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荣耀】慨叹一下中国儒家学统下读书人的风骨和追求
电视剧【沉默的荣耀】落幕了。很少有一部悲剧影视作品这么让我想看又因为悲剧的结局而不忍心看,最终还是只看了一半多。但是因为喜欢,就看了不少背景介绍和一些评论。看过之后,对吴石,陈宝仓,聂曦,朱枫等人更加钦佩。他们诸位有学识,有见识,事业有成,衣食无忧,属于当时社会的中上阶级。他们弃个人安危,冒生命之险的所作所为,刚好印证了什么是中国读书人的风骨和追求。
《大学》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读书人的根本志向——以修身为本,推己及人,终至天下太平。读书的目的不是功名利禄,而是为成己成物,追求心灵与道德的圆满。孔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以道义为重,宁可贫贱,不失操守。正因如此,中国古代君子重节义,轻利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读书人的风骨,是立德立言立功的担当。他们的最高追求,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人类历史告诉我们 - 和平是靠战争打出来的。真正持久的和平,往往诞生于血与火的洗礼。就比如现代美国,没有独立战争,就无法摆脱殖民统治、确立自由民主的制度;没有南北战争,就无法废除奴隶制度、实现国家的统一。战争,常常成为建立新秩序的必要代价。和平的背后一定有力量与信念的支撑。
在战争中牺牲的军人,他们以血肉之躯捍卫了国家的尊严,也捍卫了普通百姓得以享受的平凡岁月。战争是残酷的、无情的;但正因为有人选择了赴死,我们才有机会选择活着。而信仰的力量,让这些军人超越了对个人安危的恐惧和担心。他们不是不知道死亡的可怕,而是清楚有些事比生命更重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历史会记得他们,时间会记得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