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
我看完了这篇文章,它整体的基调是对电影《南京照相馆》提出“严重篡改史实”的批评。它的核心观点大致可以分为几个层面:
-
关于唐生智是否“临阵脱逃”
-
历史上确实有争议。唐生智在南京保卫战时接到蒋介石多次撤退命令,最终在12月12日下午才下达撤退,但由于通讯中断、交通工具不足,大量部队未能撤走。
-
所以说他“提前逃跑”并不准确,但“坚持到底”也未必完全成立,他的撤退确实比较仓促甚至有失当之处。文章说“逃跑纯属无稽之谈”是片面辩护。
-
-
关于日军是否有大规模攻城战
-
日军确实是在12月13日清晨进入南京,当时守军大部分已经撤离,城门防御比较空虚,没有发生电影里那种“坦克、飞机轰炸城墙”的大战。
-
所以文章指出电影夸张战争场面,这点基本符合史实。
-
-
关于挹江门的“机枪扫射”
-
史实记载是撤退时守军、撤退士兵和秩序维持部队之间确实发生过混乱冲突,部分有开枪甚至互相伤亡,但没有确凿证据表明存在“机枪大规模扫射”。
-
所以文章强调“绝无机枪扫射”可能过于绝对,但总体来说电影确实强化了“自相残杀”的戏剧化表现。
-
-
关于“送出底片”的英雄
-
真实的史料里确有罗瑾、吴旋保存照片的故事,也有约翰·马吉拍摄影像、乔治·费奇带出胶片、刊登于《生活》杂志的事实。
-
这些人物和行动都是真实的核心证据。
-
电影如果把功劳归于虚构的“阿昌”而完全忽略马吉、费奇等人,确实是移花接木。
-
-
文章的整体倾向
-
这篇文章带有较强的“历史正统派”立场,强调必须尊重史实,不要为了电影叙事牺牲真实人物的功绩。
-
但它本身在某些地方也有点过度强调,例如对唐生智“完全没有逃跑”这种说法,学界其实还有不同看法。
-
总结:
文章大部分事实依据(攻城战情节虚构、送证英雄另有其人、挹江门冲突被夸大)是可信的;但在唐生智的评价和对某些细节的“绝对否定”上,可能带有作者个人的情绪和立场色彩。整体上,它指出的问题比电影版本更接近真实历史,但并非完全客观无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