗?就是遗传你的!”她听了哈哈地笑,用她的糙拳头一个劲儿地捶我的肱二头肌,嘴里还埋怨我:“你们都是有大本事的,还羞臊我。”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这大半辈子都在不停地接触女人。在女人身上,我有点不喜欢讨论对错,也不愿意划分层次。每一个女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个女人都有自己的境界。就像吴晴、梅果和何佳。经常的,前一分钟她还在让你为她发愁、为她担心,甚至为她生气,后一分钟,她就已经让你肃然起敬。

虽然在中国,很少有人为我们女人开车门、拿大衣,更没有政*府机关会把老公退养金的半数直接打到我们的账户上,我还是为自己是个女人而庆幸。因为我周围总是有那么多让人尊重的姐妹。同时,我还有一双勤劳的手和多情而硬朗的心。

四、关于徐天

朋友一直在催我写徐天。可是我真的有点不愿意下笔。因为这个人物已经超出了令我感动、感慨抑或震撼的范围。他带给我的,主要不是情感上的反应,而是一种更偏于理性层面上的认知、思考和领悟。

对徐天这个人物的塑造,不知应归功于总体设计还是归功于个体演绎,或者两者兼有吧,呈现出了难得的准确性。不是丰满,不是生动,也不是细腻,而是准确。这个剧的编导演们准确地抓住了某一类男人的根本特质,然后通过丰富的细节,传神的表演,流畅的情节,起伏的命运,完整地,同时也近乎完美地完成了对人物的诠释。在这样的高度上,时代是否具体,情节是否真实,形象是否合理,突然变得都不那么重要了。由于本质的准确,徐天这个人物具有了一定的普遍意义,也就是代表性。

这样总结可能有些拔高,但我确实觉得,《请你原谅我》的编导演们,不知是有自觉地还是在无意中,成就了一个典型人物,某一类男人的代表--徐天。

徐天这一类男人,我们姑且称之为徐天们,并不是男性群体的大多数,但却是男性群体的标志和象征。

他们的第一个特质就是良好的男性智商加上强烈的好奇和猎奇心。其实好奇和猎奇心应该是大多数男性的特征。没有做过这方面的功课,所以不知这种特质是否与基因和激素有关。朋友曾经给我看过一篇文章,里面有这样一句话“看见山洞就想寻宝,看见鸟窝就想掏蛋”,应该是对男性这种特质最形象的解说。徐天们是男人中的极致,其好奇心比正常男性更加强烈和单纯,并且始终像孩子一样难以平息,不管经过了多少岁月和人世的修理,稍一放松,稍有机会,就要冒头。好奇心会促使其尝试,比如徐天的写钢笔字、修农具、刻章甚至去见毛主席;好奇心也可能引领他长久地求索,比如徐天的没完没了的考古。这种男性近乎本能的好奇,正是人类探究世界、发展科学和艺术的原动力。爱因斯坦在一个演讲里曾经把搞科学的人分为三类,一类人是在科学的殿堂里体验自己智力超常的快感,满足自己的雄心壮志;一类人 “把脑力放在科学的祭坛上”纯粹是为了功利性的目的。但是还有一种人,他们是渴望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 渴望用自己的方式画出一幅世界的图画,并由此找到他在个人经验的狭小范围内所不能找到的宁静和安定。就好像一个人想要逃离喧嚣而登上高山,享受那些似乎为永恒而设计的宁静景色。不管搞不搞科学,徐天显然是最后一种人。爱因斯坦也是。我相信,徐天之所以想知道地宫的样子,是因为他不但真想知道地宫的样子,而且也在求索中寻找着那种为永恒而设计的宁静。

