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us的情感生活

最近在Netflix上追到好剧,拿来和大家分享。“Love Life”(情感生活),共两季。原来是冲着Anna Kendrick去的,见下面剧照,曾经看过她的“Woman of the Hour”(当选女郎),讲一名怀揣演艺梦的年轻女演员参加电视相亲节目,却意外选中真实生活中的变态连环杀手,但凭直觉拒绝赴约,避开厄运的故事。女主的小清新和沉着冷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就点进去了。却不料,我这个做事一向毛毛糙糙的人(除了工作),戳的是Default的第二季,所以看了两集,不明白女主为何还不出现,却从头演到底都是这张脸(见第二张图)。所以呢,这部剧我是从第二季“Marcus的情感生活”开始看起的。所幸,故事和演员都出乎意料地好,所以干脆将错就错看到底。

 

 

之所以将“love life”翻成情感生活,而非爱情生活,是因为这不是一个爱情故事,而是男主为追求真爱而一路折腾付出的感情和精力。故事跨越6年,从2016年一直到2021年的Covid中期,讲黑人中产屌丝Marcus在情感的漩涡中挣扎沉浮,时而随波逐流,时而放浪形骸,最后和真爱终成善果的故事。剧情耐看是因为涉及了美国当代年轻人(40岁之前)感情生活的普遍问题和困惑:少数族裔的身份与归属;原生家庭成长过程中带来的缺憾和心理问题;由Tinder文化(交友软件的流行)进化而来的快节奏、高淘汰型快餐感情以及由此而引申出的感情生活压力和对婚姻恐惧迷惘以及通向其之漫漫长路。

Marcus是曼哈顿一家出版社的图书编辑(Book Editor),负责挑选、修改和出版书籍。撇去肤色不谈,他就是那种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屌丝,工作体面,算不上上层精英,但也稳定。在平庸的生活中和在与白人妻子的七年婚姻之痒里,一颗骚动的心里小九九也不少。故事开头,他在Darby(第一季的女主,由Anna Kendrick扮演)的婚礼上,邂逅了Mia,一位身材高挑,时尚又简约,眼里带笑却又有着洞穿人心犀利眼神的很不一样的黑人女孩。她说话反应敏捷,机锋十足,绝对让在平庸生活中有点不甘的Marcus有一种棋逢对手,惺惺相惜的蠢蠢欲动。故事就由此展开,Mia撕破了Marcus的婚姻裂痕,像磁场一样把他从安稳而无感的七年婚姻中拉出来。然而,Mia又充满了神秘感,她像一条主线,贯穿全剧,却又来去匆匆,她是Marcus脑中时刻挥之不去的影像。

 

Marcus因为和Mia精神出轨的调情短信被妻子发现,婚姻破裂,从此,Marcus开始了在女人堆里的漂泊。在最初离婚带来的混乱和尴尬过去后,Marcus展开了和不同女人 的约会和同居。他试图展示自己,但却总是弄巧成拙;他到处约炮,想用新欢证明自己“还行”,其实是在维护一个失婚男性的脆弱自尊;原以为离婚后和Mia可以名正言顺,却被拒之门外,和Mia虚幻中的争锋,是他在感情地图上乱描,左冲右突却找不到出口的原因。

Marcus回密西根参加父母的纪念日,与旧情人重逢,他刻意扮演“纽约酷男”,却被旁白拆穿其虚伪的表演只是伪装成他心中想被Mia看到的样子。Marcus与剧作家Ola的快速进展和同居,却因一次与Mia的偶遇而遭遇滑铁卢。Ola是Marcus条件正确的伴侣,图书编辑和剧作家,听上去像天作之合,如凹和凸一样完美匹配,但他的身体背叛了思想,没有Mia,他甚至硬不起来。Marcus和年长的白女Becca的玩票式关系,则因Becca的意外怀孕,而陷入情感绑定的困境,让Marcus在承担和逃避之间来回晃,还好Becca流产了。这些情感碰撞让Marcus看清,除了Mia,他无法和其他女人真心连接。而这时Mia又回到Marcus的生活中。他们的每次见面都像校准仪,把他内心深处真正的需求和恐惧照得更加清楚。

