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举制度始于隋朝,但其雏形可追溯至汉代的察举制。隋朝确立了分科考试的制度框架,唐代进一步完善并成熟,宋代达到高峰。 12
隋朝的奠基作用
隋文帝时期(581年)开始实行分科考试选拔人才,隋炀帝增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初步形成。这一时期确立了“分科举人、考试进用”的核心机制,为后世科举提供了制度基础。 23
汉代察举制的雏形
汉代通过察举制选拔人才,虽以举荐为主,但已出现分科考试(如“孝廉”“秀才”)和策问考试,被视为科举制度的萌芽。汉顺帝阳嘉元年(132年)的“阳嘉新制”要求察举孝廉需经考试,更接近后世科举模式。 2
唐代的成熟与完善
唐初以“进士科”为核心,吸收儒学、佛教、道教等多元内容,形成以儒家经典为核心的考试体系。唐玄宗时期,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制度逐渐完备,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26
宋代的制度化
宋代进一步规范考试流程,增设“经义”“史书”等科目,强化监考制度,推动教育普及。科举成为社会流动的重要通道,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