徐天们的第二个特质具有中国特色,那就是对中国传统的实用理学的出自本能的不认同和抵触,以及由此引发的在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社会定位等一系列方面的迷茫和矛盾。实用理学这个概念应该是李泽厚先生在80年代初总结汉民族无意识集体原型时提出的。(时间太久,可能不准确了)我一直非常认同。他在《孔子再评价》一文中把深受儒学浸染的经世致用的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描绘为“一种理性精神和理性态度”,“对待人生、生活的积极进取精神,服从理性的清醒态度,重实用轻思辨,重人事轻鬼神,善于协调群体”以及“极端重视现实实用的特点”。这样的一种对人的要求和塑造,其实对女性的心理影响并不太大。因为女性的人格特点从其母性的本能出发,对秩序、和谐、安全、务实等的心理需求与这种文化要求比较切合。可是,对有着孩子般新鲜能量,对世界有着强烈好奇和探究欲的徐天们来说,这样的要求和氛围犹如噩梦。一旦遵循,很可能是对他们人格的颠覆和彻底重塑。他们在自觉或不自觉间产生着不认同和抵触。(李泽厚先生在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的利弊时就指出,这种民族文化结构正是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原始创造力,阻碍了我国现代科学的萌芽和发展。)这一类人中,典型的例子就是贾宝玉。贾宝玉不同于徐天的,就是他的不认同来得更加自觉,更加彻底,也更加直接和强烈。就像他看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对联时,马上“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好歹换了屋子睡觉。而徐天只是在高考的大铁门外弱弱地跟小哥们儿念叨一下“我并不想上这个大学”。我想,那一刻的徐天也未必懂得自己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想法,那应该正是他的抵触在蠢蠢欲动。鲜活的个体能量、对传统的经世致用思想体系本能的反叛,无论何时,都有很强的审美优势。所谓“男人不坏女人不爱”,是否就是依据这样的人文基础?我想,这也是徐天们特别容易引起异性的好感,特“招人待见”的原因之一。但是随着人生道路的延展,社会责任的增加,个性行为与社会整体评价体系的不协调,最终引发了种种的实际问题。学业受阻,爱情失败,工作平庸,找不到前行的方向,徐天开始对自己逐渐产生怀疑,继而自我否定和自我逃避。其实,不是所有的徐天都遭遇坎坷。恰恰相反,大部分的徐天们凭着良好的智商和部分的妥协在现实中会走得挺顺利,甚至能冲上一定的高度。可是这并不能代表他们的内心可以得到妥善的安置。他们仍然会不断对自己对社会对生活产生许多精神上的诘问,经历着内心的迷茫和矛盾。我们妇产科界就曾经出过一个这样的“奇才”,协和的妇产科博士,继王小波之后我喜欢的作家,冯唐。

 

一个71年出生的小字辈。我私心里觉得,他就是很典型的徐天。

 

徐天们的第三个特质是良知。抛开性别,其实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有灵魂的和没有灵魂的。魔鬼夜访钱钟书的时候曾经向钱先生诉苦,说地狱的生意不好做,因为现在的人都坏得没有灵魂。幸好徐天们有。因为他们有严重的孩子气,而孩子最接近人性的本尊,人性的本尊即便不能如孟子所论述的那样性善,但起码还是诚实和柔软的。因此,徐天们也是格外柔软的。真不知是故意为之,还是无心插柳,徐天这个人物,还真是孟子性善论最好的实例。“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徐天能够意识到私吞钱财的错误,系是非之心;不假思索地拉回悬崖边的梅果,是恻隐之心;对梅果心存惭愧敬而远之,是羞恶之心;希望成全费兵和梅果,又含辞让之心。仅仅是在梅果一个人身上,徐天就完美诠释了孟老夫子的性善论和四端说。我觉得,徐天这个人物,之所以让人唏嘘,很大的理由正是他内心的柔软和良知。

良好的智商,孩子般的好奇,自觉或不自觉的对传统的抵触和叛逆,被压制的求索的欲望和寻找着出口的创造力,对人生方向的茫然,自我认知的混乱,自我否定和自信相交织的矛盾,以及内心的柔软和良知,构成了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成长中的男人的形象─徐天。

《请你原谅我》的结尾是开放的。有无数种可能,就像人生。徐天当没当上历史学家其实不重要,因为我们真的不缺历史学家。

真正重要的,是他的心最后如何安放。

徐天们不管将经历什么,不管是得到世俗的成功还是平凡一生,也不管是跟吴晴、梅果或何佳中的任何一位相伴,其实都一样。冯唐有一本散文集,书名是活着活着就老了。对,就是这个感觉,活着活着就老了。徐天们最终,也是最重要的,还是要面对自己,看看到头来能否回答自己对生活,对生命以及对自己的各种诘问。寻找人生的方向,寻找心的归宿,只能靠自己的领悟和自觉。精明如吴晴,果敢如梅果,包容如何佳,谁都无能为力。

 

 

 

所有跟帖: 

只能说是least worst,剧中败笔、傻笔很多。比如徐天总是背着个军挎包,莫名其妙。 -brothernet- 给 brothernet 发送悄悄话 brothernet 的博客首页 (191 bytes) () 12/23/2011 postreply 12:33:18

你弃医从文吧,写个好本子出来,我来当导演,咱们也拍一个,名字就叫: 打死我也不原谅你。:-) -schweine_srq- 给 schweine_srq 发送悄悄话 schweine_srq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8/2011 postreply 09:06:0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