Mia用我们中国话说,就是个绿茶婊,她把Marcus拉近又推开,把Marcus折磨得失魂落魄。但其实她自己也有问题,她的母亲是个bipolar(情感双向症患者),在Mia小时候就和不负责任的父亲离婚。成长的阴影和父亲的缺失,让Mia对男人没有信任感,她不是在折磨Marcus,而是在自我保护和自我毁灭的交错中折磨自己。而当Marcus理解了Mia的亲密恐惧来源后,想要承接和帮助,却方法拙劣,反而把Mia推得更远。

Marcus的最低谷是在和Mia分手后,好朋友带他去森林露营疗伤,却意外得知好友和自己的前妻Emily订婚了,他的情绪失控,嗑了蘑菇迷幻药在森林里迷路。他意识到自己这些年来的跌跌撞撞,原来伤人又伤己,也把自己逼到了墙角。无路可逃中,他拨通了Mia的手机号。。。

故事原该在这里,Marcus的最低潮时,就此打住,可以留给观众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空间。但编剧和导演却让Marcus和Mia终于在一起,Marcus因写出自己的感情经历而成名,他们生了孩子也搬进了大公寓。Happy Ending,却是我不喜欢的,有点流俗了。

但总体来说,我还是蛮喜欢这个剧集的。尤其是Marcus这个人物。LD搞不懂,我为什么每天晚上追剧到深夜,就为了这个长得有点对不起观众的黑人小哥。其实剧集的对话和旁白精彩,内容也紧凑,老是抓住观众的心想看Marcus下一集能出什么幺蛾子。我喜欢Marcus还因为他这个角色的 典型性和非典型性。

Marcus的典型性:美国单身汉,中产阶级屌丝,生活稳定而平庸。表面体面,内心却很loser。感情生活混乱,一夜情、约炮、短暂同居,常常用不断地换新伴侣来填补内心空虚。这些都很有代入感,超越种族和肤色。美国超市Trader Joe's 被称为美国屌丝店,把Marcus放进Trader Joe's的购物客流中,你很可能就找不到他了:)

Marcus的非典型性:在黑人形象的塑造上,导演刻意颠覆了我们的刻板印象。Marcus是出版社编辑,属于知识文化产业的白领,不是我们在影视里常见的贫穷+边缘职业的陈规定型。Marcus的父母是大学教授,姐姐是成功的律师。Marcus的朋友Yogi是一个顾家好男人,书店老板Kian写出了畅销小说。Marcus的整个社交圈温暖而正面,没有任何“不稳定”因素。

我不知道Marcus的非典型性是否实际上就是典型性,只是我们平时被影视剧中的黑人形象洗脑了?又或许,这种非典型性形象的呈现是为了表示一种政治正确?因为剧中有一段是写Marcus在新冠期间和他的白人老板的在一顿激烈争吵后,愤而辞职。原因是他感到作为公司里唯一的黑人编辑,自己的能力和创意从未被真正重视,长期以来只是充当一名执行机器;而当老板在“黑命贵”运动席卷整个纽约城的风头上,留下了他的职位而炒掉其他员工,已示自己政治正确时,更让Marcus感觉到被欺骗和利用。所以Marcus最后的逆袭成功,写书成名,被我理解为是导演要表现黑命贵政治风向正确的一种刻意而为罢了。

还有其它的一些吐槽点,和剧本身无关,我觉得是现在欧美影视剧的通病:一定要有黑白配和同性恋。如Marcus的原配和后来乱搞的Becca都是白人;Marcus的姐姐Yogi是名女同。感觉这样的频率在欧美剧中是差不多1:3。试问现实生活中有1:3的同性恋比率吗?瞎扯。

如果有空的话,我还会聊聊第一季“Darby的情感世界”,目前还在追呢!这部剧我还是给它打五分,在烂剧好剧也差不多1:3的Netflix,这部剧集还是蛮有深度值得追的。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谢谢推荐,今晚就看看 -Oasisflying- 给 Oasisflying 发送悄悄话 Oasisflying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04/2025 postreply 14:06:19

谢谢你的推荐! -Oasisflying- 给 Oasisflying 发送悄悄话 Oasisflying 的博客首页 (114 bytes) () 09/05/2025 postreply 10:45:0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