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出发点不是苛求,就如同之前关于鲁豫对话李翊云。

就好比那天看到纽约时报心理医生的某篇文章,说美国每年用在心理诊疗上的费用超过 3000 亿美元?他认为这样的心理健康系统不能培养出更坚强的个体,反而鼓励过度依赖安抚的文化。治疗不再是改变,而成了可消费的情绪服务。他认为,真正有益的心理治疗应该不怕“让人不舒服”。治疗师也不该只提供模糊的支持,而应具备挑战性的洞察力,陪伴来访者突破旧我,重建新生。

这个我是完全赞同的。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不是苛求小帕,而是挑战认知。越是有痛苦的过往,我们越发要这么做。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