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万物有明暗两条主线。
明的主线是旧社会背景下锄地人作为一个群体的故事,并以最终突出主旋律宏大叙事为结局。这包括gcd领导的地主开仓放粮,以及抗日的大章节。
地主开仓放粮的故事,前边的帖子都讨论过了。现在说俩句抗日。抗日的大章节,虽然是gcd领导的抗战的故事,但其中穿插的真实历史画面,却是重型武器部队的坦克作战画面,那不是小米加步枪的队伍,是哪只队伍俺就不说了,因为电视上也不能明说,俺只能向编剧再次表达一次理解之同情了。但俺脑补了历史上的正面抗日战场、曾经为民族存亡抛头颅洒热血的那些不被大多数人纪念的英雄们的史实。俺第一次知道碧血丹心这个成语,就是在读他们的故事的时候。
以上是明的主线。电视剧还有一条特别重要的暗的主线,贯穿电视剧的始终。这条主线比起明的主线来说,毫不逊色,并绝对更有意义和价值。这条主线就是宁老财和自己闺女宁绣绣之间的关系。在这条主线上,宁秀秀说出了在这部剧里最具分量的话。这句话在古往今来上千年的历史中,在任何历史、文学、艺术等各种文化存在中我从来没见过。却是在这么一部普通的电视剧里,通过一句普通的台词给说出来了。
这句话就是宁绣绣的毒誓。
在自己父亲舍不得钱财,所以不救她的时候,宁绣绣说出了几乎所有华人都不会对自己父母说出的话:再也不回家,没有父母,不再吃父母家一口粮。
这句毒誓支撑起了绣绣一家人之后的所有奋斗和以后的情节。因此整部剧的发生,虽然始于宁绣绣被土匪劫走,但只有这句台词才是整部剧的剧眼。
这是我听到过的作为子女,在面对父母放弃作为父母的职责后做的最彻底,最明确的唯一的宣言。我们千百年来都生活在“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文化里,历史上更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所以类似宣言乃天下大忌,从来就没在媒体上公开存在过。
可能唯一的例外,就是哪吒的故事,但哪吒是刮骨割肉,把自己的命还给父母。哪吒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他没有说出过与父母分道扬镳,以后要走自己的路的宣言,否则他就不会死了。同样不会死的还有前几年那个寻亲找到生身父母,被亲生父母二次伤害、又被网暴,而在海南自杀的那个孩子。
这种誓言、这种精神,在我们的文化中从来就没有土壤的,居然现在在电视就这样出现了,而且被观众默许了。这是我看到这部剧最大的收获。新一代的人们,有了更强的精神独立和勇气,通过文艺作品的表达也被接受了,时代进步了,甚慰。
这部电视剧对这条暗线的处理明显高明得多。绣绣最终原谅了她爹,又回到了那个家。但电视里没有明说的是,绣绣能那样做了,是因为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宁老财并非真的不在乎女儿,他其实一直深爱自己的女儿,并且一直对绣绣有负罪感,并找所有的机会弥补。这给了绣绣一个原谅他的理由。
文艺上的这种安排给了人希望,所以有人爱看。但是,这也体现了文艺的根本弱点,文艺为了迎合大众的希望,有时会不得不与现实脱节。
因为,在现实里。凡是能至子女生死于不顾的父母,大都不会认为自己错,以后也更不会带着对子女的愧疚度日。更不会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