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最火的电视剧,应该非《沉默的荣耀》莫属了。可惜前一段爱壹帆迟迟不上传,直到其他平台已经播放了十几集,它才一口气上线。我一连追了几天,终于赶上节奏。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相当刺激的电视剧。演员阵容十分强大,都很面熟,让人很容易融入剧情。尤其是于和伟,他演什么像什么,这次穿上华丽的国民党军装和大盖帽饰演吴石将军,气势十足。而反派谷正文,则以他特有的贼眉鼠眼,轻而易举地就坐实了狡诈阴狠的角色。他戴着鸭舌帽,眼神深埋在帽檐下,妥妥的一个“反派标准模板”。这种人物之间阳刚与阴邪的对峙,虽有套路之嫌,却仍令人屏息,抓人眼球。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剧中频繁出现的“渗透”这个词。在以往国产谍战剧里,这个词虽有出现,却极少被高光反复强调。在《沉默》中,它几乎成为贯穿全剧的主调。所谓“渗透”,一方面是共产党人渗透到国民党高层,为中共提供绝密情报;另一方面,则是国民党保密局不断派遣特工渗透台工委地下党组织,以摧毁中共在岛内的武装力量和情报网络。整个“渗透”主题,有效展示了国共之间多年来你渗透我、我渗透你的血腥较量。
其实,国民党和共产党早期并非敌人,他们更像一对同根同源、既亲近又疏离的孪生兄弟。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希望借助苏联力量改造国民党,并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那时的两党关系非常密切,是自然的合作关系。许多共产党人进入黄埔军校受训,周恩来曾任政治部主任,毛泽东也加入国民党,在国民党任代理宣传部长。那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年代,谈不上谁渗透谁,因为双方目标一致,都是推翻旧秩序、建立新中国。
但北伐成功后,裂痕出现。蒋介石代表的右派开始担心共产党发动的农工运动威胁国民党的主导地位。1927年4月12日,他发动清党,大规模捕杀共产党人。从那一刻起,国共合作破裂,信任不再,两党从伙伴变成敌人。自此,国共敌对的“渗透”才真正开始。国民党内部有不少同情中共的人士,他们在各自岗位上暗中提供情报;与此同时,中共也有人在被捕后叛变,反向渗透。谷正文大概也属于此类。国共这种互相渗透的局面,几乎贯穿近代史。
《沉默》将这种历史复杂性呈现得很有层次。许多人既是渗透者,又是被渗透者,命运充满危险与变数。比如吴石将军就是高级渗透者,他聪明、冷静,极具分析力。表面上是蒋介石倚重的高级军官,暗地里却为中共提供关键情报。剧中“沉默的荣耀”的刻画,显然有历史的蓝本。吴石利用蒋介石的信任,在明面上抗衡保密局的怀疑,却终究无法逃脱被揭穿的命运。他能做的,是与时间赛跑,尽量发挥作用。那种理性与信仰的拉扯,让他身上具有了古典悲剧的力量。他知道自己难逃一劫,却仍坚持渗透。
与吴石将军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保密局特务头子谷正文。他冷静、阴险、有头脑,每一次审讯都带着心理操控的味道。历史上的谷正文早年参加共产党学生运动,后叛变投靠国民党,又在汪精卫伪政府任职,可谓三料特工。剧中虽淡化其叛变史,但其左右逢源、审时度势的老奸巨猾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渗透”谋略卓有成效:先派特工翁连旺渗透到台湾地下党外围,再顺藤摸瓜打入核心组织,抓捕台工委副书记陈泽民。陈泽民肋骨被打断、手臂折,他始终不肯招供,直到谷正文利用家人软肋,迫使其崩溃、叛变。随后更大的破局到来,郑书记也被供出。饰演郑书记的演员,有些神经质,性格冲动,能让人感觉他肯定会叛变,从而导致台湾地下组织的崩盘。那一刻,我意识到,《沉默》真正要描绘的,也许不是胜负,而是人性的脆弱与信念的极限。
黎晴的角色让剧情更复杂。她原是被保密局派出搞渗透的女特务,但随着剧情推进,她逐渐动摇,看到有关她哥哥投共的机密档案后,她的立场开始转变,不再是坚定的渗透者,而成为被真相唤醒的人。她放走了共党交通员陈太太,我猜,黎晴或许未来会以另一身份为共产党提供情报。
回顾1949年随国民党退守台湾的中共地下党员,他们大多抱着“台湾很快会被解放”的信念,却一去成终生。七十多年过去,岛上的命运早已翻篇,国共早已和解。再看那些渗透与反渗透,似乎只剩下遥远历史的残留痕迹和时代术语。至于谁的渗透、为谁服务,似乎早已无所谓。
我常感叹,那时渗透太难了,需要交通员、微型胶卷、人工传递情报,处处充满危险。如若那时有微信、网络,渗透肯定会容易得多。当然,如果过程太容易了,我们所看到的谍战剧就会失去很多的光彩。我相信,现在敌对国家和政府间的渗透并未消失,只是换了形态,从间谍战的肉搏变成网络战和信息战。渗透依旧,只是更隐蔽、更高级了。
我是五十年代末出生的,对1949年前后的历史没有亲身记忆。我们了解的多半来自电影、电视剧或书籍。因此,在追《沉默》的时候,总会在感动之余有些遐想:它所呈现的“历史”,究竟有多少真实,又有多少是当代意识形态的再造?剧中华丽官邸、精致宴会、活力街景,仿佛穿越了时空。其实,根据史料,1949年初来台湾的国民党军政人员多达百万人,而岛上人口仅六百多万。骤增的人口让住房和生活紧张,不少军官及家属挤在简陋军属眷村里,正如前不久电视剧《但愿人长久》中所呈现的情况。而《沉默》中吴公馆和保密局办公室的奢华,就显得有些超乎想象。
我并非苛责编剧,而是想指出,今日谍战剧往往带着现在时代的想象与烙印。编导以现代视角重构历史,他们所采用的华丽布景、鲜明价值取向,是对过去时代的再叙述与再构建。虽然如此,《沉默》在华丽包装下,仍展现出信念、背叛、忠诚与牺牲的沉重命题。
最近几天,我总为吴石将军捏一把汗。随着剧情推进,他的身份随时可能暴露。谷正文的反渗透网越收越紧,空气几乎凝固。历史上的吴石确实未能逃脱被捕、处决命运。估计后面的剧情发展,他将成为真正的“沉默”:不留遗物,只留下信念和精神。
如今,国共早已不再为“渗透”明争暗斗,那段历史已经被时间抚平,台湾与大陆和平相处多年。无论当年的渗透者、反渗透者、坚守者还是叛变者,都成了历史尘埃。对我们这一代人而言,更重要的是了解和理解那些政治斗争之外的东西,那些最值得铭记的乱世情怀和悲壮人生。
2025.10.14 于美